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何其芳《预言》原文及其赏析

时间:2023-06-12 17:07:25 嘉璇 现代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何其芳《预言》原文及其赏析

  何其芳的爱情诗,立足于自己对爱情的憧憬、经历和思索,又净化了自己的不幸爱情,而趋向于对爱情本身的生命体验与感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何其芳《预言》原文及其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言》原文: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像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一九三一年秋天

  《预言》赏析:

  《预言》是诗人19岁时写下的对自己爱而不能得的初恋的“预言”。

  第一节,诗人把自己心仪已久的恋人比作“女神”。诗人选择了“麋鹿”,用它走过树叶、苔径时的足音,暗示自己在期待恋人来临时的敏感和紧张心情。“叹息似的足音”和“细碎的蹄声”,在这里显得是那么细腻、温柔和小心,将一个刚刚涉足爱情之海的青年人的微妙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他的那份纯真,不免要引起人的爱怜了。

  第二节所写是诗人的猜测。但同时也是他的“明知故问”:“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里的月色,那里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玄机”也许就在于,不正面表示欣赏女方的花容月貌,而是借极具南方风情特征的气候的“温郁”、“月色”和“日光”的皎好、“百花”与“绿杨”的摇曳百态,委婉地托出自己的爱慕之心。一个“合眼”,一个“睡在”,活生生地画出多情才子的身影与心态。“如梦的歌声”在这里暗指诗人一瞬间的“幻觉”,它与这句诗的前半部分相成谐趣,彼此衬托和映照。最后一句,则以非常节制的笔法,透露了对于爱情的独特体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爱是难以忘记的,但青年时代的爱情却又容易像一片秋风中的落叶,一缕微波,被岁月的尘土轻轻遮住,或在不觉之中渐渐淡忘。

  从第三到第五节,作者对心中恋人的感情“倾诉”一气呵成,他把诗的高潮和收尾合成一处,让人感受到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对生命激情的宣泄。在我们面前,展开了这么一幅画面:他邀请姑娘在“虎皮的褥”上落座,用秋天拾来的“落叶”为她点起温暖的篝火;他请求姑娘听他“低低地唱起”“自己的歌”,就在那“沉郁又高扬”的火光前,他尽诉衷肠,袒露那隐藏的心曲。这让我们想到;在人的青年时代,人们往往是通过渲染爱、张扬爱来呈现自己生命的意义的。这种“渲染”和“张扬”不事矫饰,率性而为,真情袒露,美妙有如天籁。所以,面对自己的爱人,忘情地唱着歌,执手与爱人同行,同时以目传情,但愿两人天长地久。至此,作品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最后一节,全诗的情绪陡然一转,色调转向灰暗。因为,作者预感到,自己的爱情原来是一场幻梦,一切犹如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即。“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作品开头早就有的朦胧“预感”终于得到证实:“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巧妙的构思是《预言》的突出特点。首先,诗人将神话人物作为抒情的对象,将全部的思绪寄托在“年青的神”上,“年青的神”的行踪与诗人内心的独白交织在一起,亦神亦人,神人交织,使诗歌充满了神话般的梦幻与迷离。其次,这种独特的构思还体现在诗歌采用的回环式结构上。诗作围绕着“年青的神”的悄然降临、“我”对“年青的神”的诉说以及“年青的神”的无语离去,构成了一个回环式的结构。在这一结构中,诗人的思绪同样是富于变化的,开头是惊喜与激动的,“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而结尾则充满了惆怅与忧伤,最后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无语的梦而已,诗作前五节对充满激情的爱情的呼唤与渲染与后面的戛然失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预言》的语言精致、优美,韵律和谐,使全诗洋溢着动人的音乐美。全诗共分六节,每节分为六行,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押韵,但是整体上第一、二、四、六行韵脚较为一致,诗歌读来具有音乐的美感。此外,作为注重融合东西方诗学的诗人,何其芳的《预言》中明显地具有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如诗中“年青的神”、秋天的落叶、古树、微风等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

  《预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初期所作,当时他作为一个19岁的青年诗人,对唯美主义文学倾向十分迷恋,他怀着一颗唯美的心去看待生活、看待艺术。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和伤痛时,便更加向艺术世界中寻求唯美主义的梦。《预言》就是诗人当时的一个美好的爱情梦。何其芳自己谈到早期作品时也曾说过:“这一段短暂的日子我颇为珍惜,为我做了许多好梦。”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诗文创作。1935年北大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山东莱阳、成都任教。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至1947年两次去重庆工作,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副社长。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文学评论》主编、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著有诗集《汉园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何其芳诗稿》,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文论集《关于现实主义》《关于读诗和写诗》《论红楼梦》等。有《何其芳文集》行世。

  何其芳《预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诗歌,在问题的引领下交流、讨论对诗歌的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和意象,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感情,感知诗歌朦胧神秘美妙又饱含情感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爱情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追求的态度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诗歌,思考、品味诗歌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意象;2.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年轻的神”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品读法、讲析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说文如其人,是指文章的风格同作家的性格特点相似,能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情趣等,但很多时候我们读到文学作品还是忍不住推测作家的形象、气质,就是名家也不例外。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他的《红楼无限情》里写到:年轻时读到一位年少成名的诗人的作品,满心欢喜,为之倾倒,直到二三十年后才见到作家本人,很是遗憾,说“出我想象之外,他不是风流潇洒才子型,是一位个子不高、腰围圆粗的四川人。”这位四川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预言》的作者何其芳。

  二、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有诗集《预言》《夜歌》等 ,散文集《画梦录》 《还乡杂记》等,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预言》这首诗是1931年秋天诗人19岁时写下的,当时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学生。

  三、提示学生思考题目

  “预言”这个词在生活中可以是动词,指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如“邱昊宇预言王舒桐将在下次月考中取得班级第一名的成绩(以班级同学中发生的事举例)”;也可以是名词,指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如“邱昊宇的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预言”具有先见性、期待性、不确定性。这首诗以“预言”为题,诗人要预言什么,还是对什么做出了预言呢?

  四、整体感知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思考诗人写“年轻的神”,着重写她的什么,写“我”则突出什么?讀后提问讨论明确:诗歌主要写“我”与“年轻的神”的一次相逢;相逢的地点:神秘的森林;年轻的神的性别:“银铃的歌声”等暗示是女神;诗人写“年轻的神”着重写她的“行踪”;写“我”则突出“我”对“年轻的神”的情感,随着“年轻的神”的足音“渐进”到足音“消失”,我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大的起伏变化。

  五、研读诗歌

  着重通过品味意象来梳理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年轻的神”的形象,感知诗歌朦胧神秘美妙又饱含情感的意境。

  (一)请两同学合作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蕴含情感,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二)学习第一小节:①向朗读者发问,为什么重读“终于”一词?(突出长久的期待、渴盼);②年轻的神“人未至声已闻”,她的足音有什么特点?(轻柔);如此轻柔,诗人却能在林叶萧萧和麋鹿细碎的蹄声里分辨得清清楚楚,说明什么?(渴盼,凝神谛听,敏感、细腻的内心)③女神渐近,诗人却又发问“你是不是预言中年轻的神?”流露出什么内心?(恍惚如梦,犹疑不定)

  (三)学习第二小节:老师发问:诗人心目中“年轻的神”是怎样的形象?诗人描述了没有?讨论点拨明确:诗人没有正面描述女神形象,而是通过描写她生活过的环境暗示她的形象和气质。南方、月色、日光、春风、百花、痴恋着绿杨的燕子等意象暗示着年轻的神的温暖、纯洁、温柔、美丽、多情等,从中看出我对“年轻的神”的爱恋。齐读一、二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提问:第三小节写什么?(写我对“年轻的神”的邀请,邀请的目的是倾诉自己对她的深切思恋)“虎皮的褥”这个意象怎么理解?学生思考、老师点拨明确:①同密林的环境相映衬;②暗示了雄性的力量,象征尊贵的身份,说明“年轻的神”在我心中尊贵、神圣的地位;③也是为了增加诗歌的声色之美,就像“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酒和夜光杯,将士们喝的不一定是葡萄美酒,装酒的杯子更不可能是夜光宝杯,这是为了艺术的要求而进行的夸饰。

  提问:歌声为什么是沉郁而高扬的?(“高扬”的是火热、昂扬的激情,“沉郁”对应这节诗中的一个意象“落叶”,“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暗示诗人多年来因等待所致的忧郁和苦闷)品读这一小节。

  (五)学习第四小节:“年轻的神”是否被我的痴情打动?(诗人恳求年轻的神“不要前行”,说明没有)揣摩此时诗人的内心情感:失落、恐慌、震惊无比。此时诗人为什么要描绘一幅神秘森林的真实而可怕的夜景?请学生诵读这一小节,品味体会(企图借此劝阻年轻的神留下,越写得恐怖吓人,越能表现诗人对神离去的不安与绝望)。

  (六)第五小节中“一定要走吗?”表明什么?(神执意离去,我的努力付诸东流)请一学生朗读这一小节诗,请学生体会揣摩此刻诗人的内心情感(无比的绝望、痛苦、悲哀)。探究交流,老师点拨:诗人没有用绝望的语气写尽心中的悲哀,而是选择与神同行,为她引路,为她歌唱,给她温存,我的眼睛里有什么,深情、力量、勇气、鼓舞。我这样深情是爱的无比深挚,但心里在忍受无比的痛苦和绝望,心在流泪,这是流泪的深情!这也是爱的伟大所在,爱不是占有,不是伤害、而是给予。

  (七)当年轻的神像微风一样轻轻离去,留给我的是什么?(怅恨、寂寥与伤痛)请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八)齐读诗歌后教师小结:统观全诗,诗人善用意象抒发情感,意象多用想象中的虚景、幻景,抒发期待、甜蜜、犹疑、惊愕、痛苦、绝望等复杂迷茫的情感。情感和意象融合,创造出来的意境也显得虚幻迷离、充满神秘的色彩。

  六、探究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借助教材所给的材料,你觉得诗中那“年轻的神”是什么的化身与象征?诗人是对什么做出预言呢?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发言,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即可,没有统一的答案。(“年轻的神”是爱情是青春是诗人心中爱神等的象征,诗歌是对他们的预言,也是给自己的预言……)

  七、作业

  课下赏读何其芳的《欢乐》一诗,选择欣赏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何其芳《预言》原文及其赏析】相关文章:

何其芳《预言》赏析11-30

《硕鼠》赏析及其原文08-09

《爱莲说》的原文及其赏析08-10

《秋声赋》的原文及其赏析08-12

《当你老了》的原文及其赏析01-17

《烈女操》的原文及其赏析08-11

《凉州词》的原文及其赏析08-10

《观沧海》原文及其赏析08-10

王维《送别》原文及其赏析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