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中那九百五十九座坟茔的现代诗歌

时间:2024-10-10 23:19:48 思颖 现代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中那九百五十九座坟茔的现代诗歌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中那九百五十九座坟茔的现代诗歌,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中那九百五十九座坟茔的现代诗歌

  山中那九百五十九座坟茔的现代诗歌

  引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我一直想说 死亡的味道

  我想,它一定是硝烟加钢铁的味道

  一定是血腥加汗臭的味道,

  一定是冰冷加坚硬的味道,

  否则,山中那九百五十九座坟茔

  就不能还原一场战争

  就不能诠释九百五十九条年轻的生命。

  我一直想写 生命的颜色

  我想,它一定是军旗红的颜色

  一定是军装绿的颜色,

  一定是铁血男儿的颜色,

  一定是苍松翠柏的颜色,

  否则,你就无法定义一段历史

  无法书写 英烈们血染沙场时的

  那一抹抹殷红。

  我一直想画 战争的形状

  我想,它一定是战壕的蛇形状

  一定是红土层中的猫耳状,

  一定是枪林弹雨的胶着状,

  一定是火箭炮怒射时的流星状。

  否则,你就不会倾尽生命的所有

  在隆隆的枪炮声中 酣然入睡。

  硝烟早已退去 时光慢慢破碎。

  远离战争的人啊!你是否还能记起

  那个枪声大作、弹片横飞的清晨?

  我清晰地记得 是你,是他,还有她......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还在用你那双血染的大手

  高高擎起着一面 鲜红、鲜红的旗帜。

  我还记得 是你,是他,还有她......

  面对一支支乌黑的枪口,面对一颗颗邪恶的子弹

  在用自己的胸膛,用自己的血肉

  奋力地掩护着战友。此时此刻啊!

  只有我才知道,你为的

  就是把生的希望 留给别人。

  我更记得 是你,是他,还有她......

  在生与死之间,宁可把自己粉碎

  也要用鲜活的肉体 用纯净的灵魂

  为蓝天、为边陲,筑起一道道

  坚不可摧的 铜墙堡垒。

  一晃,三十年多就过去了

  当生命早已变为数字,

  当时光把青春刻进石头,

  当钢筋混凝土掩埋了一切,

  我恍惚感到,一切形式的死

  是否在提醒和挖掘着生的意义?

  迷惘中,我甚至找不到出口

  只想说,死去的已经不再怕死

  活着的,却忘记了恐惧与敬畏。

  梦,已把黑夜拉长,把时间停顿。

  夕阳下,我在你的墓碑旁静默

  堆砌的思念,深切地怀想

  犹如我难以抑制的泪水,

  一次又一次地,在你的坟前肆虐的飞。

  赏析:

  引子与开篇

  引子:引用臧克家的诗句,既点明了诗歌的主题——生死,又为全诗奠定了深沉而富有哲理的基调。

  开篇:诗人直接切入主题,用一系列强烈的感官描述(硝烟加钢铁、血腥加汗臭、冰冷加坚硬)来描绘死亡的味道,这种具象化的表达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消逝。

  生命与颜色的描绘

  诗人通过军旗红、军装绿等颜色,赋予生命以鲜明的色彩,这些颜色不仅是军人的象征,更是英勇与牺牲的代名词。

  “那一抹抹殷红”不仅指鲜血的颜色,更象征着英烈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牺牲。

  战争形状的勾勒

  诗人通过战壕、红土层、枪林弹雨、火箭炮等战争元素,勾勒出战争的复杂与激烈,这些形状既是战争的写照,也是战士们英勇抗争的见证。

  “在隆隆的枪炮声中酣然入睡”一句,既表现了战士们的疲惫与坚韧,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诗人通过“你”“他”“她”的指代,将读者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战士们的英勇与牺牲。

  诗中对战士们掩护战友、筑起铜墙堡垒的描写,不仅是对他们英勇行为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结尾的哲理与情感

  “一晃,三十年多就过去了”一句,将读者从过去的记忆中拉回现实,引发对时间流逝与生命价值的感慨。

  诗人通过“一切形式的死是否在提醒和挖掘着生的意义”的提问,引导读者思考生命与死亡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更高的价值。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静默、思念与泪水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战士的深切怀念与哀悼,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忧虑与反思。

【山中那九百五十九座坟茔的现代诗歌】相关文章:

高原那抹绿现代诗歌02-24

那画,那梦01-21

王维《山中送别》11-23

山中访友作文04-06

《山中》唐诗鉴赏04-28

《山中访友》说课稿05-29

那山那水作文03-14

《山中》原文、翻译及鉴赏07-25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8-16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