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阅读的答案(精选5篇)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的阅读的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的阅读的答案 1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改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复命,迁太常博士,改膳部员外郎。丁外艰①,起复②莅事,入判大理寺。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丁内艰①,起复②,加给事中。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 阅读答案。
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勉□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
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太宗尝谓左右曰:“羽有心计,亦明吏道,但无执守,与物推移耳。历剧职十年,始逾四十,须鬓尽白,亦可怜也。”羽出入计司③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④,不达大体。(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丁外艰:子遭父丧或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文章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 阅读答案出自D.①之②而③因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羽少时便能写文章,后来通过上书给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又因会写文章做了雄远军的判官。
B.魏羽在做官的过程中,曾经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器重他,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
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犯科的弊病。
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容易受到钱财的影响。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4分)
②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魏羽“有吏干”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5.C 6.A 7.D 8.A 9.(1)①宋朝部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
②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厉害)。
试题分析:(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以”“擢” “出其境” “甚”;介词结构后置句。
(2)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②受命去军中审查租税问题,发现很多漏洞,向朝廷提出官员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请求朝廷对主管人员进行严查以肃清欺骗的弊病。③当皇上打算要严查许王案时,魏羽借汉朝太子的例子进言,让皇上对相关人员从宽处罚。④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文言文的阅读的答案 2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阅读理解: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有一老父衣粗衣( )
(2)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
(3)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4)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
2. 翻译下列句子。
(1)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
(2)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 文中老父提出的`“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对孙叔敖有何启示?
4. 读完此文,你认为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 (1)穿;(2)使……端正;(3)离开;(4)祸患。
2. (1)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
(2)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3. 这三点启示孙叔敖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廉洁奉公,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4. 孙叔敖是一个虚心求教、礼贤下士、善于纳谏、清正廉洁的人。
文言文的阅读的答案 3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理解: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幼年丧父)
(2)去之南都入学舍(去:离开)
(3)或夜昏怠(或:有时)
(4)辄以水沃面(辄:就)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
译文: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流泪辞别母亲。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文:于是精通六经的要义,慷慨激昂有了治理天下的志向。
3. 范仲淹“遂大通六经之旨”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
4. 从范仲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学习范仲淹刻苦勤奋、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品质。
文言文的阅读的答案 4
南山,胜景之地也。山有奇峰怪石,茂林修竹。又有清泉流瀑,映带左右。
余与友数人,游于南山。步至山腰,见一古寺,殿宇宏伟,香烟缭绕。入寺,瞻佛像之庄严,感佛法之玄妙。
出寺,复前行。至山顶,极目远眺,山川之美,尽收眼底。白云飘荡,如轻纱之覆山峦;飞鸟翱翔,似精灵之舞天际。
乃坐于石上,谈古论今,畅所欲言。或论诗文之妙,或议世事之变。兴之所至,忘乎所以。
既而日暮,乃归。归途中,犹念南山之景,美不胜收,遂记之以文。
问题:
1. 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胜景之地也( )
映带左右( )
瞻佛像之庄严( )
极目远眺( )
2. 翻译下列句子。
余与友数人,游于南山。
白云飘荡,如轻纱之覆山峦;飞鸟翱翔,似精灵之舞天际。
3. 作者在南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4. 作者游南山后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
1.
胜景之地也(美好的景色)
映带左右(围绕)
瞻佛像之庄严(观看)
极目远眺(尽,用尽)
2.
我和几个朋友,在南山游玩。
白云飘荡,如同轻纱覆盖着山峦;飞鸟翱翔,好像精灵在天空中飞舞。
3. 作者看到了奇峰怪石、茂林修竹、清泉流瀑、古寺、佛像、白云、飞鸟等景色。
4. 作者游南山后,觉得南山景色美不胜收,心中十分愉悦,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来记录这次游玩。
文言文的阅读的答案 5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问题:
1. 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学不可以已(停止)
虽有槁暴(即使)
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假舆马者(借助)
2. 翻译下列句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3. 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等,以自然现象和事物比喻学习可以提升人的道理。
对比论证,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通过对比突出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同时要积累善行养成品德。在学习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文言文的阅读的答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答案02-07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01-09
王冕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8-08
咏雪文言文阅读答案02-04
《魏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1-15
文言文阅读《周处》阅读答案06-14
文言文《口技》阅读及答案11-25
文言文阅读:《在衡遇鬼》翻译及阅读答案02-22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4-18
《隆中对》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