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居住) (2)实勉我也。 (其实,实际)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治学严谨(勤勉好学)的态度。 (3分)
二、命题解析
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题型。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 “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第二题是“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小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第三题和第四题是主观简答题。通常第三题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
第三,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 “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三、解题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
第一题 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等,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2、组词法。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题 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比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考的是“白者频来顾视之”,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要翻译这句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来。“频”并不在2009年考察的150个实词内,但是我们可以将它解释为“频繁”,或者用其他同义的词替代,如“多次”等。而“顾”、“视”都能解释为“看”。 2009年的考题中“之”字加了点,结合2009年的考情,因为考前将常用虚词“之”也列入了考查范围,因此,将“之”所指代的“黄小鸡”一并翻译出来也是关键所在。以上就是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
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2010年中考的翻译题改为选择题型。不少同学错选为A项,是把文中的“再”理解为“多次”,尽管在本句中也能讲得通,但我们在课内学习《曹刿论战》一文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确掌握的是“第二次”,所以选择B。
第三题 内容理解题
从近五年中考本道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五年中有三年的题目后面带有答题要求。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
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第四题 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意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积累一些“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有用了。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解读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常用实词,是中考考查的传统考点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二十多个,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十五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那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代替,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及意义。通过反复训练,熟记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
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是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正确理解词义及文言句式,需掌握关键性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依据各类句式的特点,正确把握文句的意思,着眼点放在对课文核心句、文眼句及其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式的理解及翻译上。在今后的中考中,句式的理解和翻译,仍是考查的重点。
【样题点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注】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他忠心耿耿,战功卓著,后被人离间,受到燕王怀疑,被迫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2、标示句子的诵读节奏,选择词的恰当义项。
(1)用/标示下句的诵读节奏。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2)下面方框中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皆爱惜中的惜,应选择第__________义项。(只填序号)
惜xī①爱惜。《韩非子?难二》:~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耗:减损。惠:给人好处)②吝惜,舍不得。蔡琰《悲愤诗》:岂敢~性命。③痛惜,哀伤。贾谊《惜誓》:~余年老而日衰兮。
3、郁郁适兹土的适解释为往,到。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不能解释为往,到的一项是:()
A、由是先生遂诣亮
B、去过怀乡,忧谗畏讥
C、辍耕之垄上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4、翻译下面的句子。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5、根据文意,联系望诸君的注释,谈谈你对韩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的认识。
【分析】
第1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这里的易与移连用,是改变的意思:仕,在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第2题的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停顿的把握。划分诵读节奏,一定要参照句式的特点,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以意群为单位,重在语意上下功夫,不要曲解句意。第(2)小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正确选择词语的意思,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仔细辨别。
第3题考查的是同一含义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文言词语来表达。由于给出了例句,又给出了词语的含义,只要将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同一含义,看句子的意思是否通顺、正确就可以了。
第4题是翻译题。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词类活用②古今异义字③一词多义④通假字⑤特殊句式等,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翻译,做到准确、流畅。
第5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感人情境和形象的领悟,能否说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善于分析,表达有新意。
【参考答案】
1、(1)易:改变。(2)仕:做官。
2、(1)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2)③
3、B
4、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
5、①借乐毅的经历宽慰董邵南,说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对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②借乐毅在赵受封一事暗示董邵南:有才能的人终会有用武之地。(意思对即可)
【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柳河东集》)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北:一直往北)
B、其旁,出堡坞(出:从出来)
C、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神者倘不宜如是(是:这样)
3、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土断而川分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4、找出下列句中含意动用法的一句
A、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B、益奇而坚
C、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D、是故劳而无用
5、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小石城山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二段从小石城不处中州而列是夷狄来探讨造物者的有无,以此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6、翻译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柳宗元
2、B
3、A
4、C
5、位置形状奇丽景色被埋没于南荒的愤懑不平。
6、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
中考高分宝典:文言文的阅读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是历年广州中考语文必考的题目。这类题说难也不难,只要掌握文文言文试题特点,有针对的进行复习,考试时做题正确率是很高的。下面我们来说说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1)文学常识: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①文章题目②作者姓名③作者朝代。其他如:作者的字号、对作者的评价、相关作品等不会作为考试内容。
(2)文中名句的默写:空出两个句子,根据前后句填空。要注意平时的默写落实,防止音对字错的现象。
(3)朗读节奏的划分:
这种题要求考生用“/”来划出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提示,如告诉考生划两处或三处。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应对这一题型,我们教给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主语+谓语+宾语),又如“今齐地/方千里”等。
(4)解释实词、虚词的含义。
以课下注释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指……的内容。
(5)文言句子的翻译。
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
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考试时按语言点给分,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这些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按照新教参,加以整理。牢牢记住每段的段意,每课的中心,注意每课的课后题。
(7)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
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某一点谈看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能力角度上说,是考鉴赏评价和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相关文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步骤09-13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解题步骤08-22
中考文言文阅读指导09-13
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步骤09-08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09-08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09-08
课外阅读解题技巧04-20
文言文阅读的指导09-12
文言文阅读指导09-13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参考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