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文言文阅读解答题

时间:2024-06-08 00:33:39 雪桃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文言文阅读解答题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文言文阅读解答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文言文阅读解答题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文言文阅读解答题 1

  (宁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6—10题。(17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①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②家见《书》疏义③,因请寓宿④,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过:过人之处。②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③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④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⑤《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

  (2)师大奇之。

  译文:

  8.用“/”标注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两处,2分)

  传 一 乡 秀 才 观 之

  9.方仲永与许衡资质相似,二人父母均为农民,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截然不同:方仲永的父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衡的父母是“________________”。(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

  10.阅读甲、乙两文,从仲永和许衡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除教育因素外)?(4分)

  (1)写 (2)完成 (3)对……说 (4)离开、离去

  7.翻译下每处1分)

  传 /一乡 秀 才/ 观 之。

  9.(3分,每空1分)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下面的句子。(4分,每句2分)

  (1)让(仲永)作诗,(他)作的诗(已经)不能与先前的名声相当了。

  (2)老师对这(他的这种问答)感到十分惊奇(惊讶)。

  8.(2分, 父母强之不能止 或:如是者凡更三师

  10.(4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对即可)

  读书不能急功近利;读书要有远大理想;热爱学习;刻苦勤奋。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文言文阅读解答题 2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申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予,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3分)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许衡出身于世代农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不凡的颖悟力,使几任老师都感到难以胜任对他的教学。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皇帝亲自选拔蒙古子弟让他进行教育,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参考答案:

  5.B(①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④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⑤句是说皇帝答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 )

  6.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

  7.(1)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

  (颖悟过各1分吾非其师也2分,语句通顺1分)

  (2)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

  (王秦中状语后置,王所以 乃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山东,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睁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为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祭痛哭祭拜。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文言文阅读解答题】相关文章:

《元史 · 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09-08

《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10-26

《新元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五05-11

《元史》文言文阅读09-08

《元史》卷一百六十 列传第四十七01-18

《明史·列传第四十》文言文选段阅读答案08-23

《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五》文言文阅读09-08

文言文阅读及答题09-08

文言文阅读答题09-08

《南史列传第四十》阅读理解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