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文言文阅读

时间:2024-08-13 19:23:50 蔼媚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文言文阅读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叔敖为婴儿之时文言文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文言文阅读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杂事一》)

  注释

  仁:仁义。

  泣:哭泣。

  归:回去。

  故:原因。

  对:回答。

  为:是。

  故:缘故。

  恐:害怕

  今:现在。

  及:等到。

  安在:在哪里?"安”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在”之前。

  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阴德,指有徳于人而不为人所知。

  去:离开。

  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

  安在:何在,在哪里。“安”是疑问代词做宾语,放在谓语“在”之前。

  仁:仁慈。

  楚令尹:楚国的宰相。令尹: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未治:还没开始治理国家

  信其仁:信服他的仁慈。

  两头蛇;长两个头的蛇。

  尝:曾经

  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长有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他哭着回家。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它,害怕离开母亲死去。”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他的母亲说:“我听说积了阴德的人,上天会给他福气的,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大了以后,做到了楚国的国相,他还没开始治国,但是国人就已经相信他是一个仁义的人了。

  启示

  要与人为善,宁愿自己吃些亏,也要让别人获益 。为他人多做好事,自然会获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和爱戴;在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帮助你。

  人物介绍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楚国期思邑(今河南信阳市淮滨县)人,封地于寝丘邑(今河南省固始县)。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历史治水名人。

  距今2600多年前,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主持治水,倾尽家资。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仍在发挥着作用。孙叔敖受楚庄王赏识,开始辅佐庄王治理国家。

  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因积劳成疾,孙叔敖病逝他乡,年仅38岁。

  《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中学教科附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文言文阅读】相关文章:

《孙叔敖埋蛇》文言文翻译05-28

《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2-19

善恶篇·仁智的孙叔敖08-09

孙叔敖的妙计幼儿爱国的故事07-11

中国寓言故事《 仁智的孙叔敖》10-20

仁智的孙叔敖古代寓言故事10-24

短篇寓言故事《仁智的孙叔敖》06-16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仁智的孙叔敖10-21

董叔攀附权贵文言文阅读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