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子夏问孝文言文阅读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子夏问孝文言文阅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习题1
1、孔子所提倡的孝,就是不仅要 ,而且要 。(2分)
2、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义有什么不同?(3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所提倡的孝,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孝敬父母。(2分)
2、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孔子曾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话。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应尽的义务。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3分)
习题2
(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1分)
(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3分)
参考答案:
(1)孝悌(1分)
(2)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3分)
参考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子路问孔子说:“这里有个人,早起晚睡,耕地锄草栽植播种,手脚都磨出了老茧,以此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却没有孝顺的名声,为什么呢?”孔子说:“想来大概是他举止不恭敬吧!或许是他说话不谦虚吧!或许是他脸色不温顺吧!
孟子说:侍奉谁最为重要?侍奉父母最为重要。守护什么东西最为重要?守护自身的节操最为重要。不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侍奉自己父母的人,我听说过;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侍奉自己父母的人,我未曾听说过。
【子夏问孝文言文阅读】相关文章:
张孝基仁爱文言文阅读01-14
《吴士方孝孺》文言文阅读04-29
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理解的答案01-17
天问文言文翻译08-05
列子汤问文言文翻译11-03
《宋玉对楚王问》文言文翻译01-15
阅读寻根问底07-15
阅读寻根问底07-15
文言文阅读需要的阅读法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