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欢迎大家分享。
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篇1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小题4: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懈怠,放松;(2)背;(3)同“肢”,肢体;(4)爱好
小题2:(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小题3:余/因得/遍观群书。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甲乙两文来分析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即可。
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篇2
一、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20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师旷撞晋平公》)
【注释】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除去。
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收起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者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警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A.齐之习辞者:熟练 B.王曰,何坐:犯罪
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喝酒喝得痛快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这
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C )(2分)
A.齐人固善盗乎 吾尝疑乎是 B.吾欲辱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乃喟然叹曰 屠乃奔倚其下 D.故撞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答: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请根据提示,将【甲】文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写出来。(4分)
楚王密谋策划 ——楚王当堂羞辱—— 晏子巧妙回击——楚王自取其辱
5.请你根据【乙】文内容展开想象,将晋平公躲避师旷“援琴撞之”的场面叙写出来。(要求:续写时要有晋平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4分)
晋平公话音刚落,突然发现一张琴向自己飞来,他急忙站起来,衣襟散乱,惊慌失措地躲到一旁。琴撞到墙上,“当”的一声摔成了几片。他吓出了一身冷汗,惊疑不定地望着师旷。
6.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为什么?。(4分)
示例一: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有类比进行反驳,片言只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
示例二:我欣赏师旷的说话的艺术,他先直话曲说,巧妙地将晋平公说成是“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因势利导,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
二、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19分)
【甲】……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
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景公:齐国国君。霁:天放晴。陛:皇宫的`台阶。
参考译文:
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理想,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7.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3分)
其 / 实 味 / 不 同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吏二缚一人诣王:捆绑 (2)晏子避席对曰:座位
(3)叶徒相似:仅仅,只 (4)公被狐白之裘:通“披”,穿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答: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赐给饥寒交迫的人。
1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什么?简要回答。(4分)
答:说明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11.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一人,略作评析。(4分)
答: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三、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12分)
【甲】《晏子使楚》略
【乙】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参考译文: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这些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推辞。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反取病焉:辱 (2)其实味不同:它的果实;
(3)生于淮北则为枳:在 (4)使者反:同“反”,返回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答: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2)景公使使者至。
齐景公派使臣来到。
1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答:机智、善辩、清廉、简朴。
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篇3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答案】10.A11.B12.C
13.(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
(1)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
(2)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篇4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及即位,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与大司马吴汉等俱击檀乡,有诏军事一属大司马,而梁辄发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县,而梁复以便宜进军。帝以梁前后违命,大怒,遣尚书宗广持节军中斩梁。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北守箕关,击赤眉别校,降之。三年春,转击五校,追至信都、赵国,破之,悉平诸屯聚。冬,遣使者持节拜梁前将军。四年春,击肥城、文阳,拔之。进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击佼疆、苏茂于楚、沛间,拔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亦分道并进,岁余悉平之。五年,从救桃城,破庞萌等,梁战尤力,拜山阳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数月征入,代欧阳歙为河南尹。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惭惧,上书乞骸骨。乃下诏曰:“梁前将兵征伐,众人称贤,故擢典京师。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谈者欢哗。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济南太守。”十三年,增邑,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王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梁功∕
B.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C.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D.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马,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东汉初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
B.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牦牛尾,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乞骸骨,官吏请求退职的说法,表示请求退职的还有“移病”“致仕”“下车”等。
D.邑,旧时县的别称,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有功之臣的领地或食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梁战功卓著,被人称赞。他先后守箕关,击赤眉别校,拔肥城、文阳、大梁、啮桑等,可谓战无不胜,得到众人称赞。
B.王梁备受信赖,职位显赫。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被赐予关内侯、阜成侯等爵位。
C.王梁行事武断,受到惩罚。他与大司马吴汉共同进击檀乡时,不听皇帝诏命,两次私自用兵,惹怒皇帝,险被处死。
D.王梁为民兴利,深受其累。他任河南尹时,想要开渠为百姓谋利,却没有成功,被有关官员弹劾,于是惭愧上书请求辞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
(2)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
【答案】
10.B
11.C
12.B
13.(1)宗广不忍心,就用囚车将王梁送到京师。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个多月之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兼摄执金吾的事务。
(2)王梁开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阳城下,向东流进巩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没有流通。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野王令”是官职名,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北守天井关”和“南拒洛阳”结构对称,所以“北守天井关”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下车”是官吏初到任,不是“请求退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B项,“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错误,从原文看,王梁被授予中郎将的`原因无从得知,而被授予“济南太守”不是因为战功,而是王梁因修水渠不成功一事辞职,皇帝将他调任济南太守。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以为,任命;行,兼任、兼摄。(2)穿,开挖;东写,向东流进。“写”通“泻”。
参考译文:
王梁字君严,是渔阳要阳人。做郡吏,太守彭宠任用王梁暂时署理狐奴县令,与盖延、吴汉一起率兵南下在广阿追上世祖,被任命为偏将军。攻克邯郸后,赐爵位关内侯。跟从(世祖)平定河北,被任命为野王县令,和河内太守寇恂一齐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人不敢出兵,世祖把这看成王梁的功劳。等到世祖即位,商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中说“王梁掌管卫地做玄武”,皇帝因为野王是卫国的迁徙地,玄武是水神的名字,司空是管水土的官,于是提拔授任王梁做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王梁)和大司马吴汉等一起攻打檀乡,皇帝有诏令军事一律归属大司马,而王梁擅自发动野王的部队,皇帝认为他不遵循诏令,命令他留在本县,而王梁又因形势有利而进军。皇帝因为王梁前后两次违抗命令,非常愤怒,派遣尚书宗广拿符节到军中斩杀王梁。宗广不忍心,就用囚车将王梁送到京师。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个多月之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兼摄执金吾的事务。在北面把守箕关,攻打赤眉别校,迫使他们投降。建武三年春,转而攻击五校,追到信都、赵国,打败敌人,所有屯聚的军队都被平定。这年冬,皇帝派遣使者持符节任命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四年春,王梁攻打肥城、文阳,都攻下了。进兵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在楚、沛之间攻打佼疆、苏茂,攻克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也分道并进,一年多全都平定了。建武五年,跟从皇帝援救桃城,打败庞萌等,王梁战斗尤其有功劳,被任命为山阳太守,镇守抚慰新归附的人,率领军队一如过去。几个月后征召入京,代替欧阳歙为河南尹。王梁开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阳城下,向东流进巩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没有流通。建武七年,有关官员弹劾他,王梁惭愧恐惧,上书请求告老辞官。皇帝于是下诏书说:“王梁以前率兵征伐,众人称赞他很贤能,所以提拔他主管京城。建议开渠,为民兴利,已经用尽力量,终没有成功,百姓埋怨,谈论者喧闹。虽然受到宽恕,还是执意谦虚退让,‘君子成人之美’,任命王梁为济南太守。”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为阜成侯。十四年,去世于官任上。
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篇5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同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薄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 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1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韦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博学坚贞)。
1燮和:调和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遂不发书 发 发送
B.俊臣未至追还,恨之 恨 怨恨
B.瑰使按普思者 按 审问
D.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 论 判处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瑰“文贞”(博学坚贞)的一组是( ) (3分)
①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
②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
④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
③立庙塔,役无虚岁
⑤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
⑥卒削相王辅政事
A. ①③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瑰躬行孝悌之道,他的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感染到他人,因此左庶子张大安上表举荐他。
B.苏瑰嫉恶如仇,郑普思的党羽遍布岐、陇,他们煽动诱骗百姓作乱。苏瑰逮捕郑普思,将其处以极刑。
C.苏瑰为官清廉爱民,他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他劝谏武后为民着想,希望她少建庙宇。
D.苏瑰直言敢谏,他不按照当时的.习惯给天子献食,在宴会上自我辩解时还讽谏皇上要体恤民情。
1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 (2分)
(2)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 (3分)
(3)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 (4分)
答案:
9.A “发”,打开
10. D (1)讲的是科试与任职,(3)讲的是武后,(6)是韦后等人的行为
11. B“将其处以极刑”错
12. ⑴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会错待一个小人呢?(“体”1分,“过”1分)
(2)郑普思的妻子以鬼道为韦后所宠,能随意出入宫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苏瑰不要再追究。(“得幸”被动1分,“有诏勿治”省略1分,句意1分)
(3)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忠厚长者,用刑不会错,郑普思依法该当判处死罪。”(“顿首”1分,“瑰长者”句式1分,“当”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苏瑰,字昌容,是雍州武功人,隋朝时尚书仆射苏威的曾孙。科试得中进士,补为恒州参军。母丧期间极度悲哀。左庶子张大安上表荐举他孝悌,提拔为豫王府录事参军,历任朗、歙二州刺史。那时,来俊臣因贪淫罪贬为同州参军。人们担心来俊臣会再被起用,很多人写信给苏瑰,苏瑰将这些使者叱退说:“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会错待一个小人呢?”最终没有打开信。来俊臣还未到达所贬州就被召回,对苏瑰心中怀恨。因此,苏瑰连连外徙,不得入京。很久以后,转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且多产珠翠珍怪。前任长史张潜、于辩机都收取了好多万,而苏瑰只单身及简单行装,自我约束很严,武后建佛寺、立庙塔,没一年不派劳役。苏瑰认为:“浪费严重,虽然不要国库拿钱出来,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产日见困难。百姓不足,君王怎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恳请合并寺庙,定出僧人尼姑的数目,缺了再补。”武后觉得他说得很好。神龙初年,入京任尚书右丞,封爵怀县男。苏瑰明晓法令,十分了解台省的旧章。当时的律、令、格、式均特命他删正。中宗复位,郑普思以妖幻之术任秘书员外监。他的党羽分布在岐州与陇州之间,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将郑普思逮捕入狱,穷追到底。郑普思的妻子以鬼道为韦后所宠,能随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苏瑰不要再追究。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赦,皇帝仍旧犹豫。司直范献忠,苏瑰让他审讯郑普思的人,进言:“苏瑰身为大臣不能诛杀叛逆小人而报答天子,犯了大罪,请让臣先诛杀苏瑰。”那时,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忠厚长者,用刑不会错,郑普思依法该当死罪。”皇帝不得已,将郑普思流放到儋州,其余党徒都处死。苏瑰后来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晋封爵许国公。那时,公卿大臣初次为官者,照例要献食天子,称之为“烧尾”,苏瑰初任仆射,独不进献。到侍宴时,宗晋卿嘲讽苏瑰,皇帝听了默不做声,苏瑰对皇帝解释说:“宰相一职,主管调和阴阳,代天治理万物。现在粮价暴涨,百姓穷困,宿卫兵中还有三天都没吃饭的,臣实在愚蠢不能称职,所以不敢烧尾。”皇帝驾崩,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的身份辅政。韦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及苏瑰等人在禁中议事。宗楚客讨好说:“太后临朝,皇太后与相王有叔嫂不通问之礼,应该停止相王辅政。”苏瑰严肃地说:“遗制,是先帝的意思,怎能更改?”宗楚客等人生气了,终于削除相王辅政的事。苏瑰称病不入朝。景云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大都督赐谥为“文贞”。
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篇6
曾叔卿,建昌①南丰人,巩②族兄也。家苦贫,即心存不欺。尝买西江陶器,欲贸易于北方,既而不果行③。有从之转售者,与之。既受直矣,问将何之,其人曰:“欲效君前策耳。”叔卿曰:“不可。吾闻北方新有灾馑,此物必不时泄④,故不以行。余岂宜不告以误子。”其人即取钱去。居乡介洁⑤,非所宜受,一介⑥不取。妻子困于饥寒,而拊庇孤茕⑦,唯恐失其意。起家进士,至著作佐郎。熙宁⑧中,卒。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②巩: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③不果行:没有成行。④泄:畅销。⑤介洁:耿介高洁。⑥介: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⑦拊庇孤茕:安抚孤独者。拊,fǔ,同“抚”,安抚。茕,qióng,孤独,无依靠。⑧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小题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3分)
(1)既受直矣 ( )
(2)熙宁中,卒。( )
(3)余岂宜不告以误子( )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小题4】曾叔卿为什么要告诉对方“北方新有灾馑”呢?(2分)
【小题5】文段是写曾叔卿的',为什么还要写妻子“拊庇孤茕”?(2分)
答案
【小题1】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小题2】(1)通“值”,价钱 (2)去世(3)你
【小题3】有人从他那里转卖,便(将陶器)给了那人。
【小题4】因北方刚刚发生灾荒,那些瓷器在北方不好卖,曾叔卿不想让对方亏本。
【小题5】作者从侧面衬托曾叔卿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的君子风范。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古文句子的朗读节奏可粗划可细划,粗划就把主谓部分划开即可,细划可各成分中几层意思划开,所谓大停顿小停顿之分。
考点:古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易懂。古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根据句意来判断的,理解句意,就了解可子的结构关系,划分节奏就是难事了,方法在分析中已经说明。
【小题2】
试题分析:这三个字词在古文中都是多义的,比如,“卒”有“士兵”“死”“最终”多个意思。具体在句中是什么意思,要根据语境判断。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这几个句子句意比较浅显,字词义容易判断。解释文言字词义,要有一点古文阅读方面的积累大有好处,看到一个字词,便要想到大概有哪些含义,有一个知识的基础,这需要在平时多积累,注意记忆所学文言字词。
【小题3】
试题分析:即指翻译句子。“之”,代词,他;“售”,卖;“与”,给。“与”之前省略了“把陶器”,翻译要补充。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短小,易于翻译。古文语言以精练为特点,很多的意思在文字之多,所以在翻译时,如果影响了句子的表达,文字之外即省略的内容要适当地补充出来,但不可超越句子本身的意思随意扩充内容。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后面的“余岂宜不告以误子”这句话来理解,为了“不误”对方,即不让对方蒙在鼓里不知情况而受损失。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言对于学生来有文字障碍,理解问题更有难度。要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句子,先弄懂文字,翻译一下,再结合前后句子分析。
【小题5】
试题分析:“妻子”的生活与其“主人”有关,写此显彼,衬托的作用很明显。
考点:写作手法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人物之间的衬托作用易于理解,题干本身也已经暗示。衬托,是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在写法上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篇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粗的字的意思。(2分)
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诲女知之乎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语句。(4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小题3】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②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应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 。
【小题4】 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1分)
【小题5】请你任意写出两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1分)
答案
【小题1】(1)通智,聪明的,智慧的(注明为通假字,否则不得分)
(2) 旧的知识。 (3)教导 (4)有害。
【小题2】译文略 (注意 三人 以为已不亦等词的准确翻译)
【小题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小题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5】温故知新 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篇8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
使:
②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意:
③乡之死者宜矣
乡:
④驰而走
走:
10. 与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
B.以头抢地耳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扶苏以数谏故
11. 翻译句子。(2分)
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译:
12.从选文看,宋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
答案:
9.(4分)①派遣
②意料
③同向,从前
④逃跑
10.(2分)D
11.(2分)国家很危险了,你将要到哪里去?
12.(2分)宋王是个听信谗言,昏庸;(1分,答出一方面即可)草菅人命(残忍)的人。(1分)
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篇9
后魏太傅李延实者,庄帝舅也。永安中,除青州刺史。将行奉辞,帝谓实曰:“怀砖之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实答曰:“臣年迫桑榆,气同朝露;人间稍远,日近松丘。臣已久乞闲退,陛下渭阳兴念,宠及老臣,使夜行非人,裁锦万里。谨奉明敕,不敢失堕。”时黄门侍郎杨宽在帝侧,不晓怀砖之义,私问舍人温子升,子升曰:“吾闻至尊兄彭城王作青州刺史,闻其宾客从至青州者云。齐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太守初欲入境,百姓皆怀砖叩头,以美其意。及其代下还家,以砖击之,言其向背速于反掌。是以京师谣语曰:狱中无系(”系“原作”击“,据明抄本改。)囚,舍内无青州。假令家道恶,肠中不怀愁。怀砖之义,起于此也。”
颍川苟济,风流名士,高鉴妙识,独出当世。清河崔淑仁称齐士大夫曰:“齐人者,外矫庶几,内怀鄙吝。轻同毛羽,利等锥刀。好驰虚誉,阿附成名。威势所在,促共归之。苟无所资,随即舍去。”言嚣薄之甚也。(出《伽蓝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除青州刺史(授予官职)
B.副朝廷所委(丢下,舍弃)
C.百姓皆怀砖叩头(怀揣,怀藏)
D.苟无所资(好处)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威势所在,促共归之 公将鼓之
B.苟无所资,随即舍去 苟富贵,勿相忘
C.怀砖之义,起于此也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是以京师谣语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臣年迫桑榆,气同朝露;人间稍远,日近松丘。
②及其代下还家,以砖击之,言其向背速于反掌。
22.庄帝与太傅李廷实谈起当世世风“怀砖之俗”,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社会风气?请你结合文意试作简要评析。(4分)(原创)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初雪赏梅
无名氏
方怅秋尽草木衰,圃菊憔翠霜色白。
孰料一夜朔风紧,漫天飞雪邀梅开。
(1)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具体描述。(2分)
(2)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意境顿出,试作具体赏析。(3分)
《伽蓝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19.B(3分)20.BD(4分,各2分)
21.①为臣的岁数已经迫近晚年,精力如同早晨的露水,离人间渐渐远了,一天天接近坟墓。②等到他被下任取代而回家的时候,百姓又用这些砖打他。这是说人心的向背比翻转手掌还快。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这是一种庸俗浅薄势利恶劣的社会风气。联系材料略。
(4分。评析2分,结合材料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3.(1)深秋天气寒冷,草木枯落,一片肃杀,花圃中最能耐寒的.菊花也经不住秋霜的摧折,显得憔悴不堪。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索的画面。(2分。意思符合即可,没有描述酌扣)
(2)三、四两句笔锋一转,“孰料一夜朔风紧”,写出一夜北风带给人的惊喜之情,“邀”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漫天飞雪在空中尽情欢舞向腊梅发出热情邀请,梅花应邀而开的动人情景。表达作者对初雪降临,大地因此充满生机的喜悦之情。
(3分。情景、修辞、情感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仔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相关文章: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题03-30
阅读张辅文言文完成下面练习题04-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04-2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04-24
阅读理解文言文资治通鉴周纪一并完成练习03-30
阅读西湖秋夜完成练习04-22
阅读爷爷吹风并完成练习04-23
阅读中国的茶完成练习04-24
阅读《晶莹的泪珠》完成练习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