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高考语文做题技巧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练习题了,只有多做题,学习成绩才能提上来。学习就是一个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多做题。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算得上好习题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高考语文做题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高考语文做题技巧 1
永①有某氏者,畏日②,拘忌③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又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④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则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⑤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湖南零陵地方有某人,这个人对于日辰禁忌异乎寻常地畏惧拘泥。认为自己出生那年恰逢地支属子,而鼠,就是子的生肖神。为了爱护老鼠,家里不养猫狗,不许仆人捕杀老鼠,成为禁例。连得他家的粮仓、厨房,也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因此老鼠们互相通报纷纷到某人家里来,每顿吃得饱饱的,可以不出乱子。某人家里没有一件器具是完整的,衣架上的衣服也没有一件是完好的,平时吃喝的大都是老鼠吃剩的东西。白天满地的老鼠成群结队跟人们并行,一到夜晚,偷东西、啃咬、打匠斗、作恶,弄出各种各样的响声,使人不能安睡。某人始终不感到讨厌。几年以后,某人搬迁到别的地方去了。原来的房屋换了别人来居住,老鼠照旧胡作非为,那人说:“这是暗中出没的坏东西,破坏作恶特别厉害,不过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呢!”于是他弄来五六只猫,把门关上,撤去瓦片,用滚水灌浇老鼠洞,找来一些童仆四面兜捕老鼠,杀死的老鼠堆积成小山,把它丢弃在隐暗角落里,臭气几个月才散掉。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为哉!(选自唐.柳宗元《三戒》)
[注释]
①永: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②畏日:忌日。迷信的人认为日期可定吉凶祸福,因此怕犯忌日。
③拘忌:拘束忌讳。
④(y ǐ):衣架。
⑤为态:活动状态。
[文化常识]说“生肖”。中国人有“生肖”的习俗。即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也叫十二属相。如子为鼠(即子年出生的属相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如今年公历为2005 年,农历为酉年,今年所生的孩子属鸡;明年农历为戌年,生者属狗;后年则属猪。以下周而复始类推。
[思考与练习]
解释:
①畜
②由是
③完
④率
⑤啮
⑥徙
⑦假
⑧阖
⑨隐
⑩已
⑾恒
2.翻译:
①仓禀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②昼则累累与人兼行
③是阴类恶物也
④购僮罗捕之
参考答案:
永某氏之鼠
答:
①养
②从此
③完整
④都
⑤咬
⑥迁移
⑦借
⑧关上门
⑨偏远
⑩停、消失
长久
2.答:
①仓库厨房,全凭老鼠横行而不过;
②白天竟成群结队地跟人一同行走;
③这是在阴暗处活动的坏东西;
④雇了僮仆张起网捕捉老鼠。
一、作文
高考作文有60分,占高考的“半壁江山”。年评卷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书写不佳。书写是个大问题,这一点要引起足够重视。书写问题所造成的失分,不单单表现在作文评卷中,其他方面包括诗歌鉴赏、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都存在这一问题。因为你书写不佳,可给可不给的分,不给;因为你书写不佳,可扣可不扣的分,扣了。“不给”也好,“扣了”也罢,都不违反评卷原则,希望能引起同学们重视。
实行网上评卷后,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答题纸,这种答题纸,既可以炫美又能够显丑。这使得书写好的同学更能显出自己美丽漂亮的“手迹”,书写不佳者只好丢丑了。据统计,每20篇作文中就有1至2篇的字迹几乎无法辨认。字体太小、笔画太细、字迹太潦草,扫描到上根本看不清,这又怎能取得好成绩呢?其实,不失分的书写并不难做到。如果你原本书写水平不高的话,请你记住,从现在开始就要注意练习了,一不要写连笔字,二不要写潦草字,平时写作业或时规范地写,讲究卷面,做到“书写工整、规范、方便阅卷”,就会减少隐蔽性失分。
每年高考都出现不少作文,这些作文书写都是一流的。评卷过程中作文的出笼有一个严格的过程:评卷老师——评卷组——专家组——检审组。一般确定给出时,评卷者常常会下意识地浏览其它题答卷情况,尤其是名句默写题和语言表达题,若这些题得分不佳,一般不会给出满分。
2.审题不准。年作文材料是“兔子学游泳”的寓言故事,其中涉及许多对象:家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动物管理局、受者兔子等。其命题实质是,想从如何应对危机、的培养方向、关注人本等方面启发考生思考,其内涵不单是对这些问题的表层关注,而是启发人们对如何找到适当的应对危机的,如何教育培养人,要不要从个体特质出发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因此,写作中,你仅关注一下这些问题就想拿高分是不可能的,必须有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深切感悟与思考,必须就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正确的理性判断。就题目本身而言,此题尽管有几个较好较明确的立意,如“全面发展与发挥个人特长的辩证关系(核心立意)”、“学会及时转变(变通)”、“不要发展自己的弱点”、“要发现特长,因材施教”、“认清自我,发挥优势,张扬个性”等,但因材料过长,信息过多,考生可能会在一些边缘信息点如“的90%来自汗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等方面过多关注,从而造成偏题或跑题现象。
就年作文材料而言,“让特长绽放异彩”、“全面发展更要凸显优势”、“千招会莫如一招精”等就属上好的题目。
题审得好不好有三个标准:
①合不合题意;
②合不合命题类型的要求;
③是否满足命题人的要求。
3.语言低幼化。语言表达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品质的差异。
语言表达上的得分点有三个:
①恰当使用常用修辞手法。
②成语典故、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广告语、歇后语、流行歌词等也能起好作用。
③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有生命力的)可以使用,但需恰当。过头了,一切就失去意义。
好的文章,书写是优美的,审题是准确的,语言是能传递美感的。一句话,它能让读者品尝到梨花溪月的美妙。
二、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难就难在考生对教材应知掌握不到位。三年重点掌握120个文言实词,18个虚词,117个古今异义词(含的60 个),84个通假字(含50个)。要说不多,但灵活掌握可就不容易了。
年文言文翻译题设题两道: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一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指麾”、“者”等词的落实;第二句注意“合境”和“从而”、“居住”为古今异义和“众庶”的落实。不少同学因为不能准确理解这些词语,造成失分。
所以,考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所考查到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的掌握不准确,或是掌握过死,缺少灵活性。另外,译文不通顺,没有做到“达”的要求。
译文题要牢记:“实词虚词需盯准,字字句句要落实。”翻译时,实词、虚词都要盯准,不遗漏字词,尤其是虚词更不能忽视。比如第一小题中“者”与 “指麾”构成“者”字结构,可译为“……的”或是“……的人”。翻译时字字须落实,忽略任何一个字,都有可能出错。
另外,文言翻译要按照翻译规律翻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建议考生在接下来的备考中,最好把常见实词、虚词,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文言句式、固定句式的翻译格式等重新整理识记一下,并有意在做题中加以巩固。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或主谓倒装等,翻译时都需调整语序。
三、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
1.欠条理与规范。从评卷中,我感到诗歌鉴赏题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联系题目,联系注释并按照“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的诗歌鉴赏步骤做题,散文阅读的文本意识,分条作答意识都有。主要问题是给出的答案语言不通顺,无条理,如果进一步整理一下答题语言,不忘回归文本,结合相关内容作答,得分的情况应当会更好些。
2.答案不完整。比如诗歌鉴赏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全诗共写了8种景物,可不少同学只答出3到 5种。评卷标准是:答出2到3种得1分;4到5种得2分;6种以上得3分。
再比如第17题“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的正确答案是四种修辞,只答对一种修辞的,评分标准是不给分,答对两种修辞得1分。第二问,也有许多考生只答“表现了石油工人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而忽略掉其它两个答题要点。而且,还忽视了题干中“简要分析”的要求。
四、语言表达题
年语言表达题主要考查三个方面,一是语段的修改类。二是图文转换类。三是句子仿写类。与前两年相比,高考语言表达题不再注重形式的一味创新,而给人的感觉很实在,不加渲染——这不是没有创新,而是要求学生在内容上求“实”。
从评卷情况看,需要重点强调的就是看清题干要求,按要求作答,要什么给什么,问什么答什么。语言表达类题目只要看清题,按要求作答,得分基本不会出现太大落差。年之所以出现得分不理想或偏低现象,主要是由审题不够仔细造成的。
如第19题: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题干中,有“从构形角度”五个字,可不少考生没有仔细审读,造成了丢分。第20题仿句“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 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失分主要在于没有明了句式特点(所写三个句子与例句结构相同,有三个大句构成,每个大句有三个子句构成,每个大句的三个子句分别为主谓、动宾结构)、修辞(三个大句形成排比)、句间关系(三个大句的话题,意义上形成递进关系;每个大句的三个子句间,子句1为果,子句2、3为因)。
语言运用部分历来被称作高考的试验田, 每年高考,各科都有原创,它体现着高考命题的渐变性。它的最大特点是变化和创新,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检测。这个部分做得好的同学,整个语文基本上也能够做得较好。
如何应对高考语用题呢?
1.关注课本。要多注意课本中经典的小说、戏剧、散文,特别是那些写人写物的有代表性的文段和句子,要多读、多设计、多推敲。
2.关注生活、关注热点问题。每天都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和小事,值得关注的有意义的生活现象,引人争议的社会热点和焦点。如国庆阅兵、甲流防控、金融危机、气候会议、全民偷菜、房地产、甚至影视中的现象如“蜗居”等;年中国教育关键词,如:校长实名推荐制、总理、绩效工资、被就业、人梯救人、倒闭门、学术造假、富二代、教育均衡化等,这些都可以有意识让学生去概括、评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辨证看问题,从积极层面去认识生活中的美;还可以设计一些概括类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练习。
3.关注新课程标准。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不仅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大事,而且也是我们国家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一年,这点在高考语用题中肯定会体现。河南省2010年高考是使用旧教材的最后一年,今年又是河南新课改的第二年,承上启下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在2010年的中,我们应当重视五个方面:第一,加大对源点知识及题型的解析训练;第二,立足教材,重视教材知识的积累及活用; 第三,关注传统题型并结合时代特点,注入新的内容,注重语文知识灵活掌握;第四,重视知识的迁移训练;第五,写作上,应加大审题立意训练。另外,要重视新老教材的过渡性,在教学中对新教材的知识与体现的能力要有所渗透。
怎样做辨析语病-改病句题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 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 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高中生学好语文的十条规律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 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 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 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 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 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 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细思考:学而思,思而得。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欲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 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 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求精熟:启而发,点而悟。
语文学习欲求“精熟”,贵在得名师“点拨”,因此学生必须懂得一点教师“点拨”的道理。
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教师会以相应的方法点拨他,或要言不繁,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导,或反向激将, 或重申基础,不一而足;点拨之妙,次在得“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暴露自己,以便老师点拨在关键之时,教师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状态的外在表 现,决不放过点拨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间,不再代替你 思考,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
有个性:思结果,成一家。
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当然,这里的“个性”,从狭义讲,是指语文学习规律的系统化、个人化,也即形成有每个学生自身特色的语文学习理论,即所谓自成一家。
这就必须:首先建立元认知策略,形成监控自己思维、感悟流程的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强化有效的正确的习惯,纠正无效的错误 的做法。其次是学会总结反思,通过计划总结的方式,课堂笔记的方式、作文后记的方式、试卷分析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理性思维的层次。其次是学会交流共享, 通过课堂发言、同学交流师生讨论的方式,吸收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有益的指点;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经验的表述方式及实质 内容。最后学会实践检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通过实践检验,我们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我们更应该善待失败的苦涩,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经验, 也是形成个性化语文学习经验的必然历程。
要跳出:课内法,课外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 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
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科学观察思考问题的哲学方法, 从历史科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科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科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科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 验。
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怎样做辨析语病-改病句题”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高考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记 ,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应该说文言应试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学生须加以掌握和运用。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二、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
1、要善于借助。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4、析结构。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翻译文言句子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结合语境,把握句意。
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总体把握。将你要翻译的那个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有些同学在初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有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词语上纠缠,结果反而难以明其意。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
2、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我们要识记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归纳整理。在翻译句子之时,先判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要翻出这种句式的特点来。如省略句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份,当然补充部分须加小括号;倒装句就必须按正常的语序来翻译;原句是疑问句,所译出的句子也应加上问号。文言文中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文言文固定格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固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结构,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一旦你没有准确判断出固定结构,那么你的翻译就会差之千里。详细类型见上所举。
3、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如“沛公军灞上”一句就考了词类活用的知识点,如果“军”字翻译错了,那就要失分了。所以在考试时应特别注意这些语法现象(包括虚词的一词多义),一旦涉及必须准确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忠实原文,不曲解,不任意添加或删减;“达”就是要求译文通顺流畅;“雅”则要求译文尽量生动形象,特别是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时要传神。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包括句末的标点。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怎样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呢?这就得讲究翻译的方法。
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即:留、补、换、改、删。
1、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例①: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
2、补。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
例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3、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例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带点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例⑤: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高;“服”现代讲“穿戴”。这方面例子很多。比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
4、改。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主要有下列几种:
(1)宾语前置句。例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2)定语后置。例⑦: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
(3)状语后置。例⑧: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
(4)谓语前置。例⑨: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提在主语“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之前了,翻译时要改语序。
5、删。有些文言虚语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只有某些作用,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盖”等。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酌情删去,即不必译出。
例⑩: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句中的两个“也”都是起舒缓语气作用的,“而”是起连接作用,都不必译出。又如“之”字,在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和标示宾语置、定语后置时,都不必译出。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高考语文做题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08-22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06-06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09-13
有关语文阅读理解做题技巧09-15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内容09-12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09-12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析09-13
高考文言文阅读习题09-08
高考必备的文言文阅读09-08
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