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

时间:2022-09-08 20:25:29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

  内容预览:

语文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复习

  文 言 文 阅 读

  一、考点解读:

  08年泰州市中考考纲中明确指出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外的浅易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考点分析:

  年份题型分值比率考查知识点

  课内外比较阅读文言词语,朗读停顿,翻译句子 整体阅读

  课内外对比较文言词语翻译,理解领悟文章内容

  课内外对比较文言词语翻译,理解领悟文章内容

  三、复习策略:

  [考点聚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文言文教学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中考文言文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借助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纵观近年来中考试卷,课外文言文的考查的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概括。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文章关键内容的理解。考查对文章具有整体的理解、概括的能力。

  2.词语的解释。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3.句子的翻译。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要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有时还会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节奏的划分。

  4.作品的感受。多为开放性试题,主要形式有:(1)欣赏型。(2)比较型。(3)评价型。(4)感悟型。(5)联系实际型等。须依据提供的材料阐释生发、提倡创新思维。只要你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方法指津]

  (一)夯实基础

  课外文言短文的考查是以课内文言文阅读为基础的,它是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延伸和扩展,是课内文言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所以,考生平时必须扎扎实实学好课内文言文,在考试时才能轻松应对。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要准确解释这个词,就要将这个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2.对于古今异义现象,要避免以今义去解释古义,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3.翻译文中的句子,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辅以意译法。要抓住重点字词做到字字有着落。

  4.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要换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

  5.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

  6.注意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明确文中写了什么内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等。把握了整体内容,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其他问题大都是围绕整体内容来设置的。

  (二)整体感知

  对课外文言文来说,读通全文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做好考题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步呢?

  首先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大意。但这时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要能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如何即可。

  其次,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借助于括号内的注释,考生理解文意就容易多了。理解文意还可以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要能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相应的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

  其三、重读课文,加深理解。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走完解读过程。

  (三)学以致用

  近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典范的实词的解释,遇到这些实词,考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2006年潍坊中考题中有一处要求解释月景尤为清绝中的绝字,这句话虽然出自课外,但课内已学过,考生应想到《口技》中的以为妙绝中的绝字释义为极,这个解释用在此处正合适。

  如果课内没有,而且难以判断意义,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有些实词词义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如因卒然而就一句中的卒字,我们已学过它的两种义项,卒用其人(《赵普》)中译为终于,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中译为死,但用在此句中都讲不通,显然也不是名词士兵,而且卒字和然字连用,那我们就要考虑它是不是和猝通假,是猝然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进句中恰好讲得通,那我们就可以确定此处卒猝通假。

  有时,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虽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如说之字,初中阶段常见的义项有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人或事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去、调节音节的作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几种用法逐一对照,找到合适的义项。

  文言语句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文言类考题的重头戏就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探究性试题了,这类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一是用原文语句填空,这类题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做到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找准主要信息就可以了。

  二是理解识记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观点。此类题需要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是探索与创新类的题目。近几年不少地区的考题中考到读了上文,你有什么启示或看法或类似题目,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做到思路开阔,积极探究,善于分析,避免人云亦云,被动接受现成的观点;还要善于联系实际,紧跟时代,避免孤立地看问题,把时代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我们的阅读和理解之中。但是要注意做到恰当准确,避免牵强附会、脱离原文的所谓创新观点是不足取的。

  [典型习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曰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氐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次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谒公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觉饥甚而不敢去_____________

  (3)旁置菜羹而已_______________

  (4)公取自食之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命坐(才)

  B.然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只)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拜见、拜访 (2)离开 (3)放、摆 (4)吃 2.D 3.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4.节俭,不铺张i良费

  透视:此例为课外浅易文言散文阅读,选文见宋代曾敏行的《独醒杂志》。无独有偶,ZOO7年山东滨州市的中考文言文阅读,也选用的是这一材料。阅读课外文言文,首先要借助注释从总体上读窿文本,像本文,记叙的是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的一则小故事,生活气息浓郁。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l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完成文言实词题,一有赖于我们的课内积累,二有赖于对上下文意的正确理解。最要紧的,是要结合上下文推断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应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像本题中的去,古义跟今义正好相反,是离开的意思。

  第2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为了降低难度,所以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理解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关键还是要树立上下文意识,因为同样一个虚词,在不同的环境中,它的用法往往不同。像方,我们在《狼》中学的方欲行的方,是正刚的意思;而本题中,则是才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这里是说又过了很久,才让他坐下。同样,连词而可以表示多种关系,其人愧甚而退中的而应表示修饰关系。

  第3题是翻译题。完成文言文翻译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一要结合语境释词。文言词语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我们在翻译古文语句时,要善于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词语,以求整个句子的翻译能够比较通顺。二要转换古今句式。文言文中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用法与被动句、省略句、等句式,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三要注意词类活用。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标准特别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必须把句中的关键词翻译准确,全句意思清楚明白,才可得全分。本题中的句子,没有特殊句式,也没有词类活用,难度不是很大。

  第4题是人物评价题。要对文中人物作出有理有据的评价,就得从整体上读懂文意,准确把握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感情倾向。

  四、配套习题

  一、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_______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

  二、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释: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àng):愚.败: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

  答案:

  一、赵威后问齐使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译文: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二、齐欲伐魏

  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译文: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三、孔子见罗雀者

  译文: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夫子问捕鸟人: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灾患,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一、1.跟随 2.回头 3.贪图 4.远离

  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三、君子 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