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文言文翻译存在的答题误区及训练技巧
上学的时候,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文言文翻译存在的答题误区及训练技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文言文翻译存在的答题误区及训练技巧
一、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翻译的步骤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四、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有: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常见的翻译失误类型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2、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 “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误译: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训练要点: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结构”等等都是各类语文考试出题的重要方面,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够触类旁通。
1.文言实词
如:
(1)每至哭踊,顿绝方苏。——每次到行丧礼边哭边跳时,总会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2)徒流及死,具有等差。——服劳役、流放直至死刑,都有等级次第。
(3)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天保年间,苏琼的管界之内发大水,百姓遭了灾,粮食断绝的有一千多家。
注意要点:
(1)基本模式是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2)积累与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相结合。
(3)重点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4)专用词语不译,一般词语译彻底。
2.文言虚词
如:
(1)今闻此言,故犹未也。——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还是没有懂。
(2)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我一人获罪,将要使许多人家获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3)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派遣使者向燕国军队商议投降的事情,燕军都欢呼万岁。
注意要点:
(1)积累,大体了解重点虚词的一般用法。
(2)对句中的关键虚词要确译。
(3)根据上下文和相关实词意义进行推断。
3.文言句式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都是有规可循的,如果是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时候,宾语是要前置的。否定代词做宾语时,这个宾语往往也是前置的,翻译的时候,就要把它给颠倒过来。如:
(1)至于公事,何由济乎?——至于处理公家事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2)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如果您今日顺从了金人,那么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贵了。
(3)及欲求谒,度知其意。——到(道研)要求拜见的时候,(苏琼)预先料到了他的来意。
注意要点:
(1)注意并准确反映分句间的关系。
(2)注意并准确补上句中省略成分。
(3)注意词语调序以符合现代习惯。
(4)注意根据全文和上下文意推断。
目前,文言文翻译在整个文言文阅读考查中的比重较大,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就要做好翻译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使自己的翻译在准确明白、没有语病的基础上;既能体现原文语言特色,又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并力争使自己的翻译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相信只要大家在学习中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就能够通过理解去解决它。用理解这把钥匙打开文言翻译之门也就容易多了。
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ldquo,中考;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高考语文文言文直译的八个技巧
文言句式的翻译,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必考点,因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修辞等方面,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高考语文备考的重点、难点。考生要过好文言文翻译关,除精读一定量的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外,还需要落实直译技巧,破解得分困局。
一、落实直译技巧
二、破解得分困局
考生翻译时经常被句中的关键词所困扰,而这些关键词往往就是评卷时设定的得分点,如重点实词、文言句式等,大家要在明白全句大意的基础上,慎重处理。破解得分困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确认关键词的语境意义
“得分点”的关键词,多属“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考生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翻译。
(1)根据相关词语推断词义。确认某个词的意义,眼光不可只盯着这个词,而应当注意到与之相关的字、词,如相邻或并列结构中相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存在着相同、相反的关系,这是我们确认词义的一个很好的依据。
(2)根据相关语句确认词义。以句子为命题点的试题,要借助上下文中的相关句子,确认词义。
2。正确处理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高考涉及的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技巧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 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文言文翻译要想做到雅这一点,必须对 我国的古今语言十分熟悉,并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目前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并不太注重,因此翻译时能够做到信 和达就已经很不错了。
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技巧: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还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口溜记忆: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七妙法
中考文言文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准确翻译文言文,必须注意三点。
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义和隐含信息
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
3.是在翻译时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
翻译原则
一是“信”,即翻译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二是“达”,即翻译通顺畅达,无语病;三是“雅”,即翻译自然生动,富于表现力。
文言翻译“七妙法”
一是“留”,即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及专业术语等,照录不译。
(1)、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如: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其中“公输盘”、“楚”、 “云梯”等词就可以保留。
(2)、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如: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
其中“山”、“五”、“六”、“里”、“有”等词可以保留。
二是“补”,即翻译时补出翻译成分。增补语句。文言文中,有的句与句之间跳跃很大,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增补一定的语句,使意思通畅、完美。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可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大军来攻打鲁国。庄公将要出兵抗战,曹刿听到这消息,要求面见庄公。 (1)把文言文中为行文简洁而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出来。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句中主语多处省略,翻译时都要补出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人)无御之者。
(2)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如: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3)补出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修饰名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翻译时要把量词补出来。
如:陈涉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两尉”译成“两个官员”。
三是“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
(1) 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其中“夫”是个句首助词,可以删掉。
再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其中助词“之”,只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以删去。
(2)有的表敬副词可以删去。如: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译成:张良说:“遵命。”删去了“谨” 。
四是“换”,即把古词包括一些特殊的习惯用语(如“谪”“迁”等)换成现代词。
(1) 把 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如: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到”;“愈”换成“更加”;“悲” 换成“悲痛”。
(2)用本字换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用本字“早” 换通假字“蚤”。
五是“调”,即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1)调整前置宾语、后置宾语、后置介宾短语的语序等。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译作: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到动词“在”之后。
(2)调整使动、意动、为动等动宾关系的语序。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译作: 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下来。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齐策》)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啊。
(3)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译作: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出征万里的人还未归来。韵文讲究精练,这是互文修辞的特点。
六是“并”,在文言文的一些单句或对偶、排比的复句中有“变文”(“互文同义”)的用法 ,几个同义词配合使用。翻译时可以合并。如:追亡逐北。(《过秦论》)
其中“追”“逐”都是“追逐”义;“亡”“北”都指“败逃的部队”,翻译时就可以合并译为“追逐败逃的部队”。
上面介绍的基本上是直译的方法,无法直译的,也不能逐字逐句地硬译,那就要在传达原作精神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的方法。
七是“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听起来很别扭,不如意译为: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这样听起来容易让人理解、接受。
【语文文言文翻译存在的答题误区及训练技巧】相关文章:
文言文临场翻译的技巧及七大误区03-31
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03-31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03-30
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07-18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03-31
文言文阅读答题的技巧04-11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04-10
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05-31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答题技巧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