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同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同》——《礼记·礼运》为西汉儒家学者所记之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任务,(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拓展:大同文言文赏析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干焉。坤干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
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澣帛,醴醆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
然后退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
孔子曰:“于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谓大假。
祝嘏辞说,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非礼也,是谓胁君。
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是谓乱国。
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昏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
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无礼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无过之地也。
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则有过,养人则不足,事人则失位。故百姓则君以自治也,养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显也。故礼达而分定,故人皆爱其死而患其生。
故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
故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
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巫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朿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
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译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干焉。坤干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故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
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肴。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澣帛。醴盏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
然后退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
孔子曰。于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谓大假。
祝嘏辞说。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盏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
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是谓乱国。
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昏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
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无礼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肴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肴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无过之地也。
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则有过。养人则不足。事人则失位。故百姓则君以自治也。养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显也。故礼达而分定。故人皆爱其死而患其生。
故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
故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
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巫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朿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
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赏析
第一层(第一句话)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⒈、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⒉、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⒊、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大同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文言文翻译03-31
文言文的翻译12-28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03-31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11-28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11-28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11-28
于园文言文翻译11-28
活版文言文翻译11-17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译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