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太宗立晋王为太子》文言文翻译
导语:读了文言文《太宗立晋王为太子》,各位可以尝试翻译一下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太宗立晋王为太子》文言文翻译,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太宗立晋王为太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
十七年夏(贞观),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上从之。乙酉,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
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尔!”因起,入宫。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勐、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日:“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治因拜之。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上乃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上悦,是日,泰从百余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赦天下,酺三日。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 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有删改)
译文:
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初一,纥于承基上书告发太子李承乾谋反。大宗敕令审问,李承乾谋反的事情已经昭彰。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将如何处置承乾?”众位大臣不敢应答,通事舍人来济进言说:“陛下不失为慈父的形象,让太子享尽自然寿数,就很好了。”大宗听从了这个意见。初六,太宗下诏废黜太子李承乾为平民,幽禁在右领军府。
李承乾已经获罪幽禁,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大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也劝说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执意请求立晋王李治。 大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昨天李泰投到我怀里对我说:‘我到今天才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这是我再生之日。我有一子,我死之日,当为陛下将他杀死,传位给晋王李治。’人谁不爱惜自己的'儿子,我听车泰这么说,内心十分怜悯他。”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陛下此言大为不妥。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出现失误! 陛下百年后,魏王占有天下之时,哪有杀掉自己的爱子。将皇位传给晋王的道理呢!从前陛下既立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对他的礼遇超过承乾,造成了今日的灾祸。承乾谋反的事刚刚过去,足可作为今日的借鉴。陛下如今要立魏王为太子,希望先安置好晋王,只有这样,政局才能稳定。”太宗流着眼泪说:“朕不能这么做!”说完站起身,回到宫中。魏王李泰唯恐大宗立晋王车治为太子,对李治说:“你与李元昌关系密切,元昌谋反不成已自尽,你能够一点儿不担心吗?”李治听到这番话满脸比愁,太宗感到奇怪,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囤,李治便将李泰对他说过的话告诉太宗;大宗很失望,开始后悔说过立李泰为太子的话。
李承乾被废掉太子后,太宗亲御两仪殿,群臣都退朝,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劫、褚遂良四人,大宗对他们说:“我的三子一弟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苦闷而百无聊赖。”于是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大宗又柚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车治。 长孙无忌等请求太宗告知有什么要求,大宗说:“我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无忌说:“我等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说:“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当拜谢他。”李治于是拜谢长孙无忌。 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与我的意见相同了。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长孙无忌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属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大宗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对他们说:“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诸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立为大子?你们须当面明讲。”众人都高声地说道:“晋王仁义孝敬,应当做大子。”太宗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初七,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太宗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饮宴三天。大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靠苦心经营而得到。 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或藩王企图谋取的,都要弃置不立,这一规定传给子孙,永为后代效法。而且,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泰均可妄然无恙。”
附: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标准——“信、达、雅”
所谓“信、达、雅”,是我国清末启蒙大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的翻译原则:“信”指翻译要忠于原文,不偏离、不遗漏;“达”则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翻译的语言应通顺明白;“雅”则要求翻译时语句要得体、简明、优雅。
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原则,原意指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但化用到我们的文言文翻译当中也同样十分贴切。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若能做到这三点,我们的翻译一定是完整、准确和通顺的。那么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如何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呢?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箴言”
佛家有佛法的六字箴言,而我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也有一个“六字箴言”,叫做“留、删、换、调、补、贯”。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在翻译中实际应用呢?
让我们通过对中考真题篇目的翻译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曹刿论战》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篇课内文言篇目,这篇课文多次入选中考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
文章讲了鲁庄公十年,齐鲁两国交战于长勺的故事,其中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背景的句子是:“十年春,齐师伐我”和“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我们翻译为:“庄公十年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作战的那一天),庄公与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在这短短的两句话的翻译中,实际上已经体现了翻译“六字箴言”的应用——“留”的是时间“十年春”和地点“长勺”;“删”的是句末语气助词“之”;“换”的是“乘”、“之”等古今异义的实词及代词;“调”整了语序;“ 补”充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最终使得翻译的句子字字落实、完整准确、“贯”通流畅。
可见,在翻译中,我们只有把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与规律,严格按照翻译的规律和步骤逐字逐句翻译文本,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应对考试中各类文言文本的翻译。
基本方法:
第一步
留:朝代、年份、年号、地名、人名、物名、官职名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删: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
换:把古词词义换成现代词词义
第二步
调:调整语序
补:补出文中省略、缺少的内容
第三步
贯:根据语境适当调整,灵活贯通地翻译整句
辅助方法:
要有“分值”意识,根据分值确定句子中有几个采分点
(1)重点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2)重点虚词(之其以于为然)
(3)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4)固定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