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直躬救父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2-11-09 16:31:07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直躬救父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也是我们语文知识中的重点。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直躬救父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直躬救父文言文翻译

  直躬救父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①之上②,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两名焉”故直躬之信,不如无信。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谒:告发。 ②上:君主,这里指荆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荆王闻之( ) (2)不如无信 ( )

  2.对“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要被处死,我代他受刑,这不也是孝吗?

  B.父亲要被处死,我取代它,这不也是孝吗?

  C.父亲要被处死,我代他受刑,这是不是孝吗?

  D.父亲要被处死,我取代它, 这是不是孝吗?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直躬这个人的认识。(4分)

  1.【分析】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理解的题目。两个词的意思都在我们学习过的课文中出现过,只要我们能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又能回忆起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情况,“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解好这两个词就不难。

  【答案】(1)听说 (2)诚实

  2.【分析】翻译文言文首先是“字字落实”,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如“诛”“代”等,也要注意特殊句式,如“不亦…乎”。同时要使翻译的语句通顺,做一些调整、补充、删减的工作。做出选择的时候要对四项进行比较,采用排除法。

  【答案】A。

  3.【分析】答好此题要注意两个审题点。“结合文章内容”及“直躬为人”。答题时要注意到文中的关键句即末尾句“故直躬之信,不如无信”,从这句话可以判断作者的情感倾向,同时还要看到引用的孔子的话“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两名焉”,此句提醒了同学们所应结合的文章内容,就是前文中“直躬如何借父亲取得自己名声的”。

  【答案】直躬是个看似诚信、孝顺,实则虚伪、沽名钓誉的人。从他举报父亲、愿替父亲受死后又巧舌如簧为自己辩解可以看出。

  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羊,直躬向官府告发了父亲,官府捉拿了直躬的父亲并要处死他,直躬请求代替父亲受刑。将要被处死的时候,直躬告诉官吏说:“我父亲偷盗而我揭发他, 不也是诚实的吗?我替父亲受刑,这不也是我孝顺吗?我诚实而且孝顺,却被处死,那国家还有不该杀的吗?”楚王听说后,就没有处死直躬。孔子听了后说:“奇怪了!直躬的诚实,因他父亲一件事而赢得了两个名誉。”所以直躬的诚实,还不如不诚实。

  注释

  ①谒:告发 。 ②上:长官,这里指楚国令伊[1]。③直躬者:正直坦率的人(直躬非人名)。 ④执:这是指抓获。⑤ 诛:杀。⑥.之:直躬者的父亲。 ⑦信:诚实 ⑧【若】 在有的版本里为【如】⑨且:既。⑩吏:执法的官员

  人物特点

  直躬:正直、诚实、孝顺、聪明、勇敢(只为了自己的利益)

  荆王:明理。

  六大假想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概是最早的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先驱,论法之严峻,偷几只羊足以判处死刑;论德之宽厚,甚至孝子就可以免罪。这有具体的案例为证。说是有一个叫直躬的人,老子偷了几只羊,直躬大义灭亲,将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于是派人捉拿直躬的父亲并打算依法杀了他。直躬请求代替父亲受刑,这在古代大概是可以的。直躬将要被杀的时候,他对执法官员说:“我父亲偷了别人的羊,我将此事报告给大王,这不就是诚实不欺吗?父亲要被处死,我代他受刑,这不就是孝吗?像我这样既诚实又有孝行的人都要被处死,那么,我们国家还有谁不该被杀呢?”楚王听到这一番话,觉得有道理,于是赦免了直躬,没有杀他。

  直躬的做法真是聪明绝顶,既救了父亲,又赢得诚实与孝的声名,颇有点喜剧色彩。这在当时就遭到了某些人的反对,孔子就是第一个反对者,他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是儒家,有点博爱思想,是倡导以德治国的人治先驱。按他的看法,直躬应该知情不报,父亲犯了偷羊的罪,做为儿子怎么能举报呢?你这不是将父亲推入火炕吗?这是最大的不孝啊!他的看法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如果父亲犯罪,儿子象直躬一样举报者寥寥无几。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如果直躬按孔子说得办,其一是应了那句俗语: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他纵容父亲继续偷盗,突然有一天犯了案,只能是牵连自己以知情不报的“窝藏、包庇罪”陪同父亲一块走向断头台;其二是陪同父亲远走高飞,现在的很多家庭,不是盛行“一人犯罪,全家迁走”吗?他可以跑到齐、燕、韩、赵、魏、秦任何一国去,就象现在犯了罪跑到美国、加拿大一样。不过。他偷的那几只羊,可能还不够出国路费的,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环境中,能不能顺利跑掉很成问题。

  当然,还有一种更好的假想,就是直躬不直接举报父亲,而是以自己的大德劝说父亲自首,不知道劝说父亲自首在孔子看来是不是也属于不孝之类。父亲有自首情节,法官应该量刑时考虑减刑,判个十年二十年的有期,这时直躬再代替父亲坐牢,免了杀头之忧,成全了一世孝名。

  第四种假想最不幸,是大法家韩非子提出来的,韩非子《五蠹》记载:“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什么意思呢?说得是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令尹说:“杀掉他”。令尹一怒之下杀了几个人呢?很有可能他认为直躬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不但父亲因为偷羊被判斩刑,连直躬也因为举报父亲犯了“不孝”之罪而遭受身首异处,这大概是连他自己在举报之前也异想不到的。

  第五种假想,直躬碰上了伶牙俐齿的判官。他所言的.“我父亲偷了别人的羊,我将此事报告给大王,这不就是诚实不欺吗?父亲要被处死,我代他受刑,这不就是孝吗?像我这样既诚实又有孝行的人都要被处死,那么,我们国家还有谁不该被杀呢?”之词被法官据理驳回:“你举报了父亲是诚实的,替父受刑是尽孝的。但你一但替父走上断头台,你就不能代表你了,而是代表的偷羊的父亲,你固然不该死,难道你偷羊的父亲不该死吗?如果你不想死的话,现在你还有反悔的机会,换回你的父亲吧。”直躬无奈,引颈受戮。直躬死后,万民因之痛不欲声,楚王下令,修改“子可替父死”的法律律条,而直躬之父从此再也不偷羊了。

  第六种假想,直躬碰上了“包公”似的干部审案。包青天大公无私,曾亲自铡了自己的侄子包勉。直躬亲自举报了亲生父亲犯罪,其父不免一死,子代父死在“老包”这一准行不通,虽是成文的“国家法律”,但因为不合理被“老包” 先斩后揍强行修改也说不得。或许,直躬因为举报有功还能获朝庭赏银若干。不过,他回家来的日子一定很不好过,乡亲们虽然痛恨直躬之父偷羊,但由儿子亲自将父亲送上断头台,在人情上还是被人们不好接受的。直躬之“直”,一定会成为他人际关系上最大的障碍,最后落得个郁郁之终。

  直躬救父这一案例,人们喋喋不休争执了几千年,直到现在人们也达不成统一意见,情与理的交结,让“直躬”们左右为难;“外儒内法”的执法实践,让法官们踟躇难判。一心想做一个好人的直躬,他怎样救父才是最好的办法呢?

  作者简介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直躬救父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楚有直躬者文言文翻译03-24

《缇萦救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3-27

缇萦救父02-14

丑女救父05-27

的卢救刘备文言文翻译03-31

爱书救友文言文翻译03-31

郭淮救妻文言文翻译04-01

郭璞救马文言文翻译04-01

鳝救婢文言文翻译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