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孙仪嗜鱼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孙仪嗜鱼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孙仪嗜鱼文言文翻译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注释
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复姓公孙,名仪。
2、相鲁:做鲁国宰相。 相:做宰相。
3、嗜:喜欢,喜爱。
4、一:整个。
5、尽:都
6、受:接受。
7、弟子:学生。
8、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9、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0、唯:正因为。
11、故:所以。
12、即:假如。
13、下人:迁就他人。
14、色:脸色。
感悟
公孙仪嗜鱼但拒鱼的故事,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们传为美谈,就是因为他能够清醒认识个人好恶与事业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始终做到管住小节,抵御诱惑,慎其所好。给我们的启示:清白做人,堂正为官。
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故事了解公孙仪。
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古之贤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其行而从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贪鄙。——《天人三策》
这是关于公孙仪的另一个故事,由此可见,公孙仪的道德品质大于今天人所能想象的,所以说人心不古,用现代的价值观去判断古人的价值是不可取的。德与法的辩证关系也有所体现。
15、枉:歪曲。
16、免:罢免。
17、给(jǐ):供给。
18、既无:若不。
19、虽:即使。
【公孙仪嗜鱼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公孙弘文言文翻译10-09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08-05
湖之鱼文言文翻译10-14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04-09
湖之鱼文言文翻译06-17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01-26
于令仪诲人文言文原文翻译12-30
郑人惜鱼文言文翻译08-17
湖之鱼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9-03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通用】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