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避姜三莽文言文翻译
《鬼避姜三莽》是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其中一篇文章。本文的内容是为大家介绍鬼避姜三莽文言文翻译,请看看:
鬼避姜三莽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戆。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即素称有鬼之处,佯醉寝以诱之,亦寂然无睹。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懊恨而返。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盖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也。
译文
景城有一个叫姜三莽的人,胆大并脾性愣。一天听人说宋定伯卖鬼赚得钱的事情,非常高兴地说:“我今天才知道鬼可以捆绑起来!如果每天晚上捆绑一个鬼,用唾液啐它使其变成羊,天亮了牵到屠宰集市中去卖,足够供(我)一天买酒肉的钱了。”于是每夜扛着木棍拿着绳子,秘密地行走在荒坟之间,像猎人等候狐狸、野兔,最终没有遇见(鬼)。(他又)靠近一向被人称为有鬼的地方,假装喝醉了酒睡在那里来引诱鬼,(可是)也毫无动静,没见到(鬼)。一天晚上,隔着树林看见几个磷火,(他)就跳起来奔过去,还没到那里,磷火已经像火星一样消失了,(他)懊悔遗憾地返回。像这样做有一个多月,没有得到什么,(这)才停止。大概鬼欺侮人,常常乘人的畏惧心理(下手)。三莽确信鬼可捆绑,意念中已没有鬼了,他的气势足够用来吓退鬼,所以鬼相反躲避他了。
注释
1、戆:脾性愣。
2、景城:在河北献县内。
3、荷挺:扛着棍棒。
4、墟:荒。
5、竟:终。
6、星散去:消失。
7、盖:大凡。
8、蔑如:没有。
9、即:靠近,走进。
文言知识
即。现代汉语中的即,常作假设连词用,相当于即使,或作副词用,相当于立刻,而它在文言中,常作动词,指“到”、“靠近”,上文“即素称有鬼之处”,意为到一向被人称为有鬼的地方。又,“即山伐木”,意为到山上去砍树。成语“若即若离”意为好像亲近,又似乎疏远。
文化常识
《鬼避姜三莽》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作者
纪昀(1724-1805),清代文学家。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谥文达。直隶河北献县人。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章节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全集分五书,共二十四卷,1208则,约40万字。
书一《滦阳消夏录》六卷(卷一至卷六),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书二《如是我闻》四卷(卷七至卷十),作于乾隆五十六年(1781年)。
书三《槐西杂志》四卷(卷十一至卷十四),作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书四《姑妄听之》四卷(卷十五至卷十八),作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书五《滦阳续录》六卷(卷十九至卷二十四),作于嘉庆三年(1798年)。
附:纪汝佶六则
鬼避姜三莽文言文鉴赏
《鬼避姜三莽》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它的选材巧妙之上。小说成功地抓住了一个“避”字,成功地突出一个“避”字,小说主题就得到成功的体现,表现得形象、生动、有说服力。而这“避”字的突出,就是因为作者成功而巧妙地选取了表现姜三莽“慑鬼”气焰的语言、行动的材料,并成功地进行了描写。
小说语言描写只有一次,却很重要。它是在姜三莽听到宋定伯卖鬼得钱的事情后:“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通过这段自白式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姜三莽“勇而戆”的性格,在姜三莽眼里鬼非但不是可怕之物,反而成了酒肉饭钱的来源,这是姜三莽“视鬼蔑如矣”的物质基础、心理基础。蔑如,如同没有,鬼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本是可恶可怕之物,现在姜三莽把它看得如同没有一样,而且还要靠它来供应“酒肉资矣”,鬼变成酒肉饭钱,不但不可怕,反而变成要追寻的“宝物”了,这样寻找酒肉饭钱就成了姜三莽寻鬼行动的基础,就产生了下面姜三莽一连串的寻鬼的行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这段语言在表达主题上的巧妙功用了。
姜三莽捉鬼的行动小说共写了三次,三次都突出了是三莽积极主动的去寻鬼,去找鬼,而且想的办法是一次比一次深,行动是一次比一次更加积极,更加主动。三莽越积极、越主动,其“慑鬼”的气焰就越足,所以鬼就“反避之也”,反而躲避他了。这样三次行动描写的选择是属于“妙”选材的,它使主题的表现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力。
第一次:“于是夜夜荷挺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每天晚上,偷偷地在荒村和乱坟堆中寻找,好象猎人小心寻找狐狸野兔一样。这些都表现了三莽急切想找到鬼的主动精神,唯恐鬼被吓跑的谨慎心理,也就展现了三莽“勇而戆”的性格,“视鬼蔑如矣”的气势。
第二次:“即素称有鬼之处,佯酒寝以诱致之”,到一般被人称作有鬼的地方,假装喝醉了酒躺着引鬼来。这可比第一次进了一步,从地点看,从荷挺执绳到酒寝看,都进了一步,都是在想方设法找到鬼、甚至是在用“鼓励”鬼来加害自己的方法而想找到鬼。读者可觉察到鬼在隐隐的“避”姜三莽,并且比第一次得到进一步的表现,其“勇而戆”的性格,“视鬼蔑如矣”的'气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第三次:“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懊恨而返”,“踊跃奔赴”写出了姜三莽已见鬼火时的高兴、积极情状。“懊恨而返”写没有捉到鬼时三莽的脑怒生气。这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表现了他的性格和气势。“已星散去”是明显的写出鬼是在躲避姜三莽了,这比前两次鬼隐隐的“避”都进了一步。从比较可以说明姜三莽的三次行动描写在表现主题上是一次比一次生动地表现“避”的,一次比一次深刻的表现姜三莽的性格和气势的。以上三次捉鬼的地点场合,也是一次比一次接近鬼,第一次是“墟墓间”,第二次是“素称有鬼之处”,第三次是“隔林见数磷火”,依次突出鬼确是在“避”三莽,而不是相互不遇。小说就是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主题,而形成了它的艺术特色。
【鬼避姜三莽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酒徒遇啬鬼》文言文原文意思翻译07-20
宋定伯捉鬼_干宝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08-27
一食而三叹文言文翻译05-30
文言文“公输”翻译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译05-31
《过秦论》文言文翻译01-15
文言文翻译方法01-14
蜀市三贾文言文翻译和注释02-23
马说文言文翻译08-26
琢冰文言文翻译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