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游少海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齐景公游少海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译文
齐景公到马踏湖去游玩,骑马传递公文的人从国都之中赶来拜见说:“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死前赶不上见他。”齐景公立刻起身,传递公文的骑士又赶到了。齐景公说:“赶快坐上骏马拉着的马车,让马夫韩枢来驾车。”行走了几百步,齐景公认为马夫赶得不快,就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大约驾车走了几百步,又认为是马不向前跑,就把车马丢下而徒步奔跑。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认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注释
1.烦且:良马名。
2 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
3 谒:进见。
4 婴:齐国大夫晏婴。
5 疾甚:病重。
6 遽:急忙。
7 趋:疾走,这里是快走。
8 乘:马拉的车。
9 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0 辔:缰绳。
11 御:驾车。
12 尽:终于。
13 释:放弃。
14 使:让
寓意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是将你锻炼得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
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人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与之相悖。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是在犯过此类错误之后才懂得成功的真谛。宋朝的朱熹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经过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以十六字真言对“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说明
本节是对第五节“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的说明而举的例子,晏婴是春秋时齐国的思想家。字仲,谥平,亦称晏平仲。夷维(今山东省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继其父晏弱任齐卿,历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卒于景公四十八年。前后从政56年,声名显于诸侯。他主张修文德,轻鬼神。景公生病,意欲降罪祝史,他以为不可,于是进谏说:“虽有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彗星出现,景公想举行禳祭,他用“天道不谄,不式其命”的道理,说明祈福禳灾无益,要求齐君善理政事,多关心人民疾苦。他还从现实生活出发,以烹饪、奏乐为例,指出了和与同的差别,说明事物矛盾“相成相济”,并在“和”与“同”的关系问题上发展了史伯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可”与“否”对立统一的观点。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君所谓否,而有可焉”。他还明确指出清浊、大小、长短、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等现象相反相济的规律。晏子的哲学思想主要见于《左传》。《晏子春秋》是战国时人纂辑而成的,学术界有人认为是后人伪托,不足信。这样一个人物当相国执政,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情,齐景公可是最省心的君主了。难怪齐景公心急如焚嫌车马不快而要自己徒步奔跑了。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能看出齐景公对晏婴的关注,还有晏婴的爱国忧民,敢于直谏的性格的影响力。
齐景公简介
齐景公并非齐灵公的嫡长子,能够登基成为齐国的君主,还要得益于他那个给臣下戴绿帽的哥哥——齐庄公。
崔武子崔杼为齐国大臣,屡有政绩,多有战功,深得齐灵公的信任,并经常与太子光参加外交事宜。前552年,齐灵公薨逝,崔杼拥立灵公长子光,为齐庄公。
崔杼为了保全家族,拥立齐庄公的幼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齐景公幸运的续姜姓之嗣,成为了齐侯。
齐景公趣闻轶事
齐景公面容姣好。有一天,一个小官员来见齐景公,当场就盯着齐景公看呆了。齐景公察觉了,就对身边的人说:“问问他,干嘛这样无礼地盯着我看?”小官员回答说:“反正说了也是死,不说也是死!我觉得你长得很美。”齐景公听了他的话生气了,说“你怎么敢对我有非分之想!”然后就要杀这个小官员。
晏子恰好入宫面圣听说齐景公发火要杀一个小官员。齐景公解释说:“他对我抱有非分之想,所以要杀了他。”晏子说:“我听说拒绝欲望有违天道,厌恶爱慕不吉祥,小官员虽然冒犯了你,可是根据法律他并没有犯死罪。”齐景公听了,说:“虽然令人厌恶,但丞相说的的确是对的。那么如果我沐浴,便着他来给我搓背吧。”
齐景公文学形象
从文学的角度审视成书于先秦的《晏子春秋》,吴则虞先生曾明确指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口,杨义先生也认为“称它为小说集是最符合实际的”,“它已经毫无逊色地位居最早的短篇小说精品之列”。小说的核心任务是写人,《晏子春秋》便成功地刻画了晏子、齐景公、梁丘据、触槐者女、逢于何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其中为学者所属意者,大多是主人公晏子,认为他是“艺术上的典型”,“具有自己的个性”,而对于全书的另一重要人物齐景公却鲜有涉及。
其实,若从作品人物考察《晏子春秋》的结构特征,则惟有齐景公陪同晏子贯穿着全书始终,其着墨之多,有胜于晏子外的任何人物,其形象的生动也可与晏子媲美,如果说晏子形象以鲜明突出著称的话,齐景公则以复杂变化见长,各有千秋。可以说,齐景公这一人物的成功刻画,为晏子乃至全书增色不少。晏子形象为后世的史书和小说刻画贤臣提供了借鉴,景公形象则为后世描写人君作出了尝试,值得我们研究思考。 之所以说《晏子春秋》是小说集,首先在于它不仅写出了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更写出了他们的生动性。作者把一批历史人物塑造成为文学形象。
【齐景公游少海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齐景公葬狗02-27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04-02
齐景公的生平简介01-31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02-12
《景公好弋》文言文翻译02-21
景公夜饮文言文翻译04-15
景公图伯文言文翻译02-12
景公之时文言文翻译04-02
齐景公葬狗的寓言故事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