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伐陈文言文翻译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荆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吕氏春秋》)
【注】
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
翻译
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气用到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拓展阅读:
阅读导航
作者运用“目不见睫”的历史传说比喻诠释了一个哲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先有自知之明,然后才有知人之智,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一个为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启发感悟
1.同一种现象,“使者”和“宁国”却做出了不同的判断。这启发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辩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百姓安定是治国之本。
陈可伐的原因:
宁国从“城郭高,沟壑深,畜积多”的'现象,看到了陈国赋敛沉重、欺压百姓的本质,从而得出了“陈可伐”的原因
荆庄王伐陈中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相反?
回答:因为使者只是看到了陈国看似强大的外表,而宁国则看到了陈国腐败必亡的实质。
作者简介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1-3]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楚庄王伐陈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吴刚伐月桂文言文翻译03-31
齐人伐燕文言文翻译01-19
齐桓公伐楚文言文翻译04-01
武王伐纣的文言文翻译03-30
齐欲伐魏文言文翻译03-31
蒙骜伐魏文言文翻译01-24
赵且伐燕文言文翻译01-15
荆庄王欲伐陈文言文阅读03-30
陈蕃文言文翻译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