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辟地的文言文翻译
盘古开天是中国的民间传说,最早见于三国时代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盘古开天辟地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盘古开天辟地的文言文翻译 篇1
盘古开天辟地
文言文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译文
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团,可就在这黑暗之中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却孕育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神,他的名字叫盘古。盘古醒来睁开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着向四周猛劈过去。那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盘古也随着增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可是盘古也累倒了,再也没有起来。
盘古的头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毛发肌肤都变成了花草,呼吸变成了风,喊声变成了雷,泪水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
盘古创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献给了天地,让世界变得丰富多采,盘古成为了最伟大的神。
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1.留
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2.删
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增
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4.调
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5.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
盘古开天辟地的文言文翻译 篇2
文言文翻译方法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删减法】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盘古开天辟地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盘古开天辟地文言文翻译02-25
盘古开天辟地的文言文以及翻译01-28
盘古开天辟地03-28
盘古开天辟地11-01
盘古开天辟地的典故04-18
盘古开天辟地(1)03-14
《盘古开天辟地》缩写06-18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06-03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