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3-01-03 12:30:24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

  导语:我们要好好的读书,多看名著,增长知识,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

  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1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选自

  王嘉《拾遗记》

  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

  任末苦学译文

  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任末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注释

  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②.常师:固定的老师。

  ③.负:背。笈(jí):书箱。

  ④.不远:不怕路途遥远。

  ⑤.而:若,如。

  ⑥.或:有时。

  ⑦.庵:茅草编制成的小屋。

  ⑧.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⑨.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

  ⑩.缚:绑。

  ⑾.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⑿.题:写。

  ⒀.门徒:指一同求学的人。

  ⒁.悦:敬佩。

  ⒂.易:交换。又,《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

  ⒃.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⒄.犹:还。

  ⒅.行尸走肉: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能无所事事。今天我们学习的条件比古人好,我们更加应该学习任末苦学的精神,更应该学习他那种刻苦学习,发奋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作者介绍

  任末,字叔本,蜀郡(今在成都市新都县)人,东汉学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阳游学。他通晓《五经》,对西汉齐人辕固生所传《诗经》特别有研究,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其一生事迹感人至深。任末十四岁时,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师,常背着书箱,不怕路远和险阻到处求学,

  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下,削树枝作笔,汲树汁当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他刻苦读书,到了中、晚年仍坚持不懈。每有心得,便写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

  便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能有所成就呢?"任末不仅刻苦好学,而且还以爱友尊师闻名。友人董奉德在洛阳病死,因家境贫寒无力送棺木回老家埋葬,

  任末便用鹿车(古时一种独轮小车)载上棺木,亲自推着送回董奉德老家的祖墓。古代风俗,人死于异乡,不能归葬祖茔,对死者或死者家属,都是一件遗恨终身的大事。任末出于对朋友的至诚,不顾路途坎坷,栉风沐雨地推车送友人尸骨还乡,这是很需要令人感佩的高行义举,由此传为美谈。

  以后,任末回到家乡,蜀郡守曾聘请他做管理全郡总务的功曹史,他称病未去。不久,他的老师亡故,他又不顾路途遥远前去奔丧,竟死在奔丧途中。

  临死前,任末告诉陪他同行的的侄儿任云造说:"你一定要把我的尸体送到老师家门,如果人死后还有知觉,我为老师奔丧尽了弟子的礼节,魂灵也不感到惭愧,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把我埋在泥土里,我也满足了。"任末尊师爱友的风范,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一书的《先贤士女总赞》中,有"叔本慕仁"条。东晋文学家王嘉所著《拾遗记,后汉》又记载,任末临终时曾告诫学生们说"好学不倦的人,

  虽然死了犹如活着;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从此,"行尸走肉"便作为了一条成语,意思是可以走动的尸体,没有灵魂的肉体,多指不起作用的人,即活死人。也用以比喻庸碌无能、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糊涂过日子的人。

  作为汉代的乡土名人,以后的《新繁县志》、《新繁乡土志》都记载了任末的事迹,五四时期反封建礼教的斗士吴虞在其所作《新繁中学学校歌》的第一句则写道"任先经苑起儒宗",热情地赞美了任末在中国的学术和教育上的历史功绩。

  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2

  《承宫樵薪苦学》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承宫樵薪苦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承宫,琅琊姑幕人,幼时丧父,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便忘记了他的猪,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

  便前往去向承宫索要(他的猪)。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这本经书。

  注释

  少孤:少,年少;孤,丧父

  明:精通;懂得。

  授:传授;教。

  诸:所有的。

  好:喜欢,爱好,喜好。

  怪:对......感到奇怪。

  索:索要。

  承宫:东汉人。

  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樵薪:砍柴。

  苦:干苦活。

  庐:屋,此指书舍。

  笞(chi).:用竹鞭鞭打。

  数:几。

  欲:想要,欲望。

【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仕末苦学文言文翻译03-31

任末负笈从师文言文翻译03-31

任末好勤记文言文翻译04-01

葛洪苦学文言文翻译04-01

《宋濂苦学》文言文翻译11-21

《葛洪苦学》文言文原文与翻译03-04

宋濂苦学文言文翻译08-23

任术者文言文翻译03-31

文言文承宫樵薪苦学翻译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