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搜奇写书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4-09-20 13:21:25 飞宇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搜奇写书文言文翻译

  “搜奇写书”来源于文言文《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即蒲松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搜奇写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搜奇写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1)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9),性尤(2)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10)晨携一大磁罂(3),中贮(11)苦茗,具(12)淡巴菰(4)一包,置(13)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5)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6)。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20)告蒇(7)。故(8)笔法超绝。王阮亭(14)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其高傲如此。继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15)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生鉴(16)其诚,令急足(17)持稿往,阮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时人服先生之高品,为落落难合云。

  【注释】

  (1)抗于:学习某人欲与之匹敌,称抗于。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 于龙门。

  (2) 尤: 格外,十分。

  (3)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4)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5)或:有时。

  (6)已:止,停止。

  (7)蒇(chǎn):完成。

  (8)故:所以,因此。

  (9)落拓无偶:因不随从世俗之见,显得孤傲。

  (10) 临:到,来

  (11)贮:储藏、装着

  (12)具:准备

  (13)置:放置

  (14)王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下文“渔洋”即指他。

  (15)刊:出版

  (16)鉴:了解,感到

  (17)急足;急行传达信件的人

  (18)蒲留仙: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清代作家。

  (19)无偶:没有朋友。一说无比,不能匹敌。

  (20)方:才

  作品主题

  揭露现实

  《聊斋志异》的重要主题,是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这类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促织》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由于皇帝爱斗蟋蟀,以及地方官的媚上邀宠,胥吏的借端勒索,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成名一家便是这无数受害家庭中的一个。政府笼络人才的科举制度的腐败,作者多有抨击。他饱含感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科举埋没人才的原因,即考官都是“乐正师旷、司库和峤”(《于去恶》)之流,不是眼瞎,便是爱钱。《素秋》《神女》《阿宝》等篇都暗示了科举考试的贿赂公行。

  《聊斋志异》中,有着正统的传统儒释道思想和民间因果报应思想。作善获福、作恶遭殃的思想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出来:“聊斋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醇正,准情酌理,毫无可驳。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顽愚。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为有关世教之书。”(冯镇峦《读聊斋杂说》)在《聊斋志异》中有大量的冥游故事、转世投生的故事,反映了一种因果报应、善恶轮回的观念。有的研究者认为《聊斋志异》中的果报故事主要是融注了蒲松龄对科举考试的个人体验,因为像《考城隍》《叶生》《陆剑》《雷曹》《青梅》《续黄粱》《考敝司》《公孙夏》《褚生》《司文郎》《于去恶》《三生》等故事都是反映人间科举考试的不公,而借鬼神世界宣泄长年不遇的怨愤,实现人世无法实现的仕进愿望。对此,人们并不否认,但是还应看到的是,这些果报故事同样还是民间轮回果报信仰的体现。儒家的临难不苟面、临财不苟取的精神多有体现。《水莽草》一篇塑造了一个反对世俗损人利己、坚持仁爱、勇于斗争的祝生的性格。类似于祝生这样的形象,还有很多。作者创造这样义重如山的人物形象,在当时人欲横流、只讲势力、不讲情义的窳败社会里,用这样一些活生生、富有感染力的正面艺术形象来批判黑暗社会,作者的热情和用心,都是让读者肃然起敬的。《官梦弼》等作品写了人们对于金钱的态度。作者写出了笔下中心人物的境遇转折关键,其发迹变泰并不是因为偶然的侥幸,而是在经历人生困苦磨难之后,对社会众生相认识深刻了,将人与财富关系理解深入了,对于侠义人情的价值切实珍重了,因此,人才有掌握财富的福气和品德。财富的得失只是一时的,在此已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能否具有主宰财富的决心、志向和能力。作者就这样在银子归属尤其是持守的问题上,突出了人的精神境界提高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爱情题材

  《聊斋》爱情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他们性情有别,面貌各异。蒲松龄在这些爱情题材作品中或集中笔力描写男女主人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歌颂爱情超越时空的巨大力量,寄托其对情爱关系的思考(这类作品数量较多,且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叙事婉转、文字优美);或借爱情故事以揭露、批判某种社会现象,如男子的始乱终弃、女子的嫉妒泼辣,从而达到道德劝谕的目的;或通过爱情描写来赞扬女子的某种品德、才能,如:识英雄于尘埃、从一而终,甚至是像男子一样经营家产、参加科举考试,等等。这些作品中相恋的双方绝大部分是:男方为人类,女方或为狐精、或为鬼神、或为动植物精灵、或为人类,尤以女主人公为狐妖、花精、鬼魂的作品描写得精彩、动人,且富有浓郁的诗意。

  在《聊斋》爱情题材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活动空间大多在家庭中。她们为男子生儿育女、持家经营,督促男子勤学进取。有的甚至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女扮男装,考取功名,让男子的父母也因自己而“屡受覃恩”(《颜氏》)。相对来说,男子的活动范围比较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较丰富。这些男子中,有书生、塾师、官宦、商贩、小吏、武夫、艺人、农夫、仆人等。蒲松龄尤其偏爱与自己境遇相类的男子,这些人大多是落拓不遇或发迹之前比较潦倒的名士、才子。作者为他们选定的女子无不姿容美丽、心地善良、聪慧机警,其结局也大多是美满的。而“少数作品中的男子一方是农夫、武夫、富商或纨绔子弟,与他们结合的女子则或容貌丑陋,或年齿较高,或者是男女双方情意寡淡,有始无终。”

  《聊斋》的爱情篇章中,绝大多数是从男子一方起笔,写男子在不同的机遇下,如何得到美妻、美妾或红颜知己,有的作品甚至是写一男而得双美。而女主角一方,人间女子和由来自异域的狐、鬼、仙、精灵幻化而成的女性,她们在爱情婚姻关系中的表现是大不相同的。前者很少处于主动地位,蒲松龄虽然也赞扬她们对爱情的执着、对爱人的忠贞,但是她们的行动总有些束手束脚,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约束作用在她们身上表现得极其明显。而后一类女子则几乎全是主动出现在男子面前,主动接近男子,乃至“自荐枕席”,许之以身;她们热情奔放、不拘礼法,有的甚至还嘲笑男子的忸怩作态,宣称“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荷花三娘子》)。

  可见,蒲松龄在人间女子身上给予的更多是同情、鼓励、支持、赞许的感情因素。他同情封建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女子,鼓励她们奋力争取自由的爱恋和幸福的生活,支持、赞许她们为反抗封建礼教对自己心灵的禁锢而作出的种种努力。而对于异类女子,由于她们离现实较远,蒲松龄则赋予她们更多行动的自由和独立的人格,使她们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反传统、反礼教的精神。如同写妓女的《瑞云》和《鸦头》篇,瑞云和鸦头都希望能逃离不堪的生活环境,找一个相爱的人,过上平静、自由、幸福的生活,但是她们的行动方式则是全然不同的。瑞云是人类女子,她虽然对“才名夙著”的贺生一见钟情,有心相许,但是由于贺生家贫,无力为她赎身,终不能如愿。而瑞云也只是在老鸨的逼迫和监视下,无助地等待。如果不是有超现实的力量令她暂时失去了美丽的容貌,即便贺生对她终生不忘,二人怕也难有美满的结局。鸦头则不然,她初见王文便“秋波频频”,眉目传情。等王文筹到钱要求与她相聚时,她说服了嫌钱资太少的鸨母,并且在与王文欢爱时主动提出乘夜私奔。在利用法术逃脱之后,她又对今后的生活作出了妥当的安排:“今市货皆可居,三数口,淡薄亦可自给。可鬻驴子作赀本。”可见,她为了实现逃离苦海的愿望,早就主动、缜密地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了很有条理的规划。而她在遇到王文之前的等待也并不是因为无奈、无助,而是一直没有遇到“敦笃可托如君者”。从蒲松龄对这两篇作品的处理可以看到,无论多么诚挚热烈的爱恋,在面对黑暗且势力强大的现实时,总显得那么无助、无力。作者往往只有借助超现实的力量,才能摆脱现实对人的羁绊。

  《聊斋》爱情篇章中的男女主人公,追求的大都是真正的爱情,他们的结合建立在两情相悦、互为知己的前提下,而且是以德、才作为选择爱情对象的标准。那些聪慧、善良、美貌的女主人公的择偶对象多为勤奋好学、人品端正,然而家境贫寒、境遇落魄的士子,这就打破了门当户对、以财取人等传统观念的樊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蒲松龄还刻画了男女之间纯精神的知己之交,他们心有所感却未报之以身,而是默默地生活在对方身边,有的还有了自己的家庭。如《香玉》篇中,绛雪与黄生之间的友谊便是超尘绝俗、真诚平等的。绛雪起初一直拒绝黄生的邀请,后来二者在凭吊共同的朋友香玉时才开始交往,他们的友谊不仅表现在平日的宴饮酬唱上,更表现在患难时的相互关怀救助上。《宦娘》中,女鬼宦娘因喜欢聆听温如春的琴声而爱上了他,却未主动出击,而是暗地里帮助温生娶到了心爱的良工,自己与温生则始终只是以琴声相交。此外,如娇娜与孔雪笠(《娇娜》)、乔女与孟生(《乔女》)等,都是心相许之而“终不及乱”(何守其语),传达出了蒲松龄具有现代意识萌芽的爱情观、友情观。

  【翻译】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

  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王阮亭听说先生的大名后,特地来拜访他,他却避而不见,拜访了三次都是如此。先生曾经说过:“这个人(指的是王阮亭)虽然风流儒雅,但终究是富贵气象,我是一介农夫不方便与其来往。”可见先生品格是多么高尚。后来王阮亭(号渔洋山人)想花三千金买下先生的稿件,替他刊登,他执意不肯。王阮亭又找人几次去请先生,先生感激他的诚恳,于是让使者赶快步行去给他送稿件。阮亭一晚上就把稿件读完又略微加以批注,使者仍将批注完的稿件带回。当时的人们都佩服先生的高雅品格,认为他特别突出,与世俗难合。

  【人物简介】

  早年

  客邸晨炊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蒲松龄的一生到外地旅游较少,家境贫园蔬登俎带黄花。寒,生活清苦,但他却常到济南居留。

  短短数语,道明了蒲氏旅居大明湖畔,晨曦早炊的生动情景。特别是后面两句,说了取泉水熬煮粟米粥,以及在案板上切配素食蔬菜包括黄花菜,用于佐食小吃的情景。可以想见当时蒲松龄自炊自啖、津津有味的早餐状况。

  中年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

  晚年

  穷其一生写聊斋据说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搜奇写书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奇鬼文言文翻译01-16

奇货文言文翻译11-24

宫之奇劝谏文言文翻译08-27

宫之奇谏假道文言文带翻译04-09

文言文翻译01-13

文言文及翻译09-18

文言文翻译06-02

文言文过秦论原文翻译_《过秦论》文言文翻译04-13

郢书燕说文言文翻译01-30

亡羊补牢的文言文翻译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