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盘庚迁于殷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3-06-11 08:26:33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盘庚迁于殷文言文翻译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盘庚迁于殷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盘庚迁于殷文言文翻译

  《史记卷三殷本纪》:“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盘庚名旬。(《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盘庚旬。’)元年丙寅,王即位,居奄。”

  “奄”:山东济宁市的曲阜市,有说为河南省漯河市。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七年,应侯来朝。(《水经·滍水注》、《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汲冢古文》殷时已有应国。’)”

  “应侯”,据信在夏商时期今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带有古应国,后来古应国的子民迁至今河南平顶山地区定居。据说“应”曾经协助夏禹治水,屈原《天问》有:“河海应龙何画何历”(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流通顺利?)。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盘庚旬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余见《古本纪年辑校》。)

  十五年,营殷邑。”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殷纪》:“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虚。南去邺州三十里。”

  《史记卷三殷本纪》:“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帝阳甲死后,弟弟盘庚继立,这就是帝盘庚。帝盘庚即位的时候,殷都已经迁到了大河之北。盘庚渡河南向,迁回成汤的故居。(到盘庚迁都的时候)殷朝已经迁了五次都,总是定不下来。殷人都愁叹怨恨,不愿再迁徙。盘庚就告谕诸侯和大臣们说:“过去先王成汤跟你们的先祖一起定天下,他的法则是可以遵循的。舍弃他的法则而不作努力,怎么能弄得好呢!”于是就渡河南迁,定都于亳,遵行汤的治国方法。这样做了以后,百姓由此安宁,殷朝国势重新兴盛,诸侯都来朝见,这就是由于盘庚能像成汤那样行事的缘故。)

  《史记新注》:盘庚迁都,依《史记》之说,应是从黄河以北的邢(在今河南温县东)迁到黄河以南的亳(山东菏泽市曹县南);依古本《竹书纪年》,则是从黄河东南的奄(在今山东曲阜,为南庚、阳甲所居)迁到黄河以北的殷(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今人多从《竹书纪年》之说。

  “五迁”,指商汤到盘庚的五次迁都,具体说法有分歧,如商汤迁住亳、盘庚迁殷(依《史记》也是迁亳)是否算在五迁里,就有不同意见。

  “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市西北。

  《帝王世系》:“帝盘庚徙都殷,始改商曰殷。亳殷,今偃师是也,然则殷有三亳,二亳在梁国,一亳在河南谷熟,为南亳,即今都也,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地,偃师为西亳,即盘庚所徙者。”“耿在河北,迫近山川,自祖辛以来,民皆奢侈,故盘庚迁于殷,”

  有说他是为了避免水患,抑制奢侈的恶习。也有说,盘庚是为了解决由于王位争夺而产主的王室内部的纠纷。完全与奢侈、河患、外寇、地力衰退和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无关。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商周年表》将盘庚迁殷的时间定为公元前1300年。其依据是:“盘庚迁殷到商亡的总年数,见于《史记·殷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云:自盘庚徙殷于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七百七十三年’不同版本有异。明嘉靖四年汪谅刻本、群碧楼藏明嘉靖王廷喆刊本及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作‘七百七十三年’,武昌书局翻王延喆刻本以及日本泷川本皆作‘二百七十五’,金陵书局本作‘二百五十三’。七百七十三年显然有误,大多数学者改作‘二百七十三年’,但这样改动如饶宗颐所论,‘亦乏据依,盖其塙数靡得为详’。从文献上难以判定275年、273年、253年三说之正误。武王克南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如采用275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如采用273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18年。如采用253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因武丁元年确定为公元前1250年,考虑到盘庚、小辛、小乙一代三王总年数的合理性,以253年说较妥,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今取整为公元前1300年。”

  无论如何,商都经几世帝王多次迁徒,到盘庚时总算是安定下来了,正是由于“盘庚徙都殷,始改商曰殷”才有后世“殷商”之说。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殷纪》:“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二0〕《括地志》云:……《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史记·殷本纪》正义

  案:《辑校》云:‘案此亦注文,或张守节隐括本书之语。’‘七百七十三年’,除晚清金陵书局本作‘二百五十三年’外,诸本同(见日本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卷三页三0)。《存真》据赵绍祖《校补竹书纪年》卷一、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四九改作‘二百七十三年’,《辑校》仍作‘七百七十三年’。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卷三作‘二百七十五年’,《订补》云:‘泷川本正义多据古钞本,比较可信,而二百七十五年与下文“汤灭夏至于受,用岁四百九十六年”语不悖,当近得实,宜从之。’《考证》‘虽博勘诸本,而其所主在金陵书局本’(水泽利忠书自序)。且其书误字颇多,水泽利忠云:‘按泷本“二百五十三”误作“二百七十五”。’(《会注考证校补》卷三页三0)泷川所据原为金陵书局本之‘二百五十三’,作‘二百七十五’,非有古钞本为据,《订补》误信。金陵书局本之‘二百五十三年’,《订补》亦云:‘系据吴春照依今本《纪年》所改,不足凭。’是。至《校补》、《集证》、《存真》之‘二百七十三年’,虽仅凭理校,然较可信。‘纣时稍大其邑’以下,《存真》入辑,《辑校》云:‘盖误以张守节释《史记》语为《纪年》本文。’《订补》云:‘陈氏《集证》亦作《纪年》本文。疑此与上文均为《纪年》注语,张守节引以释《史记》“益广沙丘苑台”句,王说似觉未安。’案《正义》所引,实出自李泰《括地志》,乃隐括《纪年》之文,非张守节释《史记》语,更非《纪年》注。现从《存真》。”

  大概由于商都屡次迁徙,使得商民不胜其烦,因此,盘庚有大量的思想工作要作。《帝王世系》:“盘庚以耿在河北,迫强山川,自祖辛以来,奢淫不绝,乃度河,将徙都亳之殷地,人咨嗟相怨,不欲徙,盘庚乃作书三篇,以告谕之,今尚书盘庚三篇是也。”

  《史记卷三殷本纪》:“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

  盘庚三篇载于《尚书》,司马迁认为《盘庚》是小辛时的史官所追记。《史记新注》认为:《尚书·盘庚篇》所记为盘庚在迁都前后对贵族和民众的训话(但已经过后人改写),《史记》此处所说似有问题。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既爱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盘庚教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众,悉至于廷。

  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沉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

  凡尔众,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罚及尔身,弗可悔。’”

  翻译:

  盘庚将把都城迁到殷。臣民不愿往那个处所,相率呼吁一些贵戚大臣出来,向他们陈述意见。臣民说:“我们的君王迁来,既已改居在这里,是看重我们臣民,不使我们受到伤害。现在我们不能互相救助,以求生存,用龟卜稽考一下,将怎么样呢?先王有事,敬慎地遵从天命。这里还不能长久安宁吗?不能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到现在已经五个国都了!现在不继承先王敬慎天命的传统,就不知道老天所决定的命运,更何况说能继承先王的事业呢?好象倒伏的树又长出了新枝、被砍伐的残余又发出嫩芽一样,老天将使我们的国运在这个新都奄邑延续下去,继续复兴先王的大业,安定天下。”

  盘庚开导臣民,又教导在位的大臣遵守旧制、正视法度。他说:“不要有人敢于凭借小民的谏诫,反对迁都!”于是,王命令众人,都来到朝廷。

  王这样说:“来吧,你们各位,我要告诉你们,开导你们。可克制你们的私心,不要傲上求安。从前我们的先王,也只是谋求任用旧臣共同管理政事。施行先王的教令,他们不隐瞒教令的旨意,先王因此敬重他们。他们没有错误的言论,百姓们因此也大变了。现在你们拒绝我的好意,自以为是,起来申说危害虚浮的言论,我不知道你们争辩的意图。

  并不是我自己放弃了任用旧人的美德,而是你们包藏好意而不施给我。我对当前形势象看火一样地清楚,我如果又不善于谋划和行动,那就错了。好象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好象农民从事田间劳动,只有努力耕种,才会大有收成。你们能克制私心,把实际的好处施给百姓,以至于亲戚朋友,于是才敢扬言你们有积德。如果你们不怕远近会出现大灾害,象懒惰的农民一样自求安逸,不努力操劳,不从事田间劳动,就会没有黍稷。

  你们不向老百姓宣布我的善言,这是你们自生祸害,即将发生灾祸邪恶,而自己害自己。假若已经引导人们做了坏事,而又承受那些痛苦,你们悔恨自己又怎么来得及?看看这些小人吧,他们尚且顾及规劝的话,顾及发出错误言论,何况我掌握着你们或短或长的生命呢?你们为什么不亲自告诉我,却用些无稽之谈互相鼓动,恐吓煽动民众呢?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样,不能面向,不能接近,还能够扑灭吗?这都是你们众人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不是我有过错。”

  迟任说过:‘人要寻求旧的,器物不要寻求旧的,要新。’过去我们的先王同你们的祖辈父辈共同勤劳,共享安乐,我怎么敢对你们施行不恰当的刑罚呢?世世代代都会说到你们的功劳,我不会掩盖你们的好处。现在我要祭祀我们的先王,你们的祖先也将跟着享受祭祀。赐福降灾,我也不敢动用不恰当的赏赐或惩罚。

  我在患难的时候告诉你们,要象射箭有箭靶一样,你们不能偏离我。你们不要轻视成年人,也不要看不起年幼的人。你们各人领导着自己的封地,努力使出你们的力量,听从我一人的谋划。没有远和近的分别,我用刑罚惩处那些坏的,用赏赐表彰那些好的。国家治理得好,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家治理得不好,是我有过有罪。

  你们众人,要思考我告诫的话:从今以后,各人认真地做好你们的事情,加速你们的布置,闭上你们的口,不许乱说。否则,惩罚到你们身上,后悔也可不能啊!”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十九年,命邠侯亚圉。”

  “亚圉”,姬姓,周部族首领、周王先祖。高圉之子,高圉死后,被商王追命,褒称其德。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二十八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盘庚在位二十八年。’《外纪》同。)”

【盘庚迁于殷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孟母三迁的文言文翻译12-15

孟母三迁文言文翻译01-29

孟母三迁的文言文及其翻译01-05

孟母三迁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7-26

孟母三迁文言文赏析及翻译注释06-01

《太史公自序》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13

《晋书·刘殷传》原文及翻译08-30

《外戚世家序》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10

酷吏列传序 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05-05

盘庚迁都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