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由是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由是文言文翻译
在文言文中,“由是”既不是复音词,也不是短语,这也是“由是”为什么不能在词典查到其意思的根本原因。那么“由是”究竟是什么呢?“由是”是由连词“由”和指示代词“是”两个词素的临时组合,其中:由,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是,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此,这。(因为不是表远指,所以不能译为:彼,那)。
由于,“由是”只是两个词素的临时组合,所以用在句子里的“由是”,只能依据句子的语义环境来分别解读它们。例如:
《孟子·告子上》:由是则生,而有所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因为这样就能生存,然而有人却不去做;因为这样就能避开祸患,然而有人却不做。)
本例中的“由是”分别由连词“由”加指示代词“是”构成,其中:由,表原因,可译为:因为;是,表近指,指代孟子其前说过的“不义而生”的生存方式。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宣宗初亦号供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本例中的“由是”同样是由词素“由”和“是”的临时组合,其中:由,表原因的连词,可译为:因为;是,指示代词,表近指,指代其前“和既审上音律…必为奇巧声动上”等阿谀之事,可译为:此事。所以“由是得幸”的大意是:因为此事而得以亲近。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之,动词,到)。
(因为这事到扬州,到杭州,到南京,在官宦间名望显达)
本例中的'“由是”,同样是由词素“由”和“是”临时组合,其中:由,表原因的连词,可译为:因为;是,表近指,指代句子中未出现的事由,可译为:这事。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 “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拓展: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⑧: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由是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文言文翻译03-31
文言文的翻译12-28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03-31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11-28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11-28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11-28
于园文言文翻译11-28
活版文言文翻译11-17
文言文南辕北辙及翻译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