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及翻译

时间:2022-07-25 16:20:57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及翻译 篇1

  【原文】

  《介之推不言禄①》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②;禄亦弗及③。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⑤。天未绝晋,必将有主⑥。主晋祀者,非君而谁⑦?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⑧?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⑨?下义其罪,上赏其奸⑩;上下相蒙,难与处矣。”⑾

  其母曰:“盍亦求之⑿?以死,谁怼?”⒀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⒁。且出怨言,不食其食。”⒂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⒃?是求显也。”⒄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⒅

  【注释】

  ①介之推:也作介子推、介推。晋国贵族,曾跟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他就和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而死。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因不愿出来而被烧死。文公把绵山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后世就称绵山为介山。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②赏(shǎng):赏赐,奖赏。从(cóng):跟从,跟随。亡:逃亡。

  ③及:到。这里有“给予”的意思。

  ④在:存在,生存。

  ⑤惠:晋惠公,即夷吾。怀:晋惠公的儿子,名圉。惠公死后,晋立子圉,是为怀公。

  ⑥绝:断绝。

  ⑦主:主持。君:指晋文公。

  ⑧置:立。二三子:诸位,几个人,这里指“从亡者”。诬(wū):欺骗。

  ⑨贪天之功:取天之功。贪,同“探”,探取。

  ⑩义:正义。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把……当作正义的行为。奸:邪恶,诈伪。

  ⑾蒙:欺骗。处(chǔ):相处。

  ⑿盍(hé):何不,为什么不。表示反问。之:指封赏。

  ⒀以:因为。怼(duì):怨恨。

  ⒁尤(yóu):罪过,过错。效:仿效,效法。甚:厉害,严重。

  ⒂其食:这个“食”指俸禄。

  ⒃焉:哪里。表示反问。

  ⒄是:这。显:显达。

  ⒅求:寻找,寻求。获:得到。绵上(miái):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南。为之田:作为他的封地。志:记。过:过失。旌:表彰、表扬。

  【白话翻译】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推不要求赏赐,赏赐也没有给他。

  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必定要有主持(国家大事)的主人。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这一个二个的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荒谬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行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埋怨谁呢?”

  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便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寻找他找不到,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标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及翻译 篇2

  【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文公重耳在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并赏赐流亡时一直追随着他、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其间,别人都居功邀赏,唯介之推“不言禄”,晋文公也就没有想到他。因此,介之推曾一度产生了情绪上的波动,后通过与其母的交谈,坚定了自己的思想,最终隐居山林,直至生命终结。晋文公为弥补自己的过错,并抚慰心地善良的人,特封绵上为介之推的祭田。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 晋文公赏赐曾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提爵禄的事,爵禄也就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这实在是上天安排哪,而那几个随从他逃亡的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决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为止。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把绵上作为他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心地善良的人。”

  【赏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文公返晋,众臣争相请赏,正是反映了这种追求名利的世俗思想;而介之推“不言禄”,超脱了纷争之外,可见其境界是高人一筹的。然而,当众人论功封赏、文公考虑欠周,把介之推漏赏时,实际上也发表了一番议论,即反映了其对争功邀赏者的鄙视,也表达了他自己的愤慨不平。其母见微知著,针对儿子心理三番设问,意在考验儿子是否坚决。人物的思想心理便在其三问中逐步展现出来。先是语气激烈,有埋怨情绪;接着语气缓和,有为难情绪;最后态度明朗,不言禄求显,决意归隐。文章不足二百字,却把人物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笔法新奇,值得称道。需要指出的是:介之推的归隐是儒家型的归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形象具有一定代表性,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正直和清高。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03-01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答案02-28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2

颜之推勉学文言文翻译02-24

颜之推教子文言文翻译及阅读01-24

颜之推勉学的文言文翻译04-18

桃李不言文言文翻译01-03

《任光禄竹溪记》文言文及翻译01-02

任光禄竹溪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