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铁杵磨针的文言文及翻译

时间:2022-04-15 16:41:21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铁杵磨针的文言文及翻译

  《铁杵磨针》启示我们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铁杵磨针的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铁杵磨针的文言文及翻译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成语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眉山: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2世传:世世代代相传。世,世世代代相承的。传,流传。

  3成:完成,实现。

  4去:离开。

  5.逢:遇见,遇到。

  6.媪(ǎo):对老年妇人的尊称。年老的妇人。

  7.方:正在。

  8.铁杵(chǔ):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棒槌。

  9.欲:想要。

  10.感:敬佩。

  11.还:返回。

  12.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13.卒业:完成学业。

  14.今:现在。

  15.氏:姓。

  16.太白感其意: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动了。感,感动。意,心意,意图。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老妇人却说:“只要下了足够的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扩展资料:

  铁杵磨针(tiěchǔmózhēn)是一个成语,是褒义词,可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出处简介

  七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祝穆撰。穆字和甫,建阳人。《建宁府志》载穆父康国,从朱子居崇安。穆少名丙,与弟癸同受业於

  朱子。宰执程元凤、蔡杭录所著书以进,除迪功郎,为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是书前有嘉熙已亥吕午序,盖成於理宗时。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於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盖中原隔绝,久已不入舆图,所述者惟南渡疆域而已。书中体例,大抵於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赋、户口、关塞、险要,他志乘所详者,皆在所略,惟於名胜古迹多所胪列。而诗、赋、序、记,所载独备。盖为登临题咏而设,不为考证而设。名为地记,实则类书也。

  然采摭颇当,虽无裨於掌故,而有益於文章。摛藻掞华,恒所引用。故自宋、元以来,操觚家不废其书焉。考叶盛《水东日记》,称元绛闵忠诗石刻在广州,《方舆胜览》乃载在封州,又误以为魏矼作,亦讹数字。幸真迹石刻尚存三洲岩中,则小小舛误,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之详赡尔。

  《方舆胜览》在记载各地名胜古迹时也有疏误之处,最有名的例子是该书记载元绛《闵忠诗》石刻在封州,其实叶盛在《水东日记》中已有记载是在康州,而且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时《闵忠诗》的刻石真迹仍保存在康州三洲岩石之上。尽管如此,《方舆胜览》的价值仍是不可轻视的,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小小舛误,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详瞻尔。”《方舆胜览》刊印后不久,正巧赶上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五月,朝廷发布诏令,禁止书坊擅自刻印书籍。

【铁杵磨针的文言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03-31

铁杵磨针文言文及翻译02-01

铁杵磨针的文言文翻译01-17

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翻译12-07

铁杵磨针文言文及其翻译01-15

铁杵磨针文言文翻译及注释02-10

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和翻译01-15

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谁有?12-08

文言文翻译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