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亦有情文言文翻译
《鹦鹉亦有情》是张潮所做的散文,出自《虞初新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的鹦鹉亦有情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原文
宋高宗时,陇山县有人进能言之鹦鹉于宫中。高宗养之,爱甚。一日,高宗问曰:“尔思乡不?”曰:“岂不思乡?然思之何益!”帝悯之,即遣侍者送还陇山。数年后,宫中有人过其地。鹦鹉问曰:“皇上安否?”答曰:“崩矣。”鹦鹉悲鸣不已。(据《虞初新志》改写)
译文
宋朝高宗时,陇山县有人在宫中进献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高宗养它,非常喜欢。有一天,高宗问它说:“你思念家乡吗?”(鹦鹉)回答说:“怎么不思念家乡?然而思念又有什么用呢?”皇帝很可怜它,于是派人把它送回陇山。几年后,宫里有人经过那个地方。鹦鹉问:“皇上还安康吗?”(那人)回答说:“(皇上)已经去世了。”鹦鹉悲伤地不停地叫。
注释
1.进:进献,呈献,进贡。
2.能言:会说话。
3.甚:非常,很。
4.尔:你。
5.岂:怎么能。
6.然:然而,但是。
7.何:什么。
8.益:益处,好处。
9.怜:同情,可怜
10.悯:同情,怜悯。
11.即:随即,立即。
12.遣:派遣。
13.送还:送回。
14.数:几。
15.过:路过。
16.安:好。
17.崩:驾崩,死亡(特指皇帝死)。
18.矣:了。
19.已:停止。
20.陇山县:古县名,今陕西境内。[1]
21.之:的
22.于:带
23.之:代词、代鹦鹉
作者简介:
张潮(1650—约1709)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原居婺源(今属江西),十世祖于北宋天圣六年(1028)迁居歙之满田。后有一支移居广德州建平县(今安徽郎溪),自石桥府君(?—1607)“卜筑”县南蒋国村(今蒋固村)。
府君生二子,长者复生二子。其子一名习孔(1606—?),一名法孔(1610—1640),前者即为张潮之父。习孔字念难,号黄岳,十一岁丧父,忍饥受寒,成人后“贫剧无聊,漫然回徽”。
明崇祯年间为诸生,清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始家道中兴,历官刑部郎中、按察使司佥事充任山东提学,时在九年(1652)。
不幸仅数月即丁母忧,“自此见世途崄巇,绝意仕进”,侨居扬州,一心经营家业。在其四十五岁即顺治七年(1650)时,张潮出生。张潮成长在“田宅风水、奴婢器什、书籍文物”1一应俱全的.优裕环境里,因着父亲严格的家教,没有沾染官宦富贵人家子弟常见的纨绔习气。
自幼“颖异绝伦,好读书,博通经史百家言,弱冠补诸生,以文名大江南北”。他虽出生贵介、富于资财,然其“性沉静,寡嗜欲,不爱浓鲜轻肥,惟爱客,客尝满座。淮南富商大贾惟尚豪华,骄纵自处,贤士大夫至,皆傲然拒不见。
惟居士开门延客,四方士至者,必留饮酒赋诗,经年累月无倦色;贫乏者多资之以往,或囊匮则宛转以济:盖居士未尝富有也,以好客,故竭蹶为之耳”。
只可惜累试不第,“以赀为翰林郎,不仕,杜门著书”,先后自著诗文、词曲、笔记、杂著数十卷,辑成《檀几丛书》(康熙三十四年刊)、《昭代丛书》(康熙三十六年刊)等中大型丛书。
在康熙中后期,人称其“著作等身,名走四海,虽黔、滇、粤、蜀,僻处荒徼之地,皆知江南有心斋居士矣”。而给其生前身后带来海内外声誉的,则首推《虞初新志》一书的编纂;此书一出,便奠定了其文言小说编选家和批评家的历史地位。
【鹦鹉亦有情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鹦鹉赋》翻译及赏析11-23
《鹦鹉赋》原文及翻译11-23
文言文“公输”翻译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译05-31
《过秦论》文言文翻译01-15
文言文翻译方法01-14
文言文南辕北辙及翻译03-17
马说文言文翻译08-26
琢冰文言文翻译11-29
《秦观劝学》文言文翻译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