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推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推敲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贾),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 推 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 推 字与 敲 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 敲 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注释】
岛初赴举京师:贾岛当初到京城去考进士
赴举:参加科举考试
京师:京城(长安)
得句:想出诗句,一般指一句或两句
又欲 推 字:又想用 推 字。
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
吟哦:吟咏
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
吏部权京兆:礼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
左右拥至尹前:随从人员(拿下贾岛)带到韩愈跟前
讶:对 感到惊讶
具对:全部详细回答
云云:如此
炼:锤炼,申引为反复思考
俄:不久
立马良久:让马站住很久
留连:舍不得离开
权:代理 职务
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
第三节:指韩退之仪仗队的第三节
尚:还,仍然
已:停止
俄:不久,指时间短
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神:精神 游,离开象,眼前事物象外:现实生活,眼前事物之外
车骑:车马
辔:驭马的缰绳,这里指马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百姓
引手:伸手
遂:于是就
至:到某地
【翻译】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想用 推 字,又想用 敲 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 推 字还是用 敲 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 用 敲 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作品注释
1、贾岛:唐朝诗人,字阆仙,范阳人。
2、初:第一次,首次。
3、赴举:参加科举考试。
4、京师:京城,此指长安。
5、始:最初,开始。
6、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炼:琢磨。之:这里指从“推”和“敲”中选一个。
7、吟哦:吟颂。
8、时时:不时。
9、引手:伸手。引:举。
10、势:样子,态势。
11、引手做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
12、讶:对……而感到诧异。
13、韩退之:指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4、权:临时代理。
15、仪仗队:仗队是军队中执行礼仪任务的分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共同组成或由某一军种人员单独组成。
16、京兆:京城地方行政长官。
17、车骑:车马。这里指由马车组成的车队。
18、至:到。
19、第三节:指京兆尹出行仪仗队的第三节,节:这里指仪仗队的一部分。
20、具对:详细回答。具,详细,具体。
21、立马久之:(韩愈)让马停下来很久。
22、遂:于是,就。
23、并辔:坐骑的马头齐平,表示平等。辔:驭马的韁绳。
24、留连:舍不得离开。
25、布衣:平民,百姓。
26、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情。此时贾岛还未做官。
词语解释
推敲:用来形容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反复思考。
後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
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後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宋·张孝祥《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明·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吴组缃《山洪》二:“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敲为佳理由
敲显于有礼貌,读起来比“推”更响亮,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推为佳理由
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在他的《咬文嚼字》一文中有著比较详细的交待: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页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字就显得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彷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比“敲”要调合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麼妥当。
著名学者宋传伟在北大中文论坛发表《关於“推敲”的再推敲》一文,从更多的角度对推敲进行再推敲,也支持了朱光潜先生的观点。
相关人物
贾岛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韩愈
韩愈(768—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推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推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推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谁有11-11
推敲的文言文及翻译01-15
推敲文言文翻译07-31
推敲文言文翻译启示03-17
推敲文言文翻译的启示01-15
推敲文言文翻译和答案01-04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5-25
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03-02
南辕北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