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名都篇原文翻译

时间:2024-08-16 09:59:15 志彬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都篇原文翻译

  导语:《名都篇》属于乐府《杂曲歌·齐瑟行》歌辞,无古辞。诗写京洛少年斗鸡走马、射猎游戏、饮宴无度的生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名都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名都篇

  魏晋:曹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译文

  名都盛产艳丽的美女,洛阳更有风度翩翩的少年。

  我佩带的宝剑价值千金,身着的衣服奢华鲜艳。

  斗鸡在东郊的道路上,赛马于长列的楸树间。

  我骑马驰骋还不到半路,一双野兔就蹦到了跟前。

  于是立即弯起gōng弩搭上了响箭,扬鞭策马追上了南山。

  我左手挽弓,右手发箭,只一箭就把双兔射倒了。

  别的技巧还没有施展,又迎头射中空中的飞鸢。

  观猎的行人齐声喝彩,旁边的射手为我赞叹。

  归来大宴于平乐古观,美酒一斗便值十千钱。

  细切了鲤鱼烹煮虾羹,爆炒甲鱼再烧烤熊掌。

  呼朋引伴地前来入座,长长的筵席顷刻坐满。

  蹴鞠和击壤忙个不停,身手敏捷,花样翻新。

  太阳永远疾驰在西南,流逝的光景不可追攀。

  盛宴后我们如云骤散,明天清晨再来此畅饮游玩!

  赏析

  《名都篇》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属于乐府《杂曲歌·齐瑟行》歌辞。全诗通过描绘京洛少年斗鸡走马、射猎游戏、饮宴无度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纨绔子弟的一种生活状态,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功业未建的感慨。

  全诗叙事经过极缜密的剪裁取舍,体现出详略得当、追求典型的写作特点。诗人没有直接批评这些少年的奢靡生活,而是通过尽态极妍的描绘,隐含了讽刺和批评。例如,写少年射猎时“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展现了其高超的射技,但随后又通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等句,揭示了其奢华无度的生活。这种写法既让读者感受到了少年生活的精彩,又引发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

  此外,诗人在结尾处用“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等句,隐寓了时光虚度、青春一去不返的惋惜之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植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的文学成就极高,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足见其文学地位之高。

  创作背景

  关于《名都篇》的创作背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早期作品说:认为此诗是曹植早期的作品,写于建安年间。当时他看到洛阳贵游子弟耽于逸乐的生活,有感而发,其中甚至有他本人生活的影子。

  太和年间说:认为此诗写于太和年间曹植入京时,即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因为从诗中所写的洛阳少年奢靡豪华的生活来看,不宜出现于建安或黄初年间,那时的洛阳在汉末经董卓之乱后破败零落,贵族子弟不可能有如此骄奢淫逸的生活。考曹植于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所作的《送应氏》中说:“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可见其时的洛阳确实破落不堪。

  从现有资料来看,第二种说法更为合理。因为曹植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可能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感慨和不满。

  特色

  《名都篇》在文学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叙事与描写相结合:全诗以叙事为主,但又不失生动的描写。诗人通过描绘京洛少年的日常生活场景,如斗鸡走马、射猎游戏、饮宴无度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详略得当:诗人在叙事过程中,没有面面俱到地记录京洛少年的所有活动,而是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描写,如射猎和饮宴等,使得全诗既简洁又富有内涵。

  含蓄的讽刺:诗人对京洛少年的奢靡生活并没有直接进行批评和指责,而是通过尽态极妍的描绘来隐含讽刺和批评。这种写法既让读者感受到了少年生活的精彩和奢华,又引发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和批判。

  语言优美:曹植的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名都篇》也不例外,全诗语言生动传神,读来朗朗上口。

【名都篇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赤壁翻译原文翻译11-27

与余生书 戴名世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05-06

戴名世《蓼庄图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9-20

唐诗原文及翻译07-15

《忆秦娥》原文及翻译07-07

《鹿柴》原文及翻译01-31

劝学原文及翻译05-20

赤壁原文及翻译11-29

关雎原文及翻译09-09

《相思》原文及翻译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