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实词

时间:2024-11-26 09:48:40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文言文实词(通用)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实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实词(通用)

  文言文实词 篇1

  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沈贞甫墓志铭》)

  【易】轻视

  【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陈书·不害传》)

  【忧】父母的丧事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史记·田叔列传》)

  【游】交往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张中丞传〉后叙》)

  【尤】指责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

  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义田记》)

  【隅】边疆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

  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虞】忧患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循吏传》)

  【狱】案件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

  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新唐书·阳城传》)

  【遇】对待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

  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庄子》)

  【与】结交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

  1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明史·方克勤传》)

  【阅】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文言文实词 篇2

  1.爱,ài

  (1)动词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②惠爱、仁爱(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

  ③怜悯,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②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③缓慢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2)动词

  ①安置,安排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②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3)疑问副词,怎么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

  (4)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沛公在哪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覆盖了冰雪一样

  ②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3)介词,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

  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倍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为是者有本有原。(《原毁》)

  ――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④书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2)量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4)副词,本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本来自己从小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并且很愧对您的儿子(指焦仲卿)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②轻视,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我人低贱,东西也鄙陋,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

  (4)谦词,谦称自己。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我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鄙怀,自谦之词)

  7.兵,bīng

  名词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②士兵、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

  ③战争、军事、武力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战争。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心术》)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

  ④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谋攻》)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敌人的计谋,其次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下策才是攻打敌军。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心术》)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

  8.病,bìng

  (1)名词

  ①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您的病在肠胃之中。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②毛病,弊病、缺点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毁》)

  ――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

  ②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③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毫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

  ③详审,考察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④明察,知晓,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

  ①朝见,朝拜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②拜见、拜访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

  ――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

  (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拜见威王。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

  ③对,向,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坐南朝北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11.曾

  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如:曾祖父、曾祖母

  (2)动词,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或表语气增强,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

  ――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

  12.乘

  读音一:chéng

  (1)动词

  ①升,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

  ――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复关。

  ②驾,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③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

  ④凭恃、依仗

  乘风破浪

  ⑤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势。

  (2)量词,辆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13.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真诚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14.除,chú

  (1)名词,台阶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

  ――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

  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③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15.辞,cí

  (1)名词

  ①供词,口供

  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乡土》)

  ――听他呈堂证供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

  ②言辞,文辞

  皆好辞以赋见称

  ――皆好辞以赋见称: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屈原列传》)

  ③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④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⑤一种文体

  《楚辞》《归去来兮辞》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②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我死尚且不怕,一怀酒哪里值得推辞。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③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文言文实词 篇3

  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吕氏春秋》)

  【阿】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北史·宋隐》)

  【伐】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义田记》)

  【富】众多

  【译文】繁多的音乐和女色,众多的.妻室子女,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后汉书·列传二十九·赵咨传》)

  【干】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5.致知在格物。(《大学》)

  【格】推究

  【译文】推及知识(真正明白)在于(深入)推究事理。

  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更】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三国志·魏书十一》)

  【购】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北史》)

  【规】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宋史·黄庭坚传》)

  【过】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1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醒心亭记》)

  【憾】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文言文实词 篇4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均开始尝试考一点课外的文言文选段。上海则在20xx年开始,中考语文卷中出现了课外文言语段阅读试题,这一考试内容今后仍将延续下去,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

  分析近三年上海语文中考结果,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每年的得分情况在当年试卷各部分中总处在底部位置,得分率始终徘徊在60%左右。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初三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制约了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

  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多半是一些大家熟知的寓言和成语故事等。20xx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的“郑人逃暑”选自南北朝前秦苻郎的随笔集《苻子》,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寓言故事。故事告诫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是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不能一成不变的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否则会碰壁受害的。读懂这篇短文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中的一些实词,如“逃、流、徙、从、席、患、濡、去、是、昼、夕”等。仔细分析试题,可以发现命题老师也正是围绕着这些实词在做文章:第7题(试卷题号,下同)解释加点的词语,命题者选择了“徙”、“去”两个实词要求解释它们各自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第8题解释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关键在理解“是、昼、夕”等词在句中的含义;至于第9、10题的答案,则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上,其前提也同样是对文本字词含义的准确把握。

  由此可见积累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它是初三学生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中考课外文言文得分率的关键所在。中考之所以特别强调实词的积累,是因为古今语言的最大差异不在虚词,而在文言实词:我们如果不知道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不知道这些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考试中就会难以理解古文的内容,甚至闹出笑话来。如,第7题的“去”是“离开”的意思,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中的“去”(前往或表动作趋向)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同学们平时学习课内文言诗文时要注意养成文言文实词积累的习惯,特别是出现频率高的文言文实词,一定要下功夫弄清楚所包括的义项,并记住不同义项在课文中出现过的典型例句。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150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综合上海目前正在使用的三套教材,笔者觉得下列实词值得大家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岸、卑、比、鄙、兵、病、薄、踣、步、察、尝、朝、彻、乘、驰、从、错、达、旦、当、道、得、定、毒、恶、伐、犯、方、菲、奉、负、赋、覆、更、故、顾、固、观、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以上实词未必都会成为中考加点词解释的命题范围,但却都是教材中反复出现,并在课外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实词,要想真正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这些实词是必不可少的。

  同学们在学习以上文言实词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重视对字词基本含义的了解和积累。任何一个字词都有它的本义与引申义,文言文学习应重视常见实词的本义及主要引申义的认读,如20xx年中考试题中的“全”、“徙”、“去”,它们的释义分别为“完整”、“移动”、“离开”,是这三个常用实词的本义或主要引申义,积累这一类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迁移能力,这是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妨参考光明日报出版社的《初中文言读本》,该书每篇短文后所附的“小辞典”很好地阐释了常见实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文言字词的认读中,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比如,在古汉语中,有一种我们称之为“通假字”的现象,即古人用此字来代彼字,通假字的读音和词义,一般都同于假借的字,例如“卧右膝,诎右臂支船”中的“诎”同“屈”,解释为“弯曲”;又比如,古汉语一般为单音节词,即一个汉字为一个词,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学习文言文时,要特别重视这一语言特征,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句中的“妻子”是一个并列词组,即“妻”和“子”的并称,不同于现在仅是一个词,指“男子的配偶”。这类词组在教材中还有“祖父”、“卑鄙”、“感激”、“交通”、“平方”、“痛恨”、“无论”、“牺牲”等。

  积累常用实词,要特别留心课本注释。一般情况下,中考命题组不是由研究古典文学或古代汉语的专家们组成的,因而在命题时他们往往会从课本的注释里挖掘命题素材,这样比较稳妥,不至于出现分歧和争议。因此,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课本注释,在使用其他资料复习备考时一定要与课文注释相结合,如有分歧,也应尽量采用课文注释的说法。

  文言文实词 篇5

  1.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安稳的,安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动词。

  养生,享受。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本(běn)

  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3.比(bǐ)

  (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②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③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②比起。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4.鄙(bǐ)

  (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目光短浅的。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5.毕(bì)

  (1)动词。

  完毕,结束。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用作助词

  用尽,竭尽全力。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6.敝(bì)

  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

  7.兵(bìng)

  名词。

  ①士兵,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病(bìng)

  (1)名词用作动词。

  得病,生病。如: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2)形容词。

  有病的,不健康的。如: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薄(bó)

  (1)动词。

  ①轻视,看不起。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迫近。如: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2)形容词。

  ①与“厚”相对,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淡,不浓。如: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羌村三首》之二)

  10.曾(céng)

  (1)动词。

  读zēng,同“增”,译为“增加”。如: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

  同“层”,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厥词入归鸟(《望岳》)

  (3)副词。

  ①曾经。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②连……都……,竟然。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尚,还。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文言文实词 篇6

  族

  1、家族;同姓的亲属。

  2、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3、灭族。(族秦者秦也)

  4、丛聚、集结之处。(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卒

  1、士兵;吏卒;古代军队的编制,一百人为卒。(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2、死;完毕。(初,鲁肃闻刘表卒)

  3、终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cu通“猝”。突然,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走

  1、跑。(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逃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仆人。(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4、轻快。(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5、奔向、趋附。(窃计欲亡赵走燕)1(古代指疾行,即跑)

  6、谦称、我。(走虽为敏)

  左

  1、左边,与“右”相对。

  2、较低的.地位。(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3、不正;邪僻。(执左道而乱政)

  4、不合。(身正而事左)

  5、不赞助。(右韩而左魏)

  坐

  1、座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信》)

  2、坐着,坐下。(项王,项伯东向坐)

  3、犯罪或错误。(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4、通"座"。(座位因击沛公于坐)

  5、因为。(由于停车坐爱枫林晚)

  6、坐守。(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7、坐落,位置所在。(坐北朝南)

  文言文实词 篇7

  一、通假字

  徐公来,孰视之( )

  一词多义

  朝

  1.皆朝于齐( )

  2.入朝见威王( )

  3.朝服衣冠( )

  孰

  1.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上

  1.上书谏寡人者( )

  2.受上赏( )

  下

  1.乃下令( )

  2.受下赏( )

  美

  1.吾妻之美我者( )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若

  1.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2.门庭若市( )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文言文实词 篇8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注:陇同垄]

  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

  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 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古:浅陋。今:粗俗,低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 (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处同上) 古:案件。今:监狱。

  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 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处同上) 古:眼泪。今:鼻涕(古用“泗”)

  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出处同上) 古:遗憾。今:仇恨,怨恨。

  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

  则久已病矣。(出处同上)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古:可惜,可叹。今:值得怜悯。

  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

  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

  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与黄琼书》)

  文言文实词 篇9

  察

  ①细看:徐而察?之(石)

  ②考察:子是之不察?(《卖柑者言》)

  乐

  ①高兴、快乐:王与百姓同乐?(孟)以中有足乐?者(送)乐(yuè):今王鼓乐?于此(孟)

  异

  ①和“同”相对:成述其异?(促)迨诸夫异?爨(项)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芙)

  ②奇怪:成述其异?(促)

  生

  ①生长:蓬生?麻中(劝学)竹之始生?(《文与可画谷偃竹记》)

  ②与“死”相对,生存:生?亦我所欲也(孟)

  ③与“熟”相对:则与一生?彘肩(鸿)

  ④读书人:东阳马生?君则(送)庑下一生?伏案卧(左)

  可

  ①适合: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

  ②约计: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备

  ①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岳)请备?述之(芙)

  ②防备、准备: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豫备?走舸(赤)

  秋

  ①秋天:秋?天墨墨向昏黑(茅)枫叶荻花秋?瑟瑟(琵)

  ②年,时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穰岁之秋?(五)

  能

  ①才能:细疏其能?(促)

  ②擅长:非能?水也(劝)兼同时进行或具有:操军兼?以饥疫(赤)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

  去

  ①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沛公已去?(鸿)

  ②距离:去?北军二里余(赤)相去?四十里(赤)

  ③去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死肌(《捕蛇者说》)

  师

  ①军队:九国之师?(过)劳师以袭远()

  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

  ③学习:不耻相师?(师)

  传

  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

  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

  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

  传

  ①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

  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

  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

  道

  ①道路:有碑仆道?(游)从径道?亡(廉)

  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臣之所好者,道?也(庖)

  ③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

  ④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

  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受

  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

  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

  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左上》)

  惑

  ①迷惑:内惑?于郑袖(屈)不亦惑?乎(察)

  ②疑惑:惑?之不解(师)

  贱

  ①物价低:食贱?则农贫(《商君书?外内》)

  ②卑贱,地位低:其辱人贱?行(五)贫贱?有此女(孔)

  ③谦词:贱?妾留空房(孔)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2

  目

  ①眼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

  ②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不敢以说书目(看待)敬亭

  ③递眼色:范增数目项王(鸿)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毛)

  ④列:而不在使者之目(指)

  分

  ①分开,区分:五谷不分(论荷)

  ②分给,分配: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分名分,职分:予分当引决(指)

  忍

  ①忍耐:隐忍以行(指)

  ②忍心:忍能对面为盗贼(茅)

  间

  ①中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②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

  间

  ①间隔,间或:间以诗记所遭(指)

  ②离间:谗人间之(屈)

  ③小路: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道芷阳间行(鸿)

  贼

  ①强盗:贼二人得我(《童区寄传》)

  ②害:天下之大贼也(论)

  ③对敌人蔑称:骂逆贼当死(指)贼氛方炽(黄)

  曲

  ①弯曲:其曲中规(劝)梅以曲为美(病)

  ②不正直、理亏:宁许以负秦曲(廉)争曲直(指)

  下

  ①与“上”相对: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石)吾羞,不忍为之下(廉)

  无

  ①没有:臆断其有无(石)然有根无树(芙)

  ②无论:士无贤不肖(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

  ③不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史记李斯传》

  故

  ①与“新”相对:故垒西边(念)

  ②交情,老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特示故人意耳(记)

  ③缘故: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

  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就

  ①靠近,趋向:乃谢客就车(信)金就砺则利(劝)

  ②完成:然羸欲就公子之名(信)

  过

  ①经过:秦师过周北门,过瓜洲扬子桥(指)

  ②拜访:愿枉车骑过之(信)

  待

  ①等待:皆待公子举酒(信)荆轲有所待(荆)

  ②对待:以季孟之间待子(《论语》)

  急

  ①与“缓”相对:急趋之(促)

  ②迫切,紧急:江都围急(梅)冀缓急或可救助(谭)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

  ③迅速,快:急湍甚箭(与)

  度

  ①量长短标准: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②衡量:度足而居(治)

  ③限度:用之亡度(论)

  ④制度,法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度估计,揣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相如度秦王虽斋(廉)

  辞

  ①告辞:今者出未辞也(鸿)我自去年辞帝京

  ②推辞,拒绝: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

  ③言词:其辞微(屈)

  ④文辞:皆好辞(屈)

  存

  ①存在: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海内存知已

  ②问候,思念:公子亲数存之(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

  独

  ①单独,独自:公子独与客留赵(信)

  ②表反问(虚词):独不怜公子姊邪(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骑脱身独骑(鸿)骑骑兵,骑马的人:左公从数骑(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鸿)涕泪:涕落百余行(孔)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为

  ①做:吾见其难为(庖)

  ②作为,当作:为除不洁者(左)霓为衣兮风为马(梦)

  ③是:人为刀俎(鸿)已停止:学不可以已(劝)老夫已矣(左)

  厚

  ①与“北相对:刀刃者无厚(庖)

  ②看重:公子遇臣厚(信)

  ③厚道:宽厚而爱人(信)

  ④丰厚:厚币委质事楚(屈)欲厚遗之(信)

  通

  ①通行,通过:会天大雨,道不通(赤)

  ②精通:通五经(张)

  ③畅通:政治未毕通也(论)

  ④全部:通计一舟(《核舟记》)

  制

  ①构造:其牙机巧制(张)

  ②控制:履至尊而制六合(过)

  ③制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3

  书

  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

  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

  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

  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

  请

  ①请求:(秦王)固请(廉)

  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

  对

  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

  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

  幸

  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

  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

  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

  许

  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

  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负

  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

  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

  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

  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

  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

  文言文实词 篇10

  营

  ①经营:常数月营·聚(训)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②谋求:百计营·谋不能脱(促)

  望

  ①远看:吾令人望·其气(鸿)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梦)②名望:卿为清望·官(训)先达德隆望·尊(送)③盼望:日夜望·将军至(鸿)④月光满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

  节

  ①节操: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守节·情不移(孔)②时节、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好雨知时节·(《春夜喜雨》)③节约: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

  盗①强盗:忍能对面为盗·贼(茅)②偷窃:居乡必盗·(训)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

  见

  ①看见: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梅)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②会见:未得与项羽相见·(鸿)③表被动:臣诚恐见·期于王而负赵(廉)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

  见

  ①显露:图穷而匕首见·(荆)①推荐,介绍:胡不见·我于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见·其二子焉(论语)

  先

  ①在前: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恐为操所先·(赤)②祖先:思厥先·祖父(六)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毛)③一般:称已死的长辈或国君:先·君子尝言(左)先·帝创业未半(《出师表》)

  列

  ①分、割:列·缺霹雳(梦游)②位次,行列:陈力就列·(论语)不欲与廉颇争列·(廉)③一般:大王见臣列·观(廉)

  文言文实词 篇11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4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动词)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名词)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形容词)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名词)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动词)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动词)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动词)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形容词)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形容词)

  10朝cho

  1朝服衣冠(zhā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

  11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副词)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副词)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名词)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动词)

  12乘ch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动词)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ng四,数词)

  13诚

  1帝感其诚(诚心,诚意,名词)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副词)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连词)

  4诚心诚意(真诚,形容词)

  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

  15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16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带着)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介词)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名词)

  8欲不可从(放纵,动词)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名词)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名词)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名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形容词)

  17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形容词)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副词)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副词)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形容词)

  18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介词)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动词)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动词)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动词)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动词)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动词)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动词)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动词)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动词)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动词)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介词)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19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动词)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动词)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动词)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动词)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113诸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

  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合音词)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合音词)

  25回复:120个文言实词(一)

  114贼

  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祸害,危害)

  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

  3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

  5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过千其门,几落贼手死(敌人)

  115-族

  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6回复:120个文言实词(一)

  116卒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

  2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最终)

  4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

  117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

  118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边)

  2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较低的地位)

  3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古代车上以左为尊。(车上的尊位)

  119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4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坐落)

  5坐法去官(触犯)

  120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归附)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回,返

  文言文实词 篇12

  11.察(chá)

  动词。

  ①察看,观察。如: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②明察。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长(cháng)

  (1)名词。

  ①长度。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②读zhǎng,首领,头目,长官。如:陈胜,吴广皆此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③读zhǎng,秦朝时,主管万户以上的县的官员称“令”,主管万户以下的县的官员称“长”。如: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2)形容词。

  ①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与“短”相对。如:南市买辔头,背时买长鞭(《木兰诗》)

  ②时间、空间的长久,辽远。

  如:a.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蒹葭》)

  b.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

  ③广阔。如: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④远。如:清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⑤读zhǎng,年岁大,辈分高的。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3)副词。

  ①永远。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经常,总是,时常。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13.称(chēng)

  动词

  ①读chèn,适合,符合,相称。如: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②称道,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③号称。如:袒右,称大楚(《陈涉世家》)

  ④著称,闻名。如:骈死于槽里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⑤声称,述说。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14.乘(chéng)

  (1)动词。

  ①乘座,驾驭。如: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趁着,利用,凭借。如: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龟虽寿》)

  (2)量词。

  读shèng,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为一乘,译为“辆”。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15.出(chū)

  (1)名词。

  ①出产的东西。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

  ②国家外部或家族外部。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

  ①出现,显露。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②献出,拿出。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③发出。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④与“入”相对,出,出去。如: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⑤流出。如:汪然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⑥从……生出。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6.传(chuán)

  动词。

  ①传送,传递。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传授,传给。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7.辞(cí)

  (1)名词。

  文辞,言辞。

  如:a.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b.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2)动词。

  ①告别,离别,辞谢。

  如: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b.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②推辞,不接受。如: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羌村三首》之三)18.次(cì)

  (1)名词。

  层次。如: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山市》)

  (2)动词

  ①编次,编排。如: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②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9.从(cóng)

  (1)动词。

  ①跟从,跟随。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②依从,依顺。如: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③朝目标而去。如: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诗经?蒹葭》)

  (2)介词。

  自,由。表示起点。

  如:a.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b.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20.当(dāng)

  (1)动词。

  ①担任,执掌。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②读dàng,顶替。如:募有能捕之者,当期租入(《捕蛇者说》)

  (2)介词。

  ①对着,向着。如: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②在……时。如:当此时,诸君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3)副词。

  ①应该,应当。如: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将,将要。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文言文实词 篇13

  

  1、国家,国家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诸侯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3、国都。(京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地区,地域。(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5、国事。(等死,死国可乎)

  

  1、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过目不忘)

  2、超过,胜过。(过犹不及矫枉过正)

  3、过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甚其词)

  4、过失,过错。(是谁之过与闭门思过)

  5、责备。(无乃尔是过与)

  6、过访,访问,探望。(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1、代词,哪里。(却看妻子愁何在)

  2、什么,代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怎么,为什么,状语。(又何间焉)

  4、何如:怎样,怎么样。(今日之事何如)

  5、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6、如--何:把---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

  7、多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8、hè背、扛。(何蓑何笠)

  

  1、遗憾。(不满意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怨恨。(此恨绵绵无决期)

  3、感到遗憾。(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4、恨恨:惆怅、悲伤。(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区别:恨,憾,怨。恨和憾都表示遗憾。怨表示仇视、怀恨

  

  1、君主;君主的正妻。

  2、后代。

  3、后面。

  4、以后。

  5、落后。

  6、以为后。(后天下之乐而乐)

  

  1、什么。(国胡以相恤)

  2、为什么,怎么。(胡取禾三百廛兮)

  3、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忧虑,担心。(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

  2、祸患,祸害,灾祸。(为操后患《赤壁之战》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危害。(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4、疾病。(愈膏肓之患难茜有眼患)

  5、讳忌。(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6、厌恨。(赵宣子骤谏,公患之)

  7、生病。(时有患疟疾者)

  

  1、有人。(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2、有的。(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也许。(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有时,偶或。(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作语助,不译。(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1、病。(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讳疾忌医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五》)

  2、痛苦,疾病。(疾首蹙额)

  3、缺点,毛病。(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4、厌恶,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屈》疾恶如仇)

  5、通嫉,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6、急速。(鸟起马惊,疾逸道左《柳》)

  7、加强。(声非加疾也《劝》)

  

  (1)赶上,追上。(追张仪,不及)

  (2)到,至。(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达到。(及里城)

  (4)涉及,牵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此其近者祸及身)

  (5)趁着。(而不及令今有功于国)

  (6)比得上,赶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7)和,并。(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文言文实词 篇14

  1.使(shǐ)

  (1)名词。

  使臣,奉命的人。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2)动词。

  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是(shì)

  (1)判断动词。

  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代词。

  这,此。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受(shu)

  动词。

  ①接受。如: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②遭受。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4.书(shū)

  (1)名词。

  ①书,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公文。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动词。

  书写,记下,写。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5.孰(shú)

  (1)代词。

  谁。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副词。

  ①哪里。如: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②跟“与”连用,表示选择。可译为“与……比,哪一个……”。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同“熟”,仔细。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6.数(shù)

  (1)动词。

  计算。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2)数词。

  读shù,几。如: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3)副词。

  读shu,多次。如: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7.属(shù)

  (1)名词。

  ①类,同一类的事物。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部署。如: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2)动词。

  ①连续。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读zhǔ,同“嘱”,托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8.说(shūo)

  (1)名词。

  ①说法,言论,主张,方法。如:著书立说(成语)

  ②文体的'一种,也称“杂说”。《爱莲说》

  (2)动词。

  ①说,讲,谈论,叙述。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②解说,说明。如:请说之(《公输》)

  ③读shuì,劝说,为别人出主意,讲道理。如: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3)形容词。

  读yuè,同“悦”,高兴。如:公输盘不说(《公输》)

  9.私(sī)

  动词。

  偏爱。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风齐王纳谏》)

  10.素(sù)

  (1)形容词。

  朴素。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2)副词。

  平素,向来。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文言文实词】相关文章:

文言文实词08-28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07-15

文言文实词集锦08-03

文言文实词集锦07-08

文言文实词集锦【精华】07-09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07-15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08-07

文言文实词方的用法12-15

文言文实词道的用法12-29

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