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字词原文及翻译
活板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卷一八。选活板又叫活字印刷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板字词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活板字词原文及翻译 篇1
《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翻译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模板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盛,大规模地。为,做。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始,才。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止:同“只”。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以:用来。
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奇(jī)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旋:随即,很快地。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文理:纹理,质地。
兼:又。
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讫(qì):终了,完毕。
拂(fú):擦拭,掸去。
殊不:一点也不。
予:我。
群从(cóng):堂兄弟及侄子辈。
《活板》全文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升(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赏析
《活板》一文语言朴实、简洁、准确。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过程,解释胶泥刻字的性质特点,少有修饰性词语,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再说简洁,如“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活板》只用三百多字,便将我国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文中还多次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 “帖之”“贮之”等,它们都分别指代相应的实物,这就减少了内容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显著的优点。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松脂等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熔化,用“熔”。“燔土”的“燔”也是烧的意思,和“烧”是同义词,所以用“燔”,避免用词重复,体现了文言的美感与不生厌。“烧”、“炀”、“熔”、“燔”这些词用得都准确、贴切。
备注:关于《活板》
毕昇的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指冯道,五代时名臣,曾倡议国子监校定“九经”,组工雕印,我国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开始。——编者注)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 技艺、
活板字词原文及翻译 篇2
[原 文]
板①印书籍,唐人尚未盛②为③之④。五代⑤时始印五经⑥,已⑦后典籍⑧皆为板本。
庆历⑨中,有布衣⑩毕昇,又为(11)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12),每字为一印,火(13)烧令(14)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5)纸灰之类(16)冒(17)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8)置铁板上,乃(19)密布(20)字印,满(21)铁范为一板,持就(22)火炀(23)之,药(24)稍熔,则以一平板按(25)其面,则字平如砥(26)。若止(27)印三二本,未为(28)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29)。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30)布(31)字,此印者(32)才毕,则(33)第二板已具(34),更互(35)用之,瞬息(36)可就(37)。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38)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39),每韵(40)为一帖,木格(41)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42),旋(43)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44)之(45)者(46),文理(47)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48)与药相粘,不可取(49);不若燔(50)土,用讫(51)再火(52)令药熔,以手拂(53)之(54),其印自落,殊(55)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56),至今保藏。
[注 释]
①板:木板,这里专指木刻雕板,以一般代特殊。在句中“板”用做状语,表工具。盛②盛:盛大,这里指规模大。③为:做,实行,这里是应用的意思。④之:代“板印书籍”。(5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从公元907至公元960年。(6五)经:自汉武帝始,将儒学的古代文献——《诗经》、《尚书》、《周易》,《仪礼》(后改为《礼记》)、《春秋》(后又包括《左传》)称为五经,作为主要教科书。⑦已:同“以”。⑧典籍:原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后泛指各种传统的重要文献和书籍。⑨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S)。⑩布衣:借指平民。(11)为:创制,发明。(12)钱唇:铜钱方孔外的内圆周至外圆周的部分叫钱唇。(13)火: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用火”。(14)烧令:动词“烧”和“令”都省略宾语“之(指印模)”。(15)和(huò):掺和,混杂。(16)之类,这—类。之,此。(17)冒:覆盖。(18)范:铸造器物的模子,这里指框架。(19)乃:然后。(20)布:陈列,铺开。(21)满: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满”。(22)就:靠近。(23)炀(yáng):烤。(24)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25)按:压。(26)砥;纹理细的磨刀石。这里指像象磨刀石那样平整。(27)止:只。(28)未为:不算。(29)神速:极快,快得神奇。(30)自:另行,另外。(31)布:铺排,排列。(32)者:代印刷用的铁板。(33)则:而。(34)具:备办,准备好。(35)更(gēng)互:交替,轮流。(36)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比喻时间短。(37)就:完成。(38)以:为了,以便。(39)帖(tiě)之:给活字做标签。帖,标签,名词,这里用如动词,意思是“写成标签标明”。(40)韵:指韵书中的韵目,隋唐以来流行的韵书将诗词中押韵的字归类,取一字作韵目,如东韵、屋韵等。(41)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42)奇字素无备者,即“素无备之生僻字”,定语“素无备”放在中心词“奇字”之后,译时要把定语移至中心词之前。奇,生僻的。素,平时。旋:马上 ,当即。(44)为:这里指刻。(45)之:指活字。(46)者:表示“……的原因”。(47)文理:纹理,质地。文,同“纹”。(48)兼:加上,并且,连词。(49)不可取:拿不下来。(50)燔(fán):烧。(51)讫(qì):完,毕。(52)火:名词用如动词,意思是“用火烤”。(53)拂:拂拭,这里指轻轻地抹。(54)之:它,指粘在铁板上的活字。(55)殊不:一点也不,完全不。殊,绝。(56)为予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的句式。予,我。群,众,诸。从,指仅次于最亲的亲属,如从父为伯父、叔父,从子为侄子。
[译 文]
用木刻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应用它。五代时才开始(用来)印刷五经,以后重要的书籍就全部是用木刻雕板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字板,它的制作方法是:用粘土刻成字模,(字)薄得像铜钱边缘部分似的,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烧(它)使(它)变硬。首先放置一块铁板,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敷盖上它。想要印刷,就把—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于是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板,拿到火上去烤它,(松脂等)药物稍一熔化,就用一块很平的木板去压那字面,那么字面就平得像磨刀石。如果只印三两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为神速了。通常是制作两块铁板,这一块板在印刷,另一板已经另外在排字,这块印刷的铁板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轮流地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而)像“之”、“也”等(常用)字,每个字(就)有二十多个字模,为的是防备在同一板中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活字做标签,每一个韵目作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分别)贮存起来。遇有平时没有储备的生僻字,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片刻就可以制成。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由于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加上和药物粘在一块,拿不下来;不如烧胶泥(所制的活字),用完再用火—烤,让药物溶化后,用手轻轻抹掉还粘在铁板上的活字,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沾上药变脏。毕昇死后,他那些字模被我的侄辈获得,直到现在还珍藏着。
[鉴 赏]
这篇说明文,用平实浅近的文字介绍了我国科技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全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简介雕板印刷的历史;第二段,具体说明活字和活板的制作、用法、优点及用胶泥烧制字模的原因 (这一段是全文重点所在);第三段,交代毕异所制活字的下落。
在介绍活板印刷这一新事物时,作者始终抓住这种新印刷术的特征——“活”来写。字模活,上版活,印制活,存放活,补字活,下版活。正因为它活,所以功效高,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雕板印刷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发明者的创造才能和智慧。
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顺序。在介绍活板之前先写板印,说明活板是板印的发展和飞跃。介绍活板时,又由活板的发明人说到活板本身:先说字模的制作,再说活板的制作,再由活板的使用方法谈到活板的功效;最后谈到字模的使用,分类储存及以泥制字的原因,顺理成章,有条不紊。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板印虽不是作者所要介绍的内容,但活板是从板印发展而来,不能不写,但不多写。末尾—段写活字的下落,说明本文写作的根据,不能不提,但十分简略。至于介绍活板一段是文章的主体,则写得相当细致。而制板与制字二者,仍以制字为重点,制板相对写得简略,因为活板制作和使用的关键就在于字“活”。
【活板字词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活板》教学反思04-15
《宋史》原文及翻译03-28
柳原文及翻译10-07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03-31
《座右铭》原文翻译及赏析04-07
北史原文及翻译07-03
田忌赛马原文及翻译01-17
《木兰辞》原文及翻译01-17
《诗品》序原文及翻译11-27
《师说》的原文及翻译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