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的文言文

时间:2024-10-27 11:15:37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初中的文言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的文言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的文言文

初中的文言文1

  鱼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注释

  亦:也。

  欲:喜爱。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胜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莫:没有。

  则:那么。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为:做。

  而:但是。

  是故:因此。

  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此,这样。

  心:思想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就。

  弗:不。

  得:得到。

  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用脚踢。

  而:表修饰。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辩:同“辨”意为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宫室:住宅。

  奉:侍奉。

  穷乏者:穷人。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与:同“欤”,语气助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初中的文言文2

  穿井得一人

  吕不韦〔先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被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启示

  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②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③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初中的文言文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注释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围。

  之:代这座城

  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是:这。

  也:表判断语气,“是”。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sù):粮食。

  多:充足。

  委:放弃。

  而:然后

  去:离开。

  之:代词,代“城”。

  是:代词,这

  故: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固:使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威:震慑。

  以:凭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达极点。之:去,往,到。至:极点。

  畔:同“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以:凭借,靠。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胜:取得胜利。

【初中的文言文】相关文章:

初中文言文05-20

初中文言文[精选]09-12

初中的文言文及翻译08-27

初中文言文09-02

初中文言文及翻译10-14

初中必背文言文03-22

初中文言文(优)01-23

(热)初中文言文02-07

初中文言文【集合】03-22

初中必背文言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