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

时间:2024-10-20 13:05:03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

  在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1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3.由,诲女知之乎?《论语》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

  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8.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9.满坐寂然,无感哗者。《口技》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1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1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15.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核舟记》

  1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1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1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9.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市飞泉亭记》

  2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26.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资去。《越巫》

  27.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

  28.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2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0.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3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3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

  3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3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35.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36.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附答案:

  1.强通“僵”,僵硬。

  2.说同通“悦”,喜悦,愉快。

  3.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4.最后一个知同通“智”,聪明,智慧。

  5.乌同通“无”,没有。

  6.裁通“才”。

  7.扳通“攀”,牵,引。

  8.帖通“贴”,贴上。

  9.坐通“座”,座位。

  10.少通“稍”,稍微。

  11.止通“只”。

  12.要通“邀”.邀请。

  13.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14.诎通“曲”,弯曲。

  15.衡通“横”,横着。

  16.简通“拣”,挑选。

  17.与通“举”,推举。

  18.反通“返”,返回。

  19.暴通“曝”,晒。

  20.见通“现”,出现。

  21.畔通“叛”,背叛。

  22.曾通“增”,增加。

  23.衡通“横”,梗塞,不顺。

  24.拂通“弼”,辅佐。

  25.具通“惧”,全,皆。

  26.资通“资”,资财,钱财。

  27.不通“否”,吗,表疑问。

  28.辟通“避”,躲避。

  29.辩通“辨”,辨别。

  30.得通“德”,感激。

  31.乡通“向”,从前。

  32.已通“以”。

  33.信通“伸”,伸张。

  34.被通“披”,披着。

  35.支通“肢”。

  36.阙通“缺”,缺点。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2

  【原文】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翻译】

  [译文一]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译文二]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重点字词】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u)门:敲门。

  【同步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腊酒浑()鸡豚()叩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丰年留客足鸡豚。()

  (2)从今若许闲乘月。()

  3、填空:

  《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5、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6、"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7、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8、"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húntúnku

  2、(1)小猪(2)闲游

  3、《剑南诗稿》陆游务观放翁南宋

  4、游时间

  5、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6、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8、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达标测试】

  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20.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2分)

  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l分)

  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2分)

  13、(l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2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每问各1分,共2分.意对即可。)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3

  余幼时即嗜(sh)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y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之怠(d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y)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 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曳(y)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i),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烨(y)然若神人;余则缊(y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 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4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勒,袒(tǎn)胸露(l)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shǔ)也。

  舟尾横卧一楫(j),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i)髻(j)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n)戌(xū)秋日,虞(y)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n)文,为字共三十有(y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明朝(有一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赤壁。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浓密的胡须的人是苏轼(苏东坡),佛印(一个和尚)在右边,鲁直(黄庭坚)在左边。苏东坡、鲁直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手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卧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并且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水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有没有烧开的声音的样子。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就在它上面刻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笔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文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5

  【人物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全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重点注释】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着

  【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

  译:(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常考点】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答: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答: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答: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答: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答: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答: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答: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答: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整体把握】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的代表作品,这篇课文是写给同乡晚辈的临别赠言,感情真挚诚恳,循循善诱。文章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态度,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6

  1。故(gù)

  (1)名词。

  ①原因,缘故。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旧的.(知识)。如:温故而知新(“故”在此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为政》)

  (2)形容词。

  从前的,原来的。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副词。

  特意,特地。如: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4)连词。

  所以,因此。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2。顾(gù)

  动词。

  ①看,环顾,向四周看。如:顾野有麦场(《狼》)

  ②转过头看。如: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③探望,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3。固(gù)

  (1)动词。

  巩固,稳固。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形容词。

  顽固,闭塞。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3)副词。

  本来,原来。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观(guān)

  (1)名词。

  景观。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动词。

  ①阅读。如: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②观看,欣赏。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5。归(guī)

  动词。

  ①返回,回来,回去,回家。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②归依。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归聚,归到一处。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6。好(hǎo)

  (1)动词。

  读hào,喜爱。如: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2)形容词。

  ①美好的。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

  ②友好。如: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3)副词。

  能够,以便。如: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恨(hèn)

  (1)名词。

  ①怨恨。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②仇恨,伤痛。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2)动词。

  感到遗憾。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后(hu)

  (1)名词。

  指方位,位置在后,与“前”相对。如: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黔之驴》)

  (2)形容词。

  晚,迟。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3)介词。

  在……后面。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9。患(huàn)

  (1)名词。

  忧患,祸患。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

  担忧,忧虑。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10。会(huì)

  (1)动词。

  ①聚会。

  如: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b。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②领悟,理解。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2)副词。

  恰好,正好。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08-29

必背经典文言文09-04

文言文必背03-02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05-24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08-27

小学必背文言文09-02

初中必背文言文03-22

高中必背文言文06-06

高中必背文言文(精选)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