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司马迁《宋伐郑》原文和译文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迁《宋伐郑》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襄公八年,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十二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不听。秋,诸侯会宋公盟于盂。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冬,会于亳以释宋公。子鱼曰:“祸犹未也。”
十三年夏,宋伐郑。子鱼曰:“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子鱼谏曰:“天之弃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
——节选自《古文选读》
导读
本文通过对宋襄公与公子目夷在结盟与战事上的不同看法的对比,揭示了宋襄公的野心、伪善及其愚蠢的面孔,表现了公子目夷洞悉利弊的政治眼光和善于用兵的卓越才能。
人物语言简洁有力,特别是公子目夷的“祸也”、“祸其在此乎”、“祸犹未也”、“祸在此矣”四次言祸,表现了公子目夷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人物个性得到充分表现。
[译文]
宋襄公八年,齐桓公死了,宋国想主持诸侯盟会。襄公十二年春天,宋襄公选定鹿上为盟会地点,并请求楚国邀约诸侯赴会,楚国人答应了他。宋公子目夷(子鱼)向宋襄公进谏说:“小国去争当盟主,是祸事啊!”宋襄公不听其谏。这年秋天,各国诸侯与宋襄公在盂地会盟。目夷说:“祸事就要从此开始了!国君的欲望已到极点,百姓怎能忍受?”于是,在会盟处,楚国捉住宋襄公,并派兵攻打宋国。这年冬天,楚、宋在亳地相会,楚国才释放了宋襄公。子鱼说:“祸患还没有完呢!”
襄公十三年夏,宋国派兵攻打郑国。子鱼说:“祸事就在这里啊!”这年秋天,楚国讨伐宋国以救援郑国,襄公准备迎战。子鱼进谏说:“商已被老天抛弃很久了,不能与楚开战了。”这年冬天十一月,宋襄公与楚成王在泓水开战。当楚兵还未全部渡过泓水时,目夷说:“敌众我寡,我们趁他没有全部渡过河时,就去攻击他。”宋襄公不听。等到楚军已全部渡过河,还没有布成阵势时,目夷又说:“可以攻打了。”宋襄公说:“等他们的阵势布好了再打。”等楚军将阵势安排好后,宋军才去打他。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的大腿被击伤,宋国人个个都埋怨襄公。宋襄公还自有其理地辩解说:“作为君子,不能去困扰处于危难之际的人,不能鸣鼓去攻击没有布好阵的兵。”子鱼说:“领兵打仗是以得胜作为目的,还有什么君子之道可言啊?如果必定要照你所讲的那样做,那就像奴隶一般服从于他了,那又何必去开战呢?”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后世尊称他称为史迁、太史公。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
司马迁、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
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87年,48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一生只写了《史记》,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阳[念"假"]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
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
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公元前87年,司马迁逝世,终年56岁。对于司马迁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夏阳,县名,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