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文言文教学心得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文言文教学心得1
一、预习要过硬
在教研员的指导下, 我校大力推广了“文言文硬读”, 即学生拿到文言文后不借助注释, 不看译文, 自己去读懂文章。具体做法是: 学生依靠反复阅读学习, 做到读准字音, 熟练朗读文章, 疏通文意, 关注并学会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理解文言文的思想情感内涵。采用“硬读法”教学的好处是: 1. 促使学生每学一篇文言文都必须“精”读, 变传统的死记硬背为在语境中熟悉文章词句的含义, 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自主判断这篇文章教师的考查点, 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思考记忆。2. 学生逐渐摆脱了对注释和译文的依赖而去“读懂”文章, 文言文理解能力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一旦学生感受到无障碍阅读文言文的乐趣, 文言文阅读的得分率自然不在话下。
二、讨论要落实
读懂课文大意后, 独立整理知识点, 主要内容就是课文中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课上在小组内交流完善。在学生讨论时, 可能会出现同词不同义的情况, 当意见不能统一时, 学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 包括各类工具书及现代汉语译文, 明确词义, 彻底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在同伴的激励下,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参与空间。当组内成员相互质疑、解疑后, 大家能自觉地完善自己的预习笔记, 并由组长把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汇总, 交给教师, 全班共同探讨解决。探究、思考与记忆就在这样令人兴奋的氛围中进行着, 他们在一点一点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的过程中, 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体会到了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字词落实的标准是: 组长口头叙述检测题, 组员要能做到听写出文句, 听写组长的考查题, 然后再完成题目, 且必须达到一定的正确率, 否则, 必须重“读”文本, 重新学习。检测题一般包括两类: 文言实词10个, 虚词5个, 文言句子翻译2 ~ 3个。全部用时约10分钟。长此以往, 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虚词将如数家珍, 阅读基本功必定越来越扎实。
三、巩固要及时
想要把文言文一气呵成地读完读懂, 必须要有足够的文言实虚词作后盾, 而要把那么多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全部记住, 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 教师在这时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以往的文言文教学的作业形式常常是: 熟读成诵, 默写课文, 翻译课文, 解释加点的字词, 积累文中各种语言活用现象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再有就是对课文文意的探究以及课外知识的补充等。其结果是导致了有些学生耗费时间, 做无用功, 有些学生来不及完成, 只能疲于奔命, 而每天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让教师苦不堪言。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让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作业, 将自己活页本上的知识点按项整理出题, 然后互相解答, 小组内交换批改, 督查。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不仅完成了自设的作业, 同时又学习了他设的作业, 量上增多了, 但质却没有降下, 反而成倍增长了。这样, 不仅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热情, 使他们主动研读课本, 更在出题过程中巩固了所学文言基础知识, 让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得心应手。
作业只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式, 日复一日地做同一件事, 任何人都会厌倦。所以, 我采用不同的方法, 比如, 权力下放给组长, 组长设计复习方式及内容, 不定期地找学生到办公室背诵、默写, 定期举行知识竞答活动等, 这样, 让学生体会到了“寓教于乐”, 更加有学习热情, 而教师也可尽情地享受事半功倍的喜悦。
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 “找出一种教育的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多学; 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 教师只要坚持“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 践行“生本课堂”模式,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 文言文教学, 即使是枯燥的文言基础知识教学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由“怕学”变成“乐学”。让我们师生共同努力, 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夯实基础, 在自信中实现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高中文言文教学心得2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作为一名中国人,学习并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任务。它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古代人物,生活习俗,风景名胜的了解,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指引我们生活前进的方向,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我们会想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我们对自己感到不自信时,我们也会自然联想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这句名篇。因此我们学习文言文,并最终掌握和熟悉应用文言文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文言文有下面几种方法:
第一,从字的层面上看,应该做到读得准、写得出,即能准确把握字音和字形,特别要注意对通假字的学习。
第二,从词的层面上看,应该从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具体点讲,就是从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化活用现象,古今相同字形的词语在意义上的差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三,从句子的层面上看,应该把握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具体点讲,就是把握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的后置,被动句中的“于”字表被动、“见”字表被动、“为”字表被动、“被”字表被动以及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现象,判断句的几种常见格式(如…者,…也。又如用“为、乃、即”等表示的判断句)。
第四,从文学文化常识层面上看,应留心作家、作品和作者所处时代等文学常识,注意积累古代科举、历法、计时、节日、姓氏称谓和官职升迁等方面的文化常识,结合历史知识,如说官员“左迁”表名官员被贬职。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历史文化的积累。
第五,我们在学习之余,可以多读一些古典书籍,如司马迁的“史记”,大家可以买有古今对照的.,这样可以边看边对照,有利于提高赏析水平。
在此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些我自己学习文言文的启示,第一多读书,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我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故事,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些题材,即使是古文,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大意。第二,平时加强积累,遇到不懂的可以摘抄出来,加以记忆。第三,多翻字典,了的兴趣呢?其次,有的课文太深奥,有的太乏味。比如说《兰亭集序》,《逍遥游》。最后,“考什么学什么”是我们信奉的最高信条。高考试题是不考课内的,我们怎么会“傻”到孜孜不倦地学习课文呢?
要改变现状,需从课堂开始。我们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做到知人论世。如果不知道作者的经历,就无法准确把握文章大意。老师上课时表现出对课文相当精熟,基本能背诵,对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得心应手。老师这样的表现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顿生仰慕之情,这就会极大地激发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鼓舞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多读些事性强的文章,自主阅读文言作品,如《聊斋志异》,《世说新语》。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兴致很高,我相信就连很厌恶文言课文的同学读起《聊斋志异》来也是津津有味、兴味盎然、爱不释手的。久之,同学们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还是有点可爱的。
高中文言文教学心得3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新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部分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了解这些,对于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新课改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熟读,背诵
从任何角度讲,语文能力都是一种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通常人们将语文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居核心地位的,应该是“读”的能力。教授文言文,就应该在“读”上下功夫。
古人就非常重视文言文的朗读教学。虽然他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方法比较呆板,但重视朗读教学无疑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讲授很少留时间让学生去读.结果在课堂上教师讲到什么地方学生们还不知道,教师的讲解、分析、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典文学的传统方法即背诵和熟读。背诵古典文学,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有助于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对于开拓思路,丰富词汇,熟悉文言文语法,掌握篇章结构,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都有积极的作用。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有效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熟读、记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理解,而理解有助于记忆。若能在透
彻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和背诵若干首诗和文言佳作,真正从中吸取养料。那么,在读文言文时,就会触类旁通,得心应手。正如古代诗人杜甫所说:“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而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考的正是这种知识迁移的能力。
2、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文言文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串讲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占据主体,一讲到底;学生则只需一支笔、一双眼睛、两只耳朵;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洋洋洒洒,辛辛苦苦,学生则或忙于做笔记,或梦游周公,或雾里看花;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被忽视了,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具体来说:(1)“抄”。“抄”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动手将课文的注释摘要抄录到原文中相应的字、词句头上去。这样做,既疏通了文意,又加深了印象,且便于以后复习。
(2)查。要求学生对注释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查阅相关工具书,记录在册;对相关的文化常识,文言常识等,查相关的资料,进行疏理。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能力,又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3)引导分析。如《孔雀东南飞》,教师可先分析兰芝的形象以示范,其他几个人物形象则让学生自主分析。总之,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关键句段进行讲解,授学生以渔,重视生生互动,导之即可。
3.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
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甚至在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乃至发现自己。
教无定法,依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上是我的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高中文言文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高中文言文06-12
高中文言文(集合)06-03
高中文言文于的用法05-18
高中重点文言文译文06-03
高中必背文言文06-06
高中重点文言文及翻译02-03
高中必背文言文(精选)07-12
高中文言文于的用法05-26
初高中必背文言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