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时间:2024-09-06 13:00:39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

  2、吊有忧(慰问)

  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

  5、践辞曰(推辞)

  6、越四封之内(疆界)

  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

  8、旅进旅退(俱,共同)

  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

  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

  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

  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

  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

  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

  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

  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

  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3、既: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

  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

  5、遂:自杀未遂(成功)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遂灭吴(就)

  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木兰当户织(面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四、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

  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

  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

  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

  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

  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

  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定语后置,判断句)

  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

  五、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

  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

  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

  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

  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

  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

  六、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

  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义:得力的帮手 今义:帮凶

  2、生丈夫,二壶酒

  古义:男孩 今义:女子的配偶

  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原野 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4、国人皆劝

  古义:劝勉,勉励 今义:劝说

  七、难句翻译

  1、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2、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译: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计谋,有什么迟呢?

  3、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译:不去做百姓所厌恶的事情,补做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

  4、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译:嫡子死了的,免除他三年的赋税;庶子死了的,免除他三个月的赋税。

  5、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译:那些明智达理的士人,使他的居所整洁,使他穿着漂亮,使他吃饱饭,和他们研究事物的义理。(在道义上和他切磋。)

  6、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译:以前夫差让我们国君在诸侯面前出丑。

  7、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译:有哪个君主像这样恩惠,可以不为他效劳吗?

  8、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译:做臣子的想着要报国君的仇,难道有敢不尽力的吗?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赤壁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必修五语文两篇文言文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

  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

  《滕王阁序》

  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内亲外戚

  2.情话:知心话

  3.来者:未来的事情

  4.征夫:行人

  5.扶老:手杖

  6.风波:指战乱

  7.人事:指做官

  8.去留:指生死

  9.寻:不久

  11.交:交互,都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2.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生活

  (三)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幼儿,儿童

  (四)使动用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安乐

  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将要。)

  ②《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

  hang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名词,辈分。)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泛指军队。)

  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动词,开弓,拉弓。)

  ②相如引车避匿(动词,牵,拉,引。)

  ③引壶觞以自酌(动词,拿来,取来。)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召请,召引。)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避开,退却。)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动词,引用,援引。)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名词,前言,序文。)

  3.乘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动词,顺着,顺随。)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动词,骑,坐,驾御。)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介词,凭借,趁着。)

  shèng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4.策

  ①执策而临之(名词,竹制的马鞭。)

  ②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册”,记录。)

  ④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名词,计策,计谋。)

  5.审

  审容膝之易安(动词,明白,知道。)

  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动词,随从,顺从。)

  ②如土委地(动词,散落,堆积。)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动词,托付。)

  7.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动词,留恋,爱惜。)

  ②则有去国怀乡(动词,怀念,想念。)

  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名词,心情。)

  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动词,心中藏着。)

  ⑤汝姊在吾怀(动词,胸前。)

  ⑥怀其璧,从径道亡(动词,揣着。)

  五、重要虚词

  8.而

  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③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

  ④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

  ⑤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

  9.之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助词,取独

  ②恨晨光之熹微助词,取独

  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的

  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往

  ⑥求之靡途代词,它

  ⑦公田之利助词,的

  ⑧会有四方之事助词,的

  ⑨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10.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用法相当于“而”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来

  ⑤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承接

  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⑦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⑧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

  ⑨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⑩耕植不足以自给连词,用来,来

  ⑾诸侯以惠爱为德介词,把

  ⑿家叔以余贫苦连词,因为,由于

  ⒀策扶老以流憩连词,相当于“而”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二)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将有事于西畴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问征夫以前路

  2.宾语前置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③乐夫天命复奚疑

  ④皆口腹自役(代词“自”作宾语前置。说明:这只能作为一说。)

  (三)被动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②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四)省略句

  ①寓形(于)宇内复几时?(省介词“于”)

  ②稚子候(于)门(省介词“于”)

  ③(余)脱然有怀,(余)求之靡途(省主语“余”)

  ④于是(余)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省主语“余”)

  ⑤(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省主语“余”)

  (五)固定句式

  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但“载饥载渴”教材注为助词,无实义。)

  《滕王阁序》

  一、通假宇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

  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等,动词,同于,与……相同。)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①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

  ④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作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难并“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②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④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

  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

  四、一词多义

  1.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名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

  2.胜:

  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3.穷:

  ①响穷彭蠢之滨动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动词,尽。

  ③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动词,走到尽头。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困厄。

  4.舍:

  ①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

  5.临:

  ①临别赠言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学习技巧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非常细小的东西也看得很清楚。或: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目力足以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去想,那么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像变成鹤一样。或:心时想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的都是鹤了。

  (3)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定下神来,抓住了癞虾蟆,用鞭子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其它院里去了。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掉它。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以后时时温习它,不也是快乐的吗?

  (9)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检查我自己。

  (10)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11)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2)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13)念近中无禅院:想想附近没有这样的寺院。

  (14)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姿态各不相同。

  (15)然数年恒不一见:但经常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16)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其中,有的像楼台,有的像殿堂,有的像牌坊,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数量有亿万个。

  (1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真接霄汉:不久,风住天清,一切都没有了,惟独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18)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19)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20)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丢下我走了。

  (2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计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蹴: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有什么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丧:遗失 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6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瓯(ōu)越 翼轸(zhěn) 睇眄(miǎn) 捧袂(mèi) 台隍(huáng) 舸(gě)舰 遄(chuán)飞

  潦(láo)水 簪(zān)笏 桑梓(zǐ)帝阍(hūn) 懿(yì)范 彭蠡(lǐ) 虢(guó)州

  2、注意下列括号内的词语的意义。

  地(接)衡庐(接壤。) (极)娱游于暇日(尽情。) 所(赖)君子见机(依赖。) 今兹(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等终军之(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处(涸辙)以犹欢(比喻困厄的处境。)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兰亭(已)矣(过去。)

  2,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3,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一)、重点字词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五、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达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7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8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9

  一、主题概述

  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和专心,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应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二)古今异义

  1、余幼时即嗜学

  古义:我;今义:剩下。

  2、走送之

  古义:跑;今义:走路,步行。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今义:跟“真”相对。

  4、尝趋百里外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尝试。

  5、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6、日再食

  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7、右备容臭

  古义:香气;今义:(气味)难闻,跟“香”相对。

  (三)一词多义

  1、无从致书以观(书籍)

  撰长书以为贽(信)

  2、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

  求而不得者也(得到)

  3、益慕圣贤之道(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谈论)

  4、援疑质理(询问)

  非天质之卑(资质)

  5、今诸生学于太学(各,众多)

  假诸人而后见也(之于)

  (四)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名词作动词,动手)

  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3、寓逆旅(名词作动词,住)

  4、戴朱缨宝饰之帽(名词作形容词,装饰着朱缨的)

  5、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弗之怠。(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三、思考探究

  1、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

  目的在于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3、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做对比,更加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4、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以及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5、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

  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学习中需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④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

  全文翻译

  我年幼时就很好学。(因为)家里穷,无法买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特别冷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

  抄写完后,赶紧快步跑去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读遍各类书籍。(我)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士交往,曾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手拿着经书向有德行和学问的前辈求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稍微把言辞说得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倾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季节,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浸泡,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只给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亮,如同神仙;

  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之意,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列入君子的行列中,受到天子的恩宠,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各位太学生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送来冬衣夏装,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宽敞的书斋之中诵读经书,没有奔波劳顿的辛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汇集在这里,不必再像我那样用手抄录,去向别人借书然后才能阅读。要是还有学业不精通、道德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县的马君则,到太学来已有两年,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一起交流讨论,言语温和而神色谦逊。

  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好学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努力学习,那确是我的意愿;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优裕境遇而在同乡前骄傲炫耀,那又怎么能知道我的用心呢?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0

  一、九年级语文版文言文知识点

  把:

  a动词:端,持。

  b动词:端起、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②把酒临风。

  白:

  a动词:使露出白色。

  b形容词:白色。

  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往来无白丁。

  悲:

  a动词:悲伤。

  b动词:同情。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余悲之。

  备:

  a动词:具备。

  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

  c动词:准备d防备。

  ①众妙毕备。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比:

  a动词:靠,挨着。

  b动词:比较,比起。

  c动词:等到。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肩继踵而在。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鄙:

  a名词:边远地区。

  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

  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毕:

  a副词:全部、都。

  b动词:完成、完。

  ①此印者才毕。

  ②众妙毕备。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兵:

  a名词:士兵。

  b名词:兵器。

  c名词:军队。

  d名词:军事。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轻兵锐卒。

  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⑥田忌欲引兵之赵。

  ⑦世传其兵法。

  策:

  a动词:驱使,鞭打。

  b名词:马鞭。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病:

  a动词:生病。

  b名词:疾病。

  c形容词:困苦不堪。

  d名词:耻辱。

  ①病入膏肓。

  ②寡人反取病焉。

  ③未果,寻病终。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薄:

  a动词:迫近。

  b形容词:与“厚”相对。

  ①薄如钱唇

  ②薄暮冥冥。

  称:

  a动词:著称。

  b动词:称赞。

  ①先帝称之曰能。

  ②不以千里称也。

  重:

  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

  b音zhòng,形容词:重新,再次。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辞:

  a动词:告别、离开。

  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②齐之习辞者也。

  处:

  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赐:

  a动词:赏赐。

  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①楚王赐晏子酒。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从:

  a动词:听从。

  b动词:跟随。

  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

  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

  当:

  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

  b介词:对着,面对。

  c副词:一定,必定。

  d动词:应当。

  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

  ①当世无双。

  ②当春乃发生。

  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

  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道:

  a名词:作为、行为。

  B通“导”,引导。

  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得:

  a动词:得到。

  b动词:适合,中意。

  c动词:能够。

  ①卖炭得钱何所营?

  ②卒得五千金。

  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

  点:

  a动词:征。

  b检阅。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沙场秋点兵。

  毒:

  a动词:度过、越过。

  B音dúo,动词:估计。

  ①若毒之乎。

  ②呼嘘毒疠。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度: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B音dúo,动词:估计。)

  法:

  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

  b名词:谋略、策略。

  ①世传其兵法。

  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

  方:

  a名词:方圆。

  b副词:正(好)、正要。

  ①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今方来,吾欲辱之。

  复:

  a副词:再、又。

  b恢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④更若役,复若赋。

  赋:

  a动词:抒发。

  B动词:征收、敛取。

  C名词:赋税。

  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岁赋其二。

  ③更若役,复若赋。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负:

  a动词:背、以背载物。

  b动词:依仗。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负其异与众也。

  更:

  a动词:改变,更换。

  b名词:夜里计时单位。

  c副词:因gèng,更加。

  ①三更半夜。

  ②子能更鸣。

  ③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④更若役,复若赋。

  ⑤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顾:

  a动词:回头看。

  b动词:拜访,探望。

  c副词:难道,反而。

  ①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故:

  a名词:缘故,原因。

  b形容词:老、旧。

  c连词:所以,因此。

  ①鸠曰:“何故?”。

  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故直使楚矣。

  ④公问其故。

  ⑤故自号曰醉翁。

  ⑥故为之之说。

  ⑥彼竭我盈,故克之。

  ⑦故逐之。

  ⑧西出阳关无故人。

  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观:

  a动词:看。

  b名词:景观,景色。

  c动词:考察。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④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⑤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归:

  a动词:回,返回。

  b归依。

  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规:

  a名词:原形。

  b动词:计划。

  ①圆规。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国:

  a名词:都城、京城。

  b名词:诸侯国。

  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a名词:都城、京城b名词:诸侯国)

  果:

  a副词:果然、果真。

  b动词:实现。

  c名词:果实。

  ①魏果去邯郸。

  ②未果,寻病终。

  号:

  a动词:取别号。

  b动词:呼啸。

  c动词:称。

  ①故自号曰醉翁。

  ②阴风怒号。

  ③齐号为怯。

  和:

  a动词:伴着。

  b形容词:安乐、和睦。

  c形容词:和暖。

  d动词,音huò:拌和,混合。

  ①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

  ③若春和景明。

  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会:

  a动词:回合、聚会。

  b动词:适逢,正赶上。

  ①会宾客大宴。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火:

  a名词:火。

  b用作状语:译为“用火”。

  c用作动词时,译为“用火烤”。

  ①持就火炀之。

  ②火烧令坚。

  ③再火令药熔。

  及:

  a动词:到、至。

  b动词:接触到。

  c动词:比得上。

  d连词:和。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鞭长莫及。

  ③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疾:

  a名词:病。

  b动词:通“嫉”,妒忌。

  c形容词:快速。

  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③讳疾忌医。

  ④风疾知劲草。

  骑:

  a名词:两个事物的当中。

  b动词:音jiàn,夹杂。

  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翩翩两骑来是谁。

  间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见:

  a动词:拜见、谒见。

  b动词:通“现”,显露。

  c动词:看见。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②见楚王,王曰:“……”。

  ③曹刿请见孙膑以刑徒阴见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④风吹草低见牛羊。

  将:

  a名词:将领、将军。

  b动词:率领。

  c动词:使……做将领。

  d动词:持、扶。

  e副词:将要、快要、打算。

  ①子将安之。

  ②晏子将使楚。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公将鼓之。

  ⑤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威王欲将孙膑。

  ⑧齐使田忌将而往。

  ⑨于是乃以田忌为将。

  进:

  a动词:推荐。

  b动词:到朝廷做官。

  ①于是忌进孙子于齐王。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

  景:

  a名词:景物、景致。

  b名词:日光。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就:

  a动词:靠近。

  b动词:完成。

  ①瞬息可就。

  ②持就火炀之。

  居:

  a动词:居住。

  b动词:处,在某一地位或地方。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面山而居。

  ③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具:

  a动词:齐备、准备好。

  b副词:通“俱”,全、都。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具答之。

  ③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绝:

  a动词:完全没有。

  b动词:断绝。

  c形容词:陡峭的、无路走的。

  d形容词:独特、独一无二。

  ①以为妙。

  ②群响毕绝。

  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君:

  a代词:妻子对丈夫的尊称。

  b代词:古代对主人、对上司的`尊称。

  c代词:彼此相称,或自指。

  d代词: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通称,后指君主制国家元首。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空:

  a副词:白白地。

  b动词:消失,消散,没有了。

  ①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乐:

  a形容词:快乐。

  b作动词用。

  c使用用法,“感到……快乐”、“以……为快乐”。

  ①此乐何极。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疠:

  a名词:瘟疫、疫气。

  b名词:恶疮。

  ①呼嘘毒疠。

  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临:

  a动词:面对、面临。

  b介词:靠近、从高处往下看。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渐近临之。

  ③把酒临风。

  虏:

  a动词:俘获。

  b名词:俘虏。

  ①壮志饥餐胡虏肉。

  ②虏太子申以归。

  履:

  a名词:鞋子。

  b动词:替……穿鞋。

  ①直堕其履圯下。

  ②父曰:“履我!”。

  ③因长跪履之。

  ④良业为取履。

  ⑤下取履。

  妙:

  a形容词:奇妙。

  b名词:妙处。

  ①众妙毕绝。

  ②以为妙绝。

  名:

  a名词:名字、名称。

  b动词:说出。

  c动词:命名。

  d名词:名声。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命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④此“双龙”之名所由起。

  命:

  a名词:命令、指示。

  b名词:命运。

  c动词:派遣。

  ①其命使各有所主。

  ②太医以王命聚之。

  能:

  a形容词:能干,有才能。

  b动词:能够。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先帝称之曰能。

  年:

  a名词:十二个月为一年。

  b名词:年纪、岁数。

  ①年且九十。

  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平:

  a动词:铲平、削平。

  b形容词:平坦。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行:

  a动词:行走。

  b名词:行列。

  c名词:品德。

  ①必能使行阵和睦。

  ②行者休于树。

  ③性行淑均。

  期:

  a动词:约会、约定。

  b期限。

  ①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②与老人期,后,何也。

  ③暮见火举而俱发

  轻:

  a动词:到尽。

  b形容词:完、尽、穷尽。

  c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

  d形容词:贫困。

  ①素悍勇而轻齐。

  ②尔安敢轻吾射。

  ③轻兵锐卒。

  ④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穷:

  a动词:到尽头。

  b形容词:完、尽、穷尽。

  c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

  d形容词:贫困。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其乐无穷也。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④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a动词:到尽头b形容词:完、尽、穷尽c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d形容词:贫困)

  去:

  a动词:离开。

  b动词:距,距离。

  c动词:表示动作趋向。

  d动词:除掉、去掉。

  ①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②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③去死肌,益三虫。

  ④父以足受,笑而去。

  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⑥挈妻子而去之走。

  ⑦魏果去邯郸。

  ⑧攧不可去。

  却:

  a动词:退,退回。

  b动词:完成。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攘:

  a动词:偷、窃。

  b动词:排斥、排除。

  ①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日:

  a名词:每天。

  b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①而乡邻之生日蹙。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乳:

  a动词:喂奶。

  b名词:乳房。

  ①儿含乳啼。

  ②妇抚儿乳。

  辱:

  a动词:侮辱。

  b名词:耻辱。

  ①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②今方来,吾欲辱之。

  色:

  a名词:脸色。

  b名词:色彩,色泽。

  ①富者有惭色。

  ②满面尘灰烟火色。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善:

  a动词:善于、擅长。

  b动词:赏识。

  c名词:善事、善言。

  ①为善的受贫穷更短命。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④京中有善口技者。

  ⑤田忌善而客待之。

  身:

  a名词:身体。

  b名词:自己。

  c动词:宛曲地说“死”。

  ①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②身上衣裳口中食。

  请:

  a动词:请让,请允许。

  b动词:请求。

  ①曹刿请见。

  ②战则请从。

  然:

  a连词:但是,可是。

  b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的样子。

  c代词:这样。

  d动词:认为……对、认为……正确、对,正确。

  ①则弛然而卧。

  ②若听茶声然。

  ③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④满座寂然。

  ⑤康肃忿然曰。

  甚:

  a形容词:厉害。

  b副词:很、极。

  ①孰之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闻崖上有声甚厉。

  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④言之,貌若甚戚者。

  胜:。

  a动词:胜过、超过。

  b动词:禁受得住,能承受。

  c形容词:优美的。

  d形容词:胜利。

  ①高处不胜寒。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生:

  a名词:生活b动词:活、活着、生存。

  c动词:生长。

  d使动用法:让……活下去、使……活下去。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③赢得生前身后名。

  ④可怜白发生。

  师:

  a名词:师傅。

  b名词:军队。

  c动词:学习、效法。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②读此则为君王师矣。

  实:

  a名词:果实。

  b形容词:作名词:诚实的大臣。

  c副词:实际。

  ①名存实亡。

  ②其实味不同。

  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时:

  a名词:时间。

  b副词:经常,按一定时间。

  c副词:按时、到时候。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②学而时习之。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

  食:

  a名词:食物。

  b动词:吃。

  c动词:通“饲”,喂养。

  ①此率兽而食人也。

  ②身上衣裳口中食。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④谨食之,时而献焉。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使:

  a动词:派、派遣。

  b动词:出使。

  c名词:使者。

  ①晏子使楚。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

  ③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④使齐军明日为十万灶。

  ⑤齐命使各有所主。

  ⑥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始:

  a副词:才,刚。

  b副词:最初。

  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市:

  a名词:集市、市场。

  b动词:交易、做买卖。

  ①东市买骏马。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一人去为市。

  ④昨日入城市。

  ⑤若所市于人者。

  二、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学习技巧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1

  语文的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

  (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④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一、表示疑问

  ①何以?(凭什么?)

  ②何所?(所是什么?)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

  ⑤孰与?(与比,哪个更?)

  ⑥独耶?(难道吗?)

  二、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吗?)

  ⑧非欤?(不是吗?)

  ⑨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只罢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该不吧?)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

  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做好预读课文

  第一步,粗读——扫除障碍。

  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中的“汤”(shāng)容易读错,当“水流大而急”讲。“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当“昏暗”讲, 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细读——找出问题。

  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试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读,提出疑难问题。例如,预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文章为什么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呢?”并在句子下面画一道线,打上一个“?”号,等上课时,带着这个疑问用心听老师讲解,那时,会很快明白的。当然,预习时,千万别忘了研读每课前的“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尝到学习的快乐,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也能对答如流了。

  八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2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 ,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3

  《劝 学》

  一、 通假字

  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6.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

  8.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9.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二、 古今异义

  1.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帮凶)

  2. 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

  三、 词类活用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

  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

  四、 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7.輮以为轮(省略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五、重点字词解释

  1.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

  3. 輮使之然也(然:这样)

  4.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5.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

  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

  8.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

  9.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

  六、一词多义

  1、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

  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

  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

  2、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

  ③以为妙绝(极)

  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3、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4、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5、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望)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6、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听见)

  ②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名誉)

  七、翻译句子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又晒干了,不再直了,这是因为人使它弯曲变成这样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一会儿所学的`东西收获大。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具备了。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聚半步,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办法;不积集小的流水,没有用来汇成江海的办法。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中途停止雕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放弃地雕刻,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4

  一、 通假字

  1.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无,毋,不要)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无,毋,不要)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

  4. 涂有锇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

  二、 词类活用

  1.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名作动,击鼓)

  2.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作动,种植)

  3.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作动,归罪)

  4.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

  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作动,称王)

  三、 重点字词解释

  1.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2.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内凶亦然(亦然,也是这样)

  3.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无如,不如,比不上)

  4.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5. 王好战,请以战喻(好:喜欢;请:请允许我)

  6.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之:助词,无义;既:已经。)

  7.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兵:兵器,武器;或:有的人)

  8.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走:逃跑)

  1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1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时:季节)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学校;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1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负戴:背着东西,顶着东西)

  1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人食:吃人吃的东西;检:约束)

  1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17.非我也,岁也(岁:年成)

  1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异:区别)

  四、 古今异义

  1.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古指黄河;今指一切河流)

  2.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走:古义跑,今:行走)

  五、 一词多义

  1.数A、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屡次shuò)

  D、数罟不入洿池(数cù:密)

  2、发A、百发百中(发射)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调,派遣)

  C、涂有锇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

  3、直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

  C、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

  4、兵A、非我也,兵也(兵器)

  B、穷兵黩武(战争)

  C、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D、草木皆兵(士兵)

  5、胜A、驴不胜怒,蹄之(能忍受)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E、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六、 文言句式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宾短语后置)

  2.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宾短语后置)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宾短语后置)

  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5.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宾短语后置)

  七、 翻译句子

  1.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译: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2.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译:黄河以北遇到饥荒,就迁移他的百姓到黄河以东,迁移他的小米到黄河以北。

  3.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别国的'政治,比不上我用心。

  4.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译: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5.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

  6.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7.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8.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9.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然后说不是我杀死的,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5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1.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2.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4.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诸郎中执兵

  5.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7.断其左股

  7.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6-12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7-13

【经典】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9-03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7-23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荐)07-13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03-08

(必备)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9-02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集合]09-03

高三语文重要文言文知识点06-03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