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精选1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文言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文言文 1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中国古代以耕读为国家之本,工商为末,所以“舍本逐末”就是放弃耕读,从事工商的意思。所以比喻为舍本逐末。
【提要】
赵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众多治国为人之道。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评析】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古人早已悟出了民主政治的精髓,一个国家是以人民为尊贵,而非君主、统治者为尊贵的,这是近代人民主权论在远古的先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君主只是为人民所认可的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中国这种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对当时的政治家和各国首脑们认识国家的实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矫正了统治者霸权主义的国家观念,清明的领导人应该明白只有以民为贵、以民为主,才能政通人和、长治久安。
经典文言文 2
原文:
尝闻汉马援戒子有曰:“杜季良为人豪侠,父丧,致客数郡。吾爱之敬之,不愿汝曹效之。”因举画虎为喻。唐柳玭戒子有曰“门第高,可畏不可恃,一或失检,得罪重于他人。”呜呼,两公真格言哉!
余观吴中如王元美家,世列卿贰,盖鼎族也。延陵秦方伯耀、云间乔宪长懋敬,俱号名阀。当乙未岁,吴人以关白①未靖,不时传警,在位者皆谨备之,而元美季子士骕、耀弟秦灯、懋敬子相,俱自负贵介,又骕能文章,灯善谈,乔善书翰,各有时名,彼此相往来,出入狭斜,酒中大叫,傍不目人。适遇海警,尽攘臂起若将,曰:“我且制倭,我且侯,我且立无前功者。”其时奸人赵州平窜身诸公子间,与纳交,引以自重。每佩剑游酒楼博场,皆与诸公子俱,一时无不知有赵州平也者。乃泛泛投刺富人大家,曰:“吾曹欲首事靖岛寇,贷君家千金为饷。”富人惧焉,或贷之百金、数十金乃去;不贷者,辄目摄曰:“尔为我守金,不久我且提兵剿汝家,汝金非我有,谁有耶?”盖意在得金,姑为大言骇若辈。诸富人见其交诸公子,又常佩剑出入,以为必且帅其党鱼肉我,夺我金也,轰言赵州平、王、秦、乔诸公子将为叛。事闻巡抚朱鉴塘,檄有司分擒之,闻于朝,曰:“是将叛。”又曰:“是为妖言。”然鞫之皆无实。其后论赵州平、秦灯死,士骕戍,乔配。已而江南人言其无实,以为冤,竟成疑狱,久系。士骕家有厮养名胡忠者,善说平话,元美酒酣,辄命说解客颐。忠每说明皇、宋太祖、我朝武宗,辄自称“朕”,称“寡人”,称人曰“卿等”,以为常,然直戏耳。士骕每携忠酒楼,胡作此等语,座客皆大笑,而闾阎乍闻者,辄亦曰:“彼且天子自为?”以是并为骕罪,至收之,囹圄之。此其情固非真,目之叛、目之妖言固过,然亦由士骕等自恃高门大阀交游非类,以至于此。若能如马援所云无效季良,如柳玭所称毋恃门第,恂恂自守,杜门谢客,图史自娱,宁至受意外之祸如此哉?余固记之,以戒士大夫子弟轻交游媒祸如士骕辈者。
【注】①关白:日本平安时代的官名,此处代指倭寇。
译文:
曾经听说汉代的马援告诫儿子有说:“杜季良为人豪爽侠义,父亲死了,使数郡的门客(前来吊丧)。我敬爱他,(但)不希望你们效仿他。”(马援)趁机拿画虎类犬作比。唐代柳玭告诫儿子有说:“门第显贵,令人畏惧不能够依靠,一旦有的人失掉了约束,获罪比别的人重。”哎,两位说的真是至理名言啊!
我观察吴中像王元美家,世代列为二等公卿,可以算是显赫的家族。延陵方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为一方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秦耀、云间宪长(朝廷最高监察机关的高级官吏)乔懋敬,都称得上名门。在乙未年,吴地因为倭寇没有平定,时不时地传来警讯,当政者都谨慎地防备他们,可是王元美最小的儿子王士骕、秦耀的弟弟秦灯、乔懋敬儿子乔相,都倚仗出身尊贵,加之王士骕擅长写文章,秦灯善于论说,乔相善于文墨,在当时都各有名气,彼此间互相来往,(一起)出入花街柳巷,在酒肆中大呼小叫,旁若无人。(他们)恰巧遇到海上的警讯,都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像将领一样,说:“我将要制服倭寇,我将要封侯,我将要立前人没有立的功劳。”那个时候,奸人赵州平在这几位公子身边奔走,与(他们)交往,拿这个来使自己地位变得尊贵。(赵州平)每每在酒楼赌场佩剑游荡,都与诸位公子一起,一时间没有不知道有赵州平这个人的。(他)就大量地向大富之家投递名帖,说:“我们打算首先要做的是平定倭寇,从您的`家里借出千金作为粮饷。”富人畏惧他,有的借给他百金、数十金(他)才离开;不借给他的人,(赵州平)就瞪眼睛威慑(他们)说:“你替我看守钱财,不久我将带兵剿灭你家,你的钱财不归我所有,归谁呢?”(赵州平)大概是想得到钱财,姑且说大话吓唬这些人。众富人看到他和众公子结交,又常常佩剑出入,认为(他)一定将率领他的党羽鱼肉他们,夺走他们钱财,大声扬言赵州平、王、秦、乔等众公子将要反叛。事情传到了巡抚朱鉴塘耳朵里,(巡抚)給有司下文书分别擒拿他们,向朝廷上报,说:“这说明(他们)将要反叛。”又说:“这是妖言惑众。”可是审讯他们都没有证据。后来判定赵州平、秦灯死罪,王士驌戍边,乔相被发配。不久江南人说他们没有反叛的实据,认为是冤狱,(此案)最终成了疑案,(他们)长时间被羁押在狱。王士驌家有个小厮名叫胡忠,善于说平话,王元美喝酒正喝到畅快时,就命(胡忠)说平话取乐客人。胡忠每每说到明皇、宋太祖、我朝的武宗时,就自称“朕”,称“寡人”,称别人为“爱卿等”,习以为常,这只是做戏罢了。王士驌每次带胡忠到酒楼,胡忠说这样的话,在座的客人都大笑,可是里巷中刚一听到的人,就说:“他打算自己做天子吗?”(巡抚)因此(将这些)归并到王士驌的罪行里,以致抓捕他,关进牢狱。这种情形本来就不是真的,把他们看做反叛者,把他们看做妖言惑众者本来是过分了,然而也是因王士驌等人自己倚仗显赫的出身与品行不足的人交往,才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能像马援所说的不要效仿杜季良,像柳玭所说的不要倚仗出身,谨慎地坚守自我,闭门谢客,看史书自娱自乐,难道会像这样遭受意外的祸患吗?我因此记下这件事,来告诫那些像王士驌等人一样随便地交往招致祸患的士大夫子弟。
经典文言文 3
原文: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译文: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他的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象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一天治得好,用药草才可。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
经典文言文 4
时维八月,酷暑难耐。余闷于家中近三十日,苦闷无比。吾母不忍余常闷于家中,故允余出门游玩半日,余欣喜不已。临行在即,吾母告余曰:末多管闲事也!
余烂游于街中,漫无目的,犹如游魂野鬼一般,孤独无奈。近视街中,人流耸动,车水马龙,然余皆陌生也。续走于街,忽见一网吧,美名其曰:缘。余徘徊门外,终因好奇而踏入门中。却见室内朦胧模糊,烟雾缭绕,蚊虫翱翔,姿态悠然。其间烟草味,香水味,味味刺鼻;键盘声,咒骂声,声声震耳。余虽有众多不满,然余仍付款,寻位而坐。呜呼,既来之,则安之!
少时,余惊见临位一佳人坐,芳龄约为二十,面色清秀。余惊艳无比,感慨不悔此行,竟能遇上如此俏丽佳人。然此女口含烟草,吞云吐雾,怡然自得。顷刻,余欣赏之心,便已荡然无存。烟味刺鼻,余不忍此味,要女掐烟灭火,却招徕一阵臭骂。余不由感慨:唯有小人与女人难养也!盖古之圣人之先见也。少焉,余便愤然离开那与世隔绝之所,即出,犹如重见天日一般。呜呼,故余又为街中游魂!
游于街中,见路上行人,行色匆匆,皆面色憔悴,仿佛失魂一般。辗转它街,却见远处,围人无数,不时有人加入。余好奇心盛,故亦加入其中。费九牛二虎之力,终挤入众人之中。却见一老妪伏坐于地,神色痛苦,问其呻吟之声,煞是可怜。众人切切私语,余不忍,欲上前扶妪,妪不从。余无奈做罢,故做鲁迅先生笔下之看客也!再见妪旁青年,神色慌,手足无措,大呼冤枉,然无人会,余亦不信。当斯之时,青年进退狼跋,愿为妪寻医,妪亦不从,要财了事。青年无奈,付款驾车而走。少间,妪起而走,箭步如飞。众人不欢而散,余楞当场,心中愤慨无比。
呜呼哀哉!世间之冷暖,多由众人共携手,又岂是一人之力?天下闲事众多,吾一人岂能皆管之?嗟呼,正如吾母所言,非吾不愿管闲事,然人心难测也!
经典文言文 5
「原文」
儆舟
刘禹锡
刘子浮于汴,涉淮而东。亦既释绋纚,榜人告予曰:“方今湍悍而舟盬,宜谨其具以虞焉。”予闻言若厉,由是袽以窒之,灰以瑾之,奭以干之。仆怠而躬行,夕惕而昼勤。景霾晶而莫进,风异向而湍止。兢兢然累辰,是用获济。偃墙弭棹,次于淮阴。于是,舟之工咸沛然自暇自逸,或游肆而觞矣,或拊桥而歌矣。隶也休役以高寝矣,吾曹无虞以宴息矣。逮夜分而窾隙潜澍,涣然阴溃。至于淹箦濡荐,方猝愕传呼,跣跳登丘,仅以身脱。目未及瞬,而楼倾轴垫,圮于泥沙,力莫能支也。
刘子缺然自视而言曰:“向予兢惕也,汩洪波而无害;今予宴安也,蹈常流而致危。畏之途果无常所哉!不生所畏而生于所易也。是以越子膝行吴君忽,晋宣尸居魏臣怠,白公厉剑子西哂,李园养士春申易,至于覆国夷族,不可儆哉?福,祸之胚胎也,其动甚微;倚、伏之矛楯也,其理甚明。困而后儆,斯弗及已。”
「译文」
刘某在汴河上乘船,经过淮河往东边去。就在解船缆绳的时候,船夫告诉我说:“现在的河水湍急而这船不结实,应该小心(检查)每件器具以防备万一。”我听到这话觉得很严峻,于是用旧棉絮堵塞(船的缝隙),用灰泥涂堵(船的缝隙),舀干船(中的积水)。仆人懒惰懈怠了我就亲自动手,晚上高度警惕白天勤维护。日光昏暗就不冒然前进,风有异样就赶紧停住。战战兢兢小心地(走了)几天,这样才得以安全渡过。放下桅杆停住划浆,停泊在淮阴。到这个时候,船夫都非常悠闲自在,有的'闲逛于酒馆喝酒,有的拍击桥栏唱歌。仆人们休息劳工们安心睡觉,我等没什么担忧就安心休息。到夜晚缝隙慢慢地被渐渐浸湿,(封堵的地方)涣散开来并且崩溃。以至于席子被淹睡垫被浸湿,这才仓促惊愕互相呼喊,赤着脚跳起来登上岸,只能是人逃脱了。眼睛还没来得及看清的瞬间,就船楼倾倒船身下沉,坍塌于泥沙之中,没有能力再保住船了。
刘某遗憾地看着自己道:“原来我小心在意,在大浪中航行也没事,如今我安心休息,处在寻常的水流中却陷入危境。危险的情况的确没有确定的地方啊!不发生在害怕发生的地方却发生在平静的地方。所以越王勾践下跪爬行吴王夫差就忽视了他,司马懿装病成所谓“尸居余气”的等死样子曹爽懈怠而被他暗算,白公胜终日磨剑等待机会报仇子西却蔑视地讥笑但最终被白公所杀,李园豢养武士矢志杀春申君而春申君小视他最终被李园所派人杀死,至于亡国灭族的大事,不值得警醒吗?福,是祸患它萌芽的时候,它的动静是细微的;偏激(傲慢)、俯就(谦卑)是一对矛盾,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陷于困境后才警醒,已经来不及了。”
经典文言文 6
吾尝终日不食,忙于案牍之文章,批阅于草卷之纰漏,遂不得平生鸿鹄之志,但求浩然正气流于心间。
师者,清贫也,无私无畏也。不求文达于世,誉满金屋。更不屑于权衡交错,左右逢源。既择业于此,又岂能玩忽职守,荒废业务乎?每思此事,战战兢兢,三省于白昼。今入行三载,执教育人,近乎一千多个日夜,透彻天下父母之心酸,养儿育儿之不易,常现不肖之子,诋毁于众人面,更有甚者,以死之要挟。又观他母泣涕失声,苦水无人道而,肝肠寸断。每见此景此情,颇多感触,为母言传,家族礼制,不可破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子可气,不通人情世故,胸无理智,不学无术,荒废学业于行乐之间,不觉身体发肤,受至于母,恩深似海之孝行。吾出生于寒门,系于僻静乡野之间,少时,不通人情,荒废学业,母常棍棒附之,遂想不为亲生,逆叛纵生,母而忧叹,夙夜不寐,常以泪而洗面。后背井离乡,寄人篱下,饱受世俗冷暖,亦有讥笑迫害,那时,母常抱吾以倾诉,却无力于世态炎凉。余不忍母之悲苦,痛下决心,致力于诗书漫卷。不想今日,十年寒窗,一朝为师,上不足以报母之受命之恩,使其荣华。下不足以富妻儿生活以小资,惭愧难当。哀哉!
授业之间,倾尽所有,不敢怠慢;常依好学辗转于高士之间,徘徊于鞭策之长乎。朝看旭阳于彩霞,幕伴困倦已至亥。三尺讲台名其志,朱笔书写情与义,甘于清贫于陋室,挥笔丹青以育人,上观国策烂于胸,传业授道;下释疑难于案首,一丝不苟。专攻数载,功名未就,漂泊于三里城郭,邀距乡土百二十里。观危楼高耸,无余半点片瓦,现栖身于他屋,每每此事,拙妻劝之,吾等汗颜!又恰逢亲戚朋友,杯觥交错间,欲助接济,囊中羞涩,羞煞旁人,不予来往。师者,清贫也!哀哉!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沐浴清贫以壮志,栽育梨花满庭芳。我心浩然之气,汇鸿鹄之流,天地倒悬,不改其志。师者,清贫也,亦无私无畏也!
经典文言文 7
吾名春灵,豆蔻年华,蜀中叙州人也。于戊子仲春坠地,名亦取自于此也。吾之姓为姚,尝有人唤吾为桃。吾提及此事于欣雨,欣雨欣然复唤之,道此乃佳名也。
吾乃族中幼女也,故自小倍受兄姊疼爱。幼亦顽皮,堂兄邀吾至其家,于是吾乃独出觅食,夜半不归。母甚怒,然后邀吾食笋也。
如今吾已长成,性沉静亦活泼。素有闲情雅致,摆花弄草,煮水烹茶,然与草木无缘,所养草木皆一一凋零。甚爱板桥书画,清洁高雅,亦苦求“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时寒”之境界。
吾无甚济世之才,却有鸿鹄之志。然性懒惰,偏于安逸也。母常训之。今得改善,望以学济国,勤于此焉。亦愿此后学有所成,志有所报,不恍惚淌过此后春秋。
今母甚忙,吾闲暇之余常助其照顾幼孙,吾更独立也。然交谈少,始存沟壑误会焉,愿此后亲甚今朝。
经典文言文 8
文言文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其本之也?考天鬼之志,圣王之事;于其原之也?徵以先王之书;用之奈何?发而为刑。此言之三法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忘。我所以知命之有与亡者,以众人耳目之情,知有与亡。有闻之,有见之,谓之有;莫之闻,莫之见,谓之亡。然胡不尝考之百姓之情?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赏有也。若以百姓为愚不肖,耳目之情,不足因而为法;然则胡不尝考之诸侯之传言流语乎?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有闻命之声,见命之体者乎?则未尝有也。
然胡不尝考之圣王之事?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阻。若此,则乱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为不然,昔者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此世不渝而民不改,上变政而民易教,其在汤、武则治,其在桀、纣则乱。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则岂可谓有命哉!夫曰有命云者,亦不然矣。
今夫有命者言曰:我非作之后世也,自昔三代有若言以傅流矣,今故先生对之?曰:夫有命者,不志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也?何以知之?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此上有以规谏其君长,下有以教顺其百姓。故上得其君长之赏,下得其百姓之誉。列士桀大夫,声闻不废,流传至今,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是故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缪其耳目之淫,不慎其心志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沈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使下不亲其上,是故国为虚厉,身在刑(人+谬的右半)之中,不肯曰我罢不肖,我为刑政不善,必曰我命故且亡。虽昔也三代之穷民,亦由此也,内之不能善事其亲戚,外不能善事其君长,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使身至有饥寒冻馁之忧,必不能曰我罢不肖,我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穷。虽昔也三代之伪民,亦犹此也,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
久矣!圣王之患此也,故书之竹帛,琢之金石。于先王之书《仲虺之告》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恶,用阙师。”此语夏王桀之执有命也,汤与仲虺共非之。先王之书《太誓》之言然,曰:“纣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阙其先神而不祀也,曰:我民有命。毋(人+谬的右半)其务,天不亦弃纵而不葆。”此言纣之执有命也,武王以《太誓》非之。有于三代不国有之,曰:“女毋崇天之有命也。”命三不国亦言命之无也。于召公之《执令》于然:“且!政哉,无天命!维予二人,而无造言,不自降天之哉得之。”在于商、夏之《诗》、《书》曰:“命者,暴王作之。”
且今天下之士君子,将欲辩是非、利害之故,当天有命者,不可不疾非也。执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是故子墨子非也。
注释
(1)此篇与《非命上》意同。
(2)由:当作“为”。
(3)于:此处通“乌”,疑问词。
(4)此句下失“或以命为有”一句。
(5)故:依孙诒让说作“胡”。对:即怼,愤恨意。
(6)桀:通杰。
(7)知:当作“疾”。
(8)厉:即绝灭后代意。
(9)用:当作“厥”,丧灭意。
(10)居:疑为“虐”。
(11)不:疑作“百”。
(12)且:通“徂”,往、去意。
(13)此句当作:“吉不降自天,自我得之。”
翻译
墨子说:“凡发表谈话、写文章的原则,不可以不先树立一个标准。如果言论没有标准,就好象把测时仪器放在转动的陶轮上。即使工匠很聪明,也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然而现在世上的真假,不能得到辨识,所以言论有三种法则。”哪三种法则呢?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怎样求言论的本原呢?用天帝、鬼神的意志和圣王的事迹来考察它。怎样推究言论呢?用先王的书来验证它。怎样把言语付之实践呢?用它来作为标准。这就是言论的三条标准。
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的认为命是有的,有的认为命是没有的。我之所以知道命的有或没有,是根据众人所见所闻的实情才知道有或没有。有听过它,有见过它,才叫“有”,没听过,没见过,就叫“没有”。然而为什么不试着用百姓的实际来考察呢:自古到今,自有人民以来,有曾见过命的形象,听过命的声音的人吗?没有过的。如果认为百姓愚蠢无能,所见所闻的实情不能当作准则,那么为什么不试着用诸侯所流传的话来考察呢?自古到今,自有人民以来,有曾听过命的声音,见过命的形体的.人吗?没有过的。
那么为什么不用圣王之事来考察呢?古时圣王,举拔孝子,鼓励他事奉双亲;尊重贤良,鼓励他作善事,颁发宪令以教诲人民,严明赏罚以奖善止恶。这样,则可以治理混乱,使危险转为安宁。若认为不是这样,古时侯,桀所搞乱的,汤治理了;纣所搞乱的,武王治理了。这个世界不变,人民不变,君王改变了政令,人民就容易教导了。在武王时就得到治理,在桀、纣时则变得混乱。安宁、危险、治理、混乱,原因在君王所发布的政令,怎能说是“有命”呢?那些说“有命”的,并不是这样。
现在说“有命”的人说:“并不是我在后世说这种话的,自古时三代就有这种话流传了。先生为什么痛恨它呢?”答道:“说‘有命’的人,不知是三代的善人呢?还是三代的残暴无能的人?”怎么知道的呢?古时候有功之士和杰出的大夫,说话谨慎,行动敏捷,对上能规劝进谏君长,对下能教导百姓。所以上能得到君长的奖赏,下能得到百姓的赞誉。有功之士和杰出的大夫声名不会废止,流传到今天。天下人都说:“是他们的努力啊!”必定不会说:“我见到了命。”所以古时三代的凶暴君王,不改正他们过多的声色享受,不谨慎他们内心的邪僻,在外则驱车打猎射鸟,在内则耽于酒和音乐,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政事,大量从事无用的事,对百姓凶暴,使下位的人不敬重在上位的人。所以国家空虚,人民亡种,自己也受到刑戮的惩罚。不肯说:“我疲懒无能,我没做好刑法政事。”必然要说:“我命中本来就要灭亡。”即使是古时三代的贫穷人,都是这样说。对内不能好好地对待双亲,在外不能好好地对待君长。厌恶恭敬勤俭而喜好简慢轻率,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至使有饥寒冻馁的忧患。必不会说:“我疲懒无能,不能勤快地劳作。”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穷。”即使是三代虚伪的人,也都这样说。粉饰“有命”之说,以教唆那些愚笨朴实的人。
圣王担忧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所以把它写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在先王的书《仲虺之告》中说:“我听说夏代的人诈称天命,宣布天命于世,所以天帝痛恨他,丧失了他的军队。”这是说夏朝的君王桀主张“有命”,汤与仲虺共同批驳他。先王的书《太誓》也这样说,道:“纣很暴虐,不肯
侍奉上帝,抛弃他的先人的神灵而不祭祀。说:‘我有命!’不努力从事政事,天帝也抛弃了他而不去保佑。”这是说纣主张“有命”,武王作《太誓》反驳他。在三代百国书上也有这样的话,说:“你们不要崇奉天是有命的。”三代百国也都说没有命。召公的《执令》也是如此:“去吧!要虔敬!不要相信天命。只有我俩而不能相互诫勉吗?吉利并不是上天降下的,而是我们自己得到的。”在商夏时的诗、书中说:“命是凶暴的君王捏造的。”
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想要辨明是非利害的原因,对于主张“有命”的人,不能不赶快批驳。主张“有命”的人,是天下的大害,所以墨子反对他们。
经典文言文 9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选自《晋书》)
【注】①久阔:久别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⑤沉疴(chénkē):久治不愈的病。
乐广曾经有一个极为亲密的朋友,很长时间没有来了。乐广问他原因。客人回答说:"上次在你这儿玩,你请我喝酒。我正要喝的时候,突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当时心里甚为厌恶。喝下去以后,我就病倒了。"
正当那个时候,乐广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去弓,那弓上用油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里猜想客人所见杯中的'蛇,也许就是这支弓的影子。于是(乐广)重倒了一杯酒,放在原先的位置上,问客人道:"你在这酒中有没有看见什么?"客人回答说:"我所看到的,同上次见到的一样。"乐广就向客人讲明了原因,使他明白杯中的蛇不过是弓的倒影。客人心中的疑团一下子解开了,久治不愈的毛病不久就好了。
经典文言文 10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经典文言文 11
塞翁失马
两汉:刘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经典文言文 12
追者,生之所持也;卓者,追之所寻也。
天父地母,予我凡躯,经劫履难,始为舞象。无寸尺之功、点滴之德,而待哺数载,每每思之,必惴惴于心。遥想初年,心怅然已。寒窗数岁,只为一朝;苦读经年,但为一役。常惶恐度之,忧思终日,如若旁落,何颜以存。然御考即至,无时以挥,殚精竭虑,犹惧不足。此念盈日,郁郁寡欢,无以为泄,甚或成疾。
过而思之,人之所求,何以为贵?万载不腐,妄加之论;千秋永存,惑众之言。唯昙花之现,或可为之。然此骤现,亦如翔天。追之乏力,逐之惘然。非愚公之志、砺杵之心无可为。
追者,易也;持者,难也;卓者,慕也。三者相较,方显持之贵也。持者,非勤无以为,非毅无以恒,非韧无以继。
勤者,万业之所基也。古之圣贤,非勤焉成?悬梁刺股,映雪捕萤,流芳千古,岂归偶然?凿壁偷光,韦编三绝,光照春秋,莫为巧焉?勤之贵,如苍木之本,根之所在。无本之木而参天者,亘古未尝闻也。源之固,而流之长,本之坚,而行之远。
毅者,立业之所备也。滴水之力,击于磐石,碎溅当场,弱势斐然。然日久岁长,前仆后继,终至穿心,用心一也。蚓之娇躯,截之即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何以为?毅也。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何以为?毅也。勃有言曰:老而弥壮,宁移白首;穷且益坚,岂坠青云?伟哉其志,大哉其毅!
韧者,辅业之所需也。去日之苦,念留于心;来日之崎,犹未可知。无韧何以为继?膑之去骨,恨绝于心,历年绸缪,桂马两役,力斩魏涓,冠绝古今。何以为之?韧也。操之终年,挫败无数,几欲殒命。然终以韧为念。世谓之奸,吾不敢苟之。无韧何以称雄?无韧何以平北?韧之贵,在于隐,非在于谋。遇劫而立,逢难而出,此之谓也。
追之于卓,形也。持之,神也。形神相依,大成者也!诚然如斯!
经典文言文 13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于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矖(xi)焉。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另一个版本:
昔有医人,自诩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驼,乃索板二,以一置于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经典文言文 14
农夫耕于田,数息(1)而后一锄。行者(2)见而哂(3)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4)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5)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6),气竭(7)汗雨,喘喘(8)焉,不能作声,且仆(9)于田。谓(10)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16)误矣!人之处事(11)亦(12)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13)服而(14)退(15)。
经典文言文 15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经典文言文 16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五日后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经典文言文】相关文章:
文言文经典08-30
经典文言文05-28
经典文言文02-27
文言文中的成语06-19
杯弓蛇影文言文01-02
励志文言文02-17
《守株待兔》文言文02-09
孔子文言文02-11
《击鼓》文言文03-02
《守株待兔》文言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