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时间:2024-09-02 11:15:35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1. 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于:从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总是。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暝:昏暗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茂盛,繁茂。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为。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一、字音

  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

  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

  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

  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赤壁赋》

  一、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泝:击空明兮泝流光(通“溯”,逆水而上)

  4、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5、举匏尊以相属樽酒杯

  二、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7、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②如怨如慕(副词,像)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①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兰亭集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凭借;实在)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万殊通(趋,往,取)

  2、由今之视昔(通犹,如同)

  三、多义词

  1、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5、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四、词类活用

  1、 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2、流觞曲水(使(水)弯曲)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4、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

  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作动词)

  6、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五、特殊句式

  1、 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

  3、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4、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

  六、难句翻译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鸿门宴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

  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

  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

  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

  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

  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

  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二、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

  三、一词多义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

  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2、如:

  ①万事如意(顺从)

  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到)

  3、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

  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

  ⑤杀人如不能举(尽)

  4、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

  5、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

  6、置: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

  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

  四、词类活用

  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

  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

  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

  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

  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

  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

  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

  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

  五、句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

  2、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

  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六、难句翻译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吞并)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2、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3、 死生亦大矣

  译: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当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5、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5

  一、一词多义

  如:

  (1)如或知尔(连词,如果)

  (2)如五六十、如会同(连词,或者)

  (3)如其礼乐(连词,表示另提一事,至于)

  (4)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去,往)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动词,比得上)

  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通“已”,停止)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5)以俟君子(连词,表目的,来)

  (6)为国以礼(介词,用)

  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

  二、通假字

  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莫,通“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4、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

  三、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

  2、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3、风乎舞雩(风:名→动,吹风、乘凉)

  4、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四、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1)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这一句还是省略句)

  (2)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

  (3)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

  (4)尔何如(即,尔如何)

  2、状语后置句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浴乎沂,风乎舞雩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为国以礼

  五、注释:

  能:动词,能做到,胜任

  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会盟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愿意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6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 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 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词类活用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无论高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知道文章的停顿,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象这样罢了。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7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

  2、与、其、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应当;你的)

  3、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近牢告庙(一般属官)

  4、负、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背;等到)

  5、相:君臣相顾(相对)

  6、至于:至于誓天断发(以至于)

  7、抑: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

  8、损:满招损,谦得益(损失)

  9、逸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乐)

  10、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从)

  11、举:举天下之豪杰(所有的)

  二、一词多义

  1、与:

  ①与尔三矢(给)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吗)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替)

  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

  ⑤原庄宗这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得之者,可以知之矣(和)

  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辅助,结交)

  2、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秦以归梁(投靠,归顺)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也(投靠,返回)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

  ④若水之归下也(会聚)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回家)

  3、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

  ③以乱易整,不武(代替)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4、告: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禀告,报告)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

  三、词类活用

  1、函: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2、夜:一夫夜呼(名作状,在夜里)

  3、东:仓皇东出(名作状,向东)

  4、兴、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动词使动,使……兴盛;使……灭亡)

  四、句式

  1、盛以锦囊(介宾结构后置)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宾结构后置)

  3、而告(之)以成功(省略句)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五、难句翻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译:国家兴与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推究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种道理了。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译:庄宗后来用兵,就派一个一般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领取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它向前奔跑,等到胜利归来,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4、满招损,谦得益。

  译: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国家灭亡。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译:祸患常从微小的事积累起来,而才智勇气多被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8

  文学常识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9

  《归去来兮辞》

  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

  《滕王阁序》

  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陈情表》

  夙遭闵凶悯臣孤弱零丁孤苦门衰祚薄期功强近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逮奉圣朝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陨首具以表闻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奉诏奔驰刘病日笃伏惟犹蒙矜育特为尤甚历职郎署不矜名节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陛下报养皇天后土鉴矜悯愚诚庶刘侥幸生当陨首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5

  文学常识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0

  背诵方法指导: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勾画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

  对于某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给它们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在答题时可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保证万无一失。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1

  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例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但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

  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比:类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汇编。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9、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0、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wéi)”。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11、会试,又称“春闱”或“春试”或“礼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在乡试次年三月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

  12、殿试:是科举制级别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明清开始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前三名分别为状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13、《离骚》:《楚辞》的代表作,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备注:《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我国古代最长的爱情抒情诗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14、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千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无韵—没有《离骚》拥有的韵律,因为《史记》是散文,不需要押韵。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2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呓yì语 hō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曳yè屋许hǔ许声 几jī欲先走 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2)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3)少顷:一会儿。 (4)既而:不久,紧接着。

  (5)妇抚儿乳 抚:抚摸,安慰。乳:喂奶。 (6)众妙毕备 毕:全、都。

  (7)未几:不久。 (8)意少舒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10)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1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2)奋袖出臂 奋:畅起、举起。

  (13)两股战战 股:大腿。 (14)几欲先走 几:几乎。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凡所应用,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但”“坐”等词语。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点拨:重点理解“绝”等词语。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

  点拨:重点理解“奋”“股”“战战”“几”等词语。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点拨:这句话形容声音之杂。)

  三、文学(文体)常识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 词语解释:P140 2、4、8、9;P141 1、6、10、17;P142 1、3、5、6、7、8、9、10、11

  ◇ 通假字:“坐”通“座”

  ◇ 词类活用:宴(举行宴会)、妇抚儿乳(喂奶)、名(说出)

  ◇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213 五至九

  1.侧面描写(第2-4段最后一句)、正面描写(第2-4段 其余部分)

  2.P143 课后练习二、三、四(答案见《三点一测》P215 十三)

  3.时间线索:少顷—既而—当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3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状,像席子一样)

  2、蒙:惠言语、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承接)

  3、因:惠言语、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4、举: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5、敲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6、却:却匈奴七百余里(击退)

  7、隳:隳名城,杀豪杰(毁坏)

  8、蹑足:蹑足于行伍之间(用脚踏地)

  9、揭:揭竿为旗(举)

  10、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高,强)

  11、度、絜:试使山东之国与陕西省涉度长絜大(用尺量,衡量)

  12、爱: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珍惜)

  13、殊俗: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地方)

  14、谪戍: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被征发戍守边疆)

  15、余烈: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

  16、鞭笞: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名作状,用鞭子、竹板打)

  17、作难: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起事,起义)

  二、通假字

  1、合从帝交,相与为一(通纵)

  2、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

  3、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

  三、一词多义

  1、制:

  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指挥)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③用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④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缝制)

  2、亡: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3、利: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

  ③信臣精卒利兵而谁何(锋利)

  4、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5、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遗留下来的东西)

  ③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

  ④是以先帝拔以遗陛下(wi给予)

  6、度: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制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du计算,量)

  ③万里赴戎机,并山度若飞(越过)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du揣度)

  四、词类活用

  1、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作名,坚固的地方)

  2、席、包:有度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状,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

  3、斗:外连衡而斗诸侯(使动,使斗)

  4、南、西: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名作状,向南,向西)

  5、约:于是从散约败(动作名,条约)

  6、鞭笞: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名作动,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7、却: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使退却)

  8、弯: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形容词使动,使弯)

  9、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作动,愚弄)

  10、弱:以弱天下民(形容词使动,使削弱)

  11、固:自以为关中之固(形作名,坚固的地方)

  12、瓮、绳: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作动,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13、贤:非有仲尼墨翟之贤(形作名,贤能的人)

  14、云、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作状,像云一样,像影子一样)

  15、序、朝: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作动,引,招致;朝:名词使动,使来朝见)

  五、难句翻译

  1、振长策而御海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译:高举长长的鞭子,用武力来统治各国;吞并东西二周,灭亡各个诸侯。

  2、然后践华山为城,因河为池。

  译:这样以后,凭着华山当做城,就着黄河当做护城河。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响应,(许多人)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不施行仁政,攻和守的形势变了。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4

  1.作助词

  ⑴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或不译。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②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③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⑵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⑶定语后直的标志。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石之啌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用在句中表示判断,常与一也呼应,构成者也的判断句式,一般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作语气助词

  ⑴用于句中表提顿或判断。不必译出。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⑵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可译的或不译。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⑶用于陈述句末表陈述结束。 译为的或不译。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5

  必修五语文两篇文言文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

  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

  《滕王阁序》

  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内亲外戚

  2.情话:知心话

  3.来者:未来的事情

  4.征夫:行人

  5.扶老:手杖

  6.风波:指战乱

  7.人事:指做官

  8.去留:指生死

  9.寻:不久

  11.交:交互,都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2.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生活

  (三)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幼儿,儿童

  (四)使动用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安乐

  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将要。)

  ②《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

  hang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名词,辈分。)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泛指军队。)

  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动词,开弓,拉弓。)

  ②相如引车避匿(动词,牵,拉,引。)

  ③引壶觞以自酌(动词,拿来,取来。)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召请,召引。)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避开,退却。)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动词,引用,援引。)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名词,前言,序文。)

  3.乘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动词,顺着,顺随。)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动词,骑,坐,驾御。)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介词,凭借,趁着。)

  shèng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4.策

  ①执策而临之(名词,竹制的马鞭。)

  ②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册”,记录。)

  ④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名词,计策,计谋。)

  5.审

  审容膝之易安(动词,明白,知道。)

  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动词,随从,顺从。)

  ②如土委地(动词,散落,堆积。)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动词,托付。)

  7.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动词,留恋,爱惜。)

  ②则有去国怀乡(动词,怀念,想念。)

  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名词,心情。)

  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动词,心中藏着。)

  ⑤汝姊在吾怀(动词,胸前。)

  ⑥怀其璧,从径道亡(动词,揣着。)

  五、重要虚词

  8.而

  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③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

  ④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

  ⑤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

  9.之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助词,取独

  ②恨晨光之熹微助词,取独

  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的

  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往

  ⑥求之靡途代词,它

  ⑦公田之利助词,的

  ⑧会有四方之事助词,的

  ⑨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10.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用法相当于“而”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来

  ⑤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承接

  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⑦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⑧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

  ⑨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⑩耕植不足以自给连词,用来,来

  ⑾诸侯以惠爱为德介词,把

  ⑿家叔以余贫苦连词,因为,由于

  ⒀策扶老以流憩连词,相当于“而”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二)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将有事于西畴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问征夫以前路

  2.宾语前置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③乐夫天命复奚疑

  ④皆口腹自役(代词“自”作宾语前置。说明:这只能作为一说。)

  (三)被动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②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四)省略句

  ①寓形(于)宇内复几时?(省介词“于”)

  ②稚子候(于)门(省介词“于”)

  ③(余)脱然有怀,(余)求之靡途(省主语“余”)

  ④于是(余)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省主语“余”)

  ⑤(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省主语“余”)

  (五)固定句式

  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但“载饥载渴”教材注为助词,无实义。)

  《滕王阁序》

  一、通假宇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

  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等,动词,同于,与……相同。)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①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

  ④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作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难并“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②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④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

  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

  四、一词多义

  1.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名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

  2.胜:

  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3.穷:

  ①响穷彭蠢之滨动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动词,尽。

  ③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动词,走到尽头。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困厄。

  4.舍:

  ①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

  5.临:

  ①临别赠言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学习技巧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6-12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7-13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7-23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荐)07-13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03-08

高三语文重要文言文知识点06-03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5-26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7-11

侍坐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