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实词

时间:2024-09-01 11:12:24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文言文实词15篇[必备]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实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实词15篇[必备]

文言文实词1

  

  1、满,遍。(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2、越,更加。(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3、弥留:病危将死。(病日至秦。既弥留)

  4、经、终。(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1、从高处朝向低处,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面对。(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如临大敌)

  3、到。(双喜临门身临其境)

  4、正当,将要。(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阵磨枪临渴掘井)

  

  1、怜悯,同情。(独不怜公子姊耶?)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3、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5、值得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种类。(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2、事例。(举类迩而见义远)

  3、类似,象。(中会殿阁,类兰若)

  4、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5、条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6、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战胜,攻破。(然操遂能克绍)

  3、克制。(克已复礼为仁)

  4、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子克家)

  5、克制、约束。(克已奉公)

  6、限定、约定。(与克期俱至)

  

  1、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3、能够,可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

  

  1、断绝。(不绝如缕络绎不绝韦编三绝)

  2、终止,消失。(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隔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穷尽。(绝处逢生)

  5、极,最,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6、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7、完全,绝对。(绝无踪响绝无仅有)

  8、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文言文实词2

  文言实词与虚词

  (一)(20xx·随州)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善鸣,求市未能得(擅长(善于))

  (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前往(去))

  (3)当举群相送耳(全(全部))

  (4)使人耽之若是(假使(假如,如果))

  2.“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王羲之前往看鹅,心里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

  4.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20xx·长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解析】A.松弛/放下;B.有的人;C.佩服/名词作动词,穿戴;D.根本/本来。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解析】A.代词,指“这种景况”;B.助词,的;C.宾语前置的标志;D.音节助词,不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①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__②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__③开放题: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三)(20xx·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李侍郎①绂②,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译,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⑤,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ú):李绂,人名。③赀(zī):通“资”,钱财。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少时家贫 少:年幼

  (2)无不立对: 对:回答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四)(20xx·黄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1-5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2)属引凄异(延长)

  (3)二人对酌(饮酒)

  (4)越钱塘,绝长江(横渡)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C )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5.(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文言文实词3

  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吕氏春秋》)

  【阿】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北史·宋隐》)

  【伐】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义田记》)

  【富】众多

  【译文】繁多的`音乐和女色,众多的妻室子女,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后汉书·列传二十九·赵咨传》)

  【干】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5.致知在格物。(《大学》)

  【格】推究

  【译文】推及知识(真正明白)在于(深入)推究事理。

  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更】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三国志·魏书十一》)

  【购】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北史》)

  【规】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宋史·黄庭坚传》)

  【过】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1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醒心亭记》)

  【憾】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文言文实词4

  1.爱,ài

  (1)动词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②惠爱、仁爱(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

  ③怜悯,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②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③缓慢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2)动词

  ①安置,安排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②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3)疑问副词,怎么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

  (4)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沛公在哪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覆盖了冰雪一样

  ②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3)介词,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

  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倍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为是者有本有原。(《原毁》)

  ――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④书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2)量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4)副词,本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本来自己从小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并且很愧对您的儿子(指焦仲卿)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②轻视,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我人低贱,东西也鄙陋,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

  (4)谦词,谦称自己。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我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鄙怀,自谦之词)

  7.兵,bīng

  名词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②士兵、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

  ③战争、军事、武力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战争。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心术》)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

  ④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谋攻》)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敌人的计谋,其次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下策才是攻打敌军。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心术》)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

  8.病,bìng

  (1)名词

  ①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您的病在肠胃之中。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②毛病,弊病、缺点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毁》)

  ――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

  ②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③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毫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

  ③详审,考察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④明察,知晓,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

  ①朝见,朝拜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②拜见、拜访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

  ――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

  (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拜见威王。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

  ③对,向,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坐南朝北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11.曾

  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如:曾祖父、曾祖母

  (2)动词,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或表语气增强,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

  ――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

  12.乘

  读音一:chéng

  (1)动词

  ①升,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

  ――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复关。

  ②驾,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③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

  ④凭恃、依仗

  乘风破浪

  ⑤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势。

  (2)量词,辆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13.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真诚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14.除,chú

  (1)名词,台阶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

  ――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

  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③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15.辞,cí

  (1)名词

  ①供词,口供

  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乡土》)

  ――听他呈堂证供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

  ②言辞,文辞

  皆好辞以赋见称

  ――皆好辞以赋见称: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屈原列传》)

  ③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④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⑤一种文体

  《楚辞》《归去来兮辞》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②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我死尚且不怕,一怀酒哪里值得推辞。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③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文言文实词5

  1.质(zhì)

  (1)名词。

  ①底子,质地。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资质,禀性。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动词。

  询问,质问。如: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2.治(zhì)

  动词。

  ①医治。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研究。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③惩治,治罪。如: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3.置(zhì)

  动词。

  ①丢弃,弃置。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

  ②放置,布置。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③设置,布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购置,置办。如: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4.至(zhì)

  (1)名词。

  极点,极致。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动词。

  到,到达。如: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3)形容词。

  周到,周全。如: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5.诸(zhū)

  (1)形容词。

  众多,各。如:诸君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2)兼词。

  相当于“之于”。如: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6.走(zǒu)

  动词。

  ①疾趋,奔跑。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②逃跑,逃奔。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③快速地动,滚动。如: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④奔向。如: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7.足(zú)

  (1)动词。

  值得,足以。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名词。

  脚。如: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3)形容词。

  ①充足,富有。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

  ②心满意足。发:最爱湖东行不足(《钱塘湖春行》)

  8.卒(zú)

  (1)名词。

  ①士兵。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②步兵。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2)副词。

  终于,最终。如: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9.左(zuǒ)

  名词。

  ①左边。如: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

  ②左手。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10.作(zu)

  动词。

  ①耕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②制作。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③创作,写作。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当做,比作,变作。如: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⑤发生。如: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⑥奋起。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⑦做。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⑧振作,激起。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⑨和……一样,如同。如: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⑩成为。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记》)

文言文实词6

  1.使(shǐ)

  (1)名词。

  使臣,奉命的人。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2)动词。

  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是(shì)

  (1)判断动词。

  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代词。

  这,此。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受(shu)

  动词。

  ①接受。如: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②遭受。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4.书(shū)

  (1)名词。

  ①书,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公文。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动词。

  书写,记下,写。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5.孰(shú)

  (1)代词。

  谁。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副词。

  ①哪里。如: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②跟“与”连用,表示选择。可译为“与……比,哪一个……”。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同“熟”,仔细。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6.数(shù)

  (1)动词。

  计算。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2)数词。

  读shù,几。如: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3)副词。

  读shu,多次。如: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7.属(shù)

  (1)名词。

  ①类,同一类的`事物。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部署。如: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2)动词。

  ①连续。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读zhǔ,同“嘱”,托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8.说(shūo)

  (1)名词。

  ①说法,言论,主张,方法。如:著书立说(成语)

  ②文体的一种,也称“杂说”。《爱莲说》

  (2)动词。

  ①说,讲,谈论,叙述。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②解说,说明。如:请说之(《公输》)

  ③读shuì,劝说,为别人出主意,讲道理。如: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3)形容词。

  读yuè,同“悦”,高兴。如:公输盘不说(《公输》)

  9.私(sī)

  动词。

  偏爱。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风齐王纳谏》)

  10.素(sù)

  (1)形容词。

  朴素。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2)副词。

  平素,向来。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文言文实词7

  文言文实词复习:朝的用法

  朝cháo (1)动词。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引申为朝见。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左传》)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拜访。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

  ③归。 江汉朝宗于海。(《尚书》)

  (2)名词。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③政事。 期年不听朝。(《吕氏春秋》)

  (3)介词。对,向。 坐南朝北。

  Zhāo (1)名词。早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2)量词。天,日。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文言文实词8

  

  ①兵士:得选兵八万人(信)五万兵难卒合(赤)

  ②军事队伍:而秦兵又至矣(六)吴起……制其兵《过》

  ③武器:收天下之兵(过)非兵不利(六)

  

  ①剩余: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

  ②整数后零头:后岁余(促)去北军二里余(赤)

  ③第一人称代词:余方心动欲还(石)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

  

  ①死亡:刘表新亡(赤)或人间长者先亡(祭)

  ②灭亡:燕虽小国而后亡(六)此亡秦之续耳(鸿)

  ③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

  ④逃跑:从径道亡(廉)追亡逐北(过)

  ⑤通“无”:亡何,国变(柳)

  

  ①北面,北方: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北收要害之郡(过)

  ②战败而逃:追亡逐北(过)

  ③指元朝:北虽貌敬(指)

  

  ①金属:金石可镂(劝)

  ②古代计算货币单位:予我十金(《狱中杂记》)

  ③金属制的乐器、兵器或器物: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铸以为金人十二(过)

  

  ①确实、实在: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

  ②信物:今行而无信(荆)

  ③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何也(《论语》)

  ④信任:怀王贪而信张仪(屈)

  

  ①利益: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②锋利:非兵不利(六)蚓无爪牙之利(劝)

  ③顺利: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

  

  ①力量:其势弱于秦(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赤)

  ②形势:攻守之势异也(过)将军大势可御操者(赤)

  ③势头、趋向: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

  ④权势: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五)

  

  ①残破:亡国破家相随属(屈)

  ②战败:六国破灭(六)破曹军必矣(赤)

  

  ①力量,势力:赂秦而力亏(六)势力众寡又不可论(赤)

  ②有能力:力能窃之(信)

  

  ①思考,想:吾尝终日而思矣(劝)思厥先祖父(六)

  ②思念: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①站起,起来:起视四境(六)起,立而饮之(鸿)

  ②兴起,发动:将军起兵江东(赤)

  

  ①与“强”相对:天下非小弱也(过)且秦强而赵弱(廉)

  

  ①完结,终了:惜其用武之不终也(六)

  ②始终: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

  

  ①给予:则与斗卮酒(鸿)

  ②结交,亲附:与羸而不助五国也(六)与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①迅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不速去(左)

  ②招致:始速祸焉(六)

  

  ①与“胜”相对:战败而亡(六)豫州新败(赤)

  ②衰落、凋残:霜中败叶(芙)

  ③残破:于败堵丛草处(促)

  使

  ①使者:大王遣一介之使(廉)以祈请使诣北(指)

  ②出使:臣愿奉璧往使(廉)使北营,留北关外(指)

  ③派遣:使人遗赵王书(廉)使使如秦受地(屈)

  

  ①爱:宽厚而爱人(过)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吝惜:三国各爱其地(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

  

  ①与“衰”相对:其意气之盛(伶)

  ②盛大: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盛盛以锦囊(怜)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荆)

  

  ①困窘,困难:天下诸侯已困矣(过)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屈)

  ②被困,围住:数十伶人困之(伶)

  ③疲倦:牛困人饥日已高《卖炭翁》

文言文实词9

  1。故(gù)

  (1)名词。

  ①原因,缘故。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旧的(知识)。如:温故而知新(“故”在此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为政》)

  (2)形容词。

  从前的,原来的。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副词。

  特意,特地。如: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4)连词。

  所以,因此。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2。顾(gù)

  动词。

  ①看,环顾,向四周看。如:顾野有麦场(《狼》)

  ②转过头看。如: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③探望,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3。固(gù)

  (1)动词。

  巩固,稳固。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形容词。

  顽固,闭塞。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3)副词。

  本来,原来。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观(guān)

  (1)名词。

  景观。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动词。

  ①阅读。如: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②观看,欣赏。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5。归(guī)

  动词。

  ①返回,回来,回去,回家。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②归依。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归聚,归到一处。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6。好(hǎo)

  (1)动词。

  读hào,喜爱。如: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2)形容词。

  ①美好的.。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

  ②友好。如: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3)副词。

  能够,以便。如: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恨(hèn)

  (1)名词。

  ①怨恨。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②仇恨,伤痛。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2)动词。

  感到遗憾。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后(hu)

  (1)名词。

  指方位,位置在后,与“前”相对。如: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黔之驴》)

  (2)形容词。

  晚,迟。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3)介词。

  在……后面。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9。患(huàn)

  (1)名词。

  忧患,祸患。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

  担忧,忧虑。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10。会(huì)

  (1)动词。

  ①聚会。

  如: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b。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②领悟,理解。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2)副词。

  恰好,正好。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文言文实词10

  1.或(hu)

  (1)代词。

  有人,有的人(事)。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副词。

  ①表示猜测,或许,也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有时。

  如: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2.及(jí)

  (1)动词。

  ①赶得上。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等到,到了。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2)介词。

  表示动作的时间,到……的时候,趁着。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3)连词。

  和,同。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3.急(jí)

  (1)形容词。

  快速的,湍急的'。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2)副词。

  ①危急,紧急,关键。如:或王命急宣(《三峡》)

  ②赶快,快速的。如: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石壕吏》)

  4.假(jiǎ)

  (1)动词。

  ①假装。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②借。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

  虚假的,不真实的。如: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5.间(jiàn)

  (1)名词。

  ①读jiān,中间。

  如:a.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b.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②读jiān,期间。如: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读jiān,里面,之内。如: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④一会儿。如: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2)动词。

  ①夹杂。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②参与。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间断,隔绝。如: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3)量词。

  读jiān,用于房屋。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

  (4)副词。

  ①暗中,偷偷地。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间或,偶然。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6.见(jiàn)

  动词。

  ①看见,见到。如: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②见识,引申为知道,领悟。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③会见,拜见。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④读xiàn,同“现”,表现,显现,出现。如:才美不外见(《马说》)

  7.将(jiāng)

  (1)名词。

  ①武官名。

  如:a.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出师表》)

  b.将军百战死(《木兰诗》)

  ②读jiàng,将领。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动词。

  ①搀扶。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②想要,打算。如:公将战(《曹刿论战》)

  ③读jiàng,带兵,统帅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副词。

  将要,想要。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连词。

  和,与。如: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

  8.进(jìn)

  动词。

  ①做官,出仕。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②进献。如: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出师表》)

  ③进谏,劝谏。如: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9.尽(jìn)

  (1)动词。

  ①没有,空。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②用尽,使之达到极限。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已尽无齿(《捕蛇者说》)

  ③把食物吃完,用尽。如:尽其肉(《黔之驴》)

  ④全部取得。如: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隆中对》

  (2)副词。

  表示范围,全部,都。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50.居(jū)

  动词。

  ①居住。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处在,位于。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③停,停留。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文言文实词11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新唐书·循吏列传》)

  【谢】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晋书·王羲之传》)

  【信】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行】代理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宋史·列传第四十》)

  【形】表现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75.阶疾病,帝自临省。(《三国志·魏书》)

  【省】探视、问候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徇】示众

  【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梁书》卷十二 列传第六)

  【寻】不久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徐文长传》)

  【雅】平素、向来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史记·商君列传》)

  【厌】满足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宋史·赵方传》)

  【邀】半路拦截

  【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

文言文实词12

  1.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安稳的,安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动词。

  养生,享受。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本(běn)

  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3.比(bǐ)

  (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②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③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②比起。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4.鄙(bǐ)

  (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目光短浅的。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5.毕(bì)

  (1)动词。

  完毕,结束。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用作助词

  用尽,竭尽全力。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6.敝(bì)

  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

  7.兵(bìng)

  名词。

  ①士兵,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病(bìng)

  (1)名词用作动词。

  得病,生病。如: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2)形容词。

  有病的,不健康的。如: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薄(bó)

  (1)动词。

  ①轻视,看不起。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迫近。如: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2)形容词。

  ①与“厚”相对,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淡,不浓。如: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羌村三首》之二)

  10.曾(céng)

  (1)动词。

  读zēng,同“增”,译为“增加”。如: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

  同“层”,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厥词入归鸟(《望岳》)

  (3)副词。

  ①曾经。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②连……都……,竟然。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尚,还。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文言文实词13

  1.去:(1)离开;(2)距离。

  2.比:(1)靠近;(2)等到。

  3.善:(1)擅长;(2)与······关系好;(3)称赞,认为······好。

  4.亡:(1)逃跑;(2)通“无”,没有;(3)死。

  5.顾:回头看。

  6.怨、望、衔:责备。

  7.故:(1)原来的,旧的.;(2)原因。

  8.诣:(1)到······去;(2)拜访。

  9.病:(1)毛病,缺点;(2)耻辱;(3)疲劳,困苦不堪。

  10.居:(1)居住;(2)过了(后加时间)。

  11.盈:满

  12.信:确实

  13.咸、悉、皆:都

  14.值:等到······时候

  15.及:(1)等到······时候;(2)达到。

  16.素:一向,向来。

  17.临:靠近。

  18.卒:(1)最终;(2)死;(3)士兵。

  19:会:恰逢。

  20.遗:送给,馈赠,留下。

  21.知(后面加地名或行政机构):主持,管理。

  22.还:返回。

  23.若:(1)如果;(2)你。

  24.向:以前,先前。

  25.使:(1)派遣;(2)使者。

  26.许:许诺,答应。

  27.走:跑。

  28.足:(1)满足;(2)足够。

  29.之:(1)代词;(2)到。

  30.遽:(1)突然;(2)就;(3)惶恐。

  31.鲜(xiǎn):很少。

  32.止:只,仅仅。

  33.归:回去。

  34.师:军队。

  35.将:(1)带领,率领;(2)将要。

  36.方:正在,刚刚,刚要。

  37.欲:想要。

  38.举:(1)全;(2)举荐。

  39.类:类似

  40.说:通“悦”,高兴。

  41.俱:一起。

  42.寻:不久。

  43.更:(1)更换;(2)再。

  44.得:能够,可以。

  45.延:邀请。

  46.引:牵,拉。

  47.尝:曾经。

  48.说:劝说。

  49.论:(1)谈论;(2)评定。

  50.易:(1)交换;(2)改变。

  51.致:到,到达。

  52.负:背。

  53.阴:水南山北。

  54.食:(1)吃;(2)喂。

  55.薄:鄙视,鄙薄。

  56.贻:赠给,赠送。

  57.行:实行,施行,践行。

  58.异:(1)不同;(2)奇怪(注意该字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59.因:(1)于是,就;(2)因为,由于;(3)沿着;(4)依据。

  60.为(后加官职名):担任。

  61.益:更加。

  62恃:依靠,凭借。

文言文实词14

  文言文实词少用法

  shǎo

  ①<形>数量少;不多。《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②<动>缺少短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③<动>小看;轻。《望洋兴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又]<形意动>以……为少;轻视。《<指南录>后序》:“北亦不敢遽少吾国。”

  ④<副>稍;略微。《触龙说赵太后》:“少益嗜食,和于身。”

  ⑤<副>少顷;一会儿。《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shào

  ①<形>年轻;年纪小。《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②<名>年轻人;青年。《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③<形>排行在后的。《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文言文实词15

  故 ①鸠曰:"何故?" 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故直使楚矣 ④公问其故 ⑤故自号曰醉翁⑥故为之说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阳关无故人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词:缘故,原因b形容词:老、旧c连词:所以,因此)

  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④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⑤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动词:看b名词:景观,景色c动词:考察)

  归 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动词:回,返回b归依)

  规 ①圆规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a名词:原形b动词:计划)

  国 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a名词:都城、京城b名词:诸侯国)

  果 ①魏果去邯郸 ②未果,寻病终(a副词:果然、果真b动词:实现c名词:果实)

  号 ①故自号曰醉翁 ②阴风怒号 ③齐号为怯(a动词:取别号b动词:呼啸c动词:称)

  和 ①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 ③ 若春和景明 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a动词:伴着b形容词:安乐、和睦c形容词:和暖d动词,音hu:拌和,混合

  会 ①会宾客大宴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a动词:回合、聚会b动词:适逢,正赶上)

  火 ①持就火炀之 ②火烧令坚 ③再火令药熔(a名词:火b用作状语:译为"用火"c用作动词时,译为"用火烤")

【文言文实词】相关文章:

文言文实词08-28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07-15

文言文实词集锦08-03

文言文实词集锦07-08

文言文实词道的用法12-29

文言文实词集锦【精华】07-09

文言文实词方的用法12-15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08-07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07-15

文言文重点实词实战演练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