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文言文(精)
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本草纲目文言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草纲目文言文1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伤寒下痢。用薰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伤寒狐惑(按:狐惑症象是:虫蚀下部,痛痒不止,脉数而无热,汗出不止。病初起时,目尽赤,七、八日后,四角变黄黑)。用薰草、黄连各四两,咬细。在白酸浆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头风旋晕(痰逆、恶心、懒食)。用真零陵香、藿者 叶、香附子(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小儿鼻塞头热。用薰草一两、羊髓三两,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
头风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鸡蛋白调匀,搽头几十次,以后永不生屑。
牙齿疼痛。用薰草叶煎水含漱。
梦遗失精。用薰草、人参、白术、白芍药、生地黄、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两,大枣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此方名“薰草汤”。
节育断产。用薰草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连续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
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盐酒中浸半月,取出炒干,每一两加广木香一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后用热米汤送服一钱半,即可止痢。用药期间,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附方
薰草是古代著名的香草,以其在零陵多产,故又有零陵香之称。此药常用以治心腹恶 气、齿痛、鼻塞等症,但多服则引起气喘,应加以注意。
本草纲目文言文2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气味
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
丹黍米:甘、微寒、无毒。
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
主治
黍米:烧灰和油涂跌打伤,能止痛,不作瘢;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热,亦治泄痢鳖瘕。
黍茎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肿。
本草纲目文言文3
释名
沐猴、胡孙、王孙、马留、狙。
气味
肉:酸、平、无毒。
主治
肉:治风劳、久疟、避瘴疫。屎:小儿脐风撮口及急惊风(用猴屎烧为末,和生蜜少许灌下)。
附方
李时珍在《本草纳目》中的猕猴项下人记载母猴“逐月天癸(按:即月经)”,并末作进一步的阐述。越学敏在他著的《本草纳目拾遗》一书中则对此群猴聚居的'地方,可在草间找到,颜色紫黑,成块状,混有细草屑,这是母猴月经的干血所形成,以产于广西最好。能治干血劳。
本草纲目文言文4
《本草纲目?菜部?芝》
作者:李时珍
释名
囚。
气味
青芝:一名龙芝,酸、平、无毒。
赤芝:一名丹芝,苦、平、无毒。
黄芝:一名金芝,甘、平、无毒。
白芝:一名玉芝、素芝,辛、平、无毒。
黑芝:一名玄芝,咸、平、无毒。
紫芝:一名木芝甘、温、无毒。
主治青芝:明目,补肝,安神,增强记忆力。
赤芝:解胸胃郁结,补中益气,使人神志清明。
黄芝:益脾胃,安神。
白芝: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强体力。
黑芝:利水道,益肾气。
紫芝:益精气,坚筋骨,利关节,疗虚劳。
附方
芝即现今能额外的灵芝。近年临床实践证明灵芝糖浆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有显有著疗效。
注释
翻译
本草纲目文言文5
《本草纲目.兽部.牛黄》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丑宝。
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初生胎热,或身体发黄。用牛黄中豆大一块,加蜜调成膏,乳汁化开,频频滴儿口中。
小儿热惊。用牛黄如杏仁大一块,加竹沥、姜汁各一合,调匀与儿服。
惊 嚼舌。用牛黄如豆大一块,研细,和蜜水调匀灌服。
附方
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 胆囊结石,所以李时珍说“牛之黄,牛之病 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牛黄的功能是清热解毒、豁痰定惊。现在经用牛黄除天然的品种之外,还可用人工方法从牛胆汁或猪胆汁中提取有效成分合成牛黄,称为人造牛黄,功效颇好。
本草纲目文言文6
作者:
李时珍
释名:
次蟗、蛛蝥
气味:
微寒、有小毒。
主治:
婴儿口噤,不能吮乳,用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为末,加猪乳一合,和匀,分三次慢慢灌服。极效。
泄痢脱肛,用大蜘蛛一个,瓠叶两重,包扎定,烧存性,加黄丹少许,共研为末。先以白矾葱椒煎汤洗,揩干后,再以药末摊布上,把脱肠轻
轻托上收进。
走马牙疳,出血用臭。用蜘蛛一枚、铜绿半钱、麝香少许,捣匀,擦患处。
颏下结核。用大蜘蛛不拘多少,好酒泡过,研烂,去渣,临卧时饮服。最效。
瘰疬结核。用大蜘蛛五枚,晒干,去足,研细,调油涂搽。一天二次。
疔肿拔根。用蜘蛛捣烂,和醋。先把疔肿四围挑出血令根稍露,然后敷药。干了就换,经一日夜,根即拔出。
虫、蛇、蜈蚣等咬伤。用蜘蛛研汁敷涂,有效。
一切恶疮。用蜘蛛晒干,研为还想,加轻粉、麻油涂搽。
吐血。用蜘蛛风炒黄,研为末,酒送服。
本草纲目文言文7
《本草纲目·木部·苏方木》
作者:李时珍
释名:苏木。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产后血晕。用苏木三两,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产后气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和苏木二两,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再加人参末一两服下。极效。
破伤风。用苏木末三钱,酒送服。此方名“独圣散”。
脚气肿痛。用苏木、鹭鸶藤,等分锉细,加定粉少许,水煎,先熏后洗。
偏坠肿痛。用苏木二两、好酒一壶同煮,频频饮服。
刀伤指断。用苏木末包敷,外层再用蚕茧裹牢。几天后断处即接合。
本草纲目文言文8
作者:李时珍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下痢禁口。用沙糖半斤、乌梅一个,加水二碗,煎至一碗,随时饮之。
痘不落痂。用沙糖调水服,一天服二次。
腹中紧张。用酒煮沙糖饮食。
上气喘嗽。进食即吐。用沙糖、姜汁等分,一起慢火煎开数次,每服半匙。
食韭口臭。用沙糖可解。
附方
沙糖即现今所称沙糖,亦即红糖。唐本草说沙糖性寒,李时珍则认为蔗浆甘寒,沙糖性温。
本草纲目文言文9
作者:李时珍
释名
白桵仁、棫仁。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多种眼疾(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用蕤仁(去皮,压去油)二两、脑子二钱半,一起研匀,加生蜜六钱,收存点眼。此方名“零星雪膏”。又方:用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先以的在味煎取浓汁,次下蕤仁作成膏,每日点眼。眼方名“百点膏”。
目翳。用蕤仁(去油)五分、盐一分、猪胰子五钱,共捣如泥,收存点眼,能取下翳膜。又方:用蕤仁(去油)一两,加白蓬砂一钱、麝香二分,研匀收存,去翳甚效。这两个方子,都称为“拔云膏”。
本草纲目文言文10
释名
单、落首、海萝。
气味
苦、咸、寒、无毒。
主治
项下瘰疬。用海藻一斤,装薄布袋中,泡酒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药渣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此酒名“海藻酒”连服几剂,即消瘰疬。
蛇盘瘰疬,头项交接。用海藻(荞面炒)、白僵蚕(炒),等分为末,加白梅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汤送下。毒气必泄。
本草纲目文言文11
《本草纲目?草部?白头翁》
作者:
李时珍
释名
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热痢下重。用白头翁二两,黄连、黄蘖、秦皮各三两,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长。不愈再服。妇人产后痢虚极者,可加甘草、阿胶各二两。
下痢咽痛。用白头翁、黄连各一两,木香二两,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用服。
肠坠偏肿。用白头翁根,捣敷患处。
包痔肿痛。治法同上。
小儿秃疮。治法同上。
附方
白头翁的主要药效是:清热、凉血。近年多用它作为治疗痢疾的要药,对急性及慢性阿米巴痢。功效都比较显著。
本草纲目文言文12
释名
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
气味
(花)辛、温、有大毒。
主治
风痰注痛。用羊踯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捣作饼,蒸四、五遍,以衡布袋收存。用时取焙为末,加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饭反服。
风湿痹痛(手足身体收摄不遂,肢节疼痛,言语蹇涩)。用凌晨踯躅花,酒拦后蒸过,晒干,研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
本草纲目文言文13
释名
亦名覆菹、 草、 苴、 苴、嘉草。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
主治
喉舌疮烂。用 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吐血、痔血。用 荷根一把,捣汁三升内服。
月经不调。用 荷根,切细,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点酒,空心服。
受寒声哑。用 荷根二两,捣烂取汁,加酒一碗,和匀,细细饮服。
伤寒时症(温病初起,头痛,发热,脉盛)。用 荷根、叶一起捣烂,榨汁服三至四升。
杂物入目。用白 荷根取心捣出汁,取汁滴入目中,杂物自出。
本草纲目文言文14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
苦、寒、无毒。李明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点眼。
喉痹。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伏暑泻痢,肠风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三、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胀痛)。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用硝石三两,溶开水一升中泡化。然后以厚毛巾浸水拧干 在患处。巾冷再换。
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用硝石、矾石(烧过),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大麦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后,如小便变黄,小便变黑,即为将愈之象。
附方
硝石初煎炼时,有细芒,状如朴硝,因此也有“硭硝”之名。与来源于朴硝的硭硝是不同类的'东西。(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朴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
本草纲目文言文15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象豆、盍子、合子。
气味
(仁)涩、甘、平、无毒。
主治
喉痹肿痛。用盍藤子烧过,研细,酒送服一钱。
五痔下血。用盍藤子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肠风下血。用盍藤子两个、完好的皂荚子四十九个,共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又方:用盍藤子三枚(选厚重者),湿纸七层包好煨熟、去壳,取肉,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一次。
注释
翻译
练习和答案
【本草纲目文言文】相关文章:
本草纲目文言文07-01
本草纲目文言文08-22
《本草纲目》文言文原文06-30
(精华)本草纲目文言文08-23
本草纲目文言文(合集)08-23
本草纲目文言文[推荐]08-24
【热】本草纲目文言文08-24
(通用)本草纲目文言文05-15
本草纲目文言文【优】08-23
本草纲目文言文(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