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本草纲目文言文

时间:2024-08-22 17:52:22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优)本草纲目文言文15篇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本草纲目文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本草纲目文言文15篇

本草纲目文言文1

  《本草纲目·草部·豆蔻》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

  (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

  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胃弱呕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汤中煮熟,空腹吃下。

  霍乱烦渴。用豆蔻、黄连各一钱半,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虚疟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连面研细,加平胃散二钱,水煎服。

  瘴疟(热少寒多,或单过时冰热。或虚热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汤”(因豆蔻一名草果)。

  赤白带下。用豆蔻(连皮)一枚、乳香一小块,面裹,煨至焦黄,同面一起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脾痛胀满。用豆蔻仁二个,酒煎服。

  附方

  豆蔻的功用是:除寒、燥湿、开郁、化食。是治疟的要药之一。但如吃得过多,则不免助长脾热。伤肺、损目。

本草纲目文言文2

  释名

  解离、石解。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汤”。

  关节风湿微肿。用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草半两,共锉为末。每取五钱,加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过一段时候再服。此方名“防己黄芪汤”。

  小便淋涩。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汤”。

  喘满(心不痞坚,面黑,脉沉紧)。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二两、石膏如鸡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无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钱。

  伤寒喘急。用防己、人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桑白汤送下。

  肺痿喘嗽。用汉防己二钱,加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细细饮服。

  咯血多痰。用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

  堆乱吐利。用防己、白芷,等分为末,水冲服二钱。

本草纲目文言文3

  释名

  亦称釜月中墨、铛墨、釜煤、釜 、锅底墨。

  气味

  辛、湿、无毒。

  主治

  突然心气痛。用釜脐墨二钱,热尿调服。

  中恶。用釜脐墨五钱、盐一钱,研匀,热水调服。

  上吐下泻。用釜脐墨半钱、灶额墨半钱、百沸汤一碗,急搅上千遍,一次服下。

  吐血咳血。用釜脐墨炒过,研末,每次用井华水冲服二钱。连吃三付。

  产妇只流血,婴儿生不出。用釜脐墨二钱,热酒送下。

  舌头突然肿大如猪尿泡。用釜脐墨和酒涂搽。

  鼻中生息肉。用釜脐墨一钱,水送下。连服三、五天。

  耳里流脓。用釜脐墨吹满耳,脓尽,药自出。

  小儿口疮。用釜脐墨时时涂搽。

  手搔疮肿,出脓。用釜脐墨研细,清油调搽。

  附方釜脐墨的主要作用是止血,也能消炎。在刮锅底时,注意不要把铁屑刮下来。

本草纲目文言文4

  作者:

  李时珍

  释名

  调、齐女。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百日发惊。用蚱蝉(去翅足,炙过)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破伤风病(角弓反张)。用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共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头负疼痛。用蚱蝉二入,生研,加乳香、朱砂各半分,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头风所在的一侧纳入鼻中,以出黄水为有效。

本草纲目文言文5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苦薏。

  气味

  (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

  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本草纲目文言文6

  作者:李时珍

  释名

  狸豆、虎豆、狗爪豆、八升豆

  气味

  甘微苦,温,有小毒。

  主治

  治脾胃虚寒、胃脘痛、风寒咳嗽。

  附方

  狸豆野主,山人亦有种之者,三月下种生蔓,其叶如豇豆叶,但文理偏斜。六、七月开花成簇,紫色,状如扁豆花,一枝结荚十余,长三、四寸,大如拇指,有白茸毛,老则黑而露

本草纲目文言文7

  释名

  戎葵、吴葵。

  气味

  (苗)甘、微寒、无毒、滑。(花)咸、寒、无毒。(子)甘、冷、无毒。

  主治

  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肠胃生痈(即内痈。败血腥秽,脐腹冷痛)。用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怀忠丹”。脓血排尽后,宜服“十宣散”补养身体。

  诸疮肿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用根代花亦可。

  妇女带下(脐腹冷痛,面色萎黄)。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红花,治白带用白花。

  酒 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猪油调匀,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痈肿不穿头。用蜀葵子为末,水调敷患处,即穿。

  附方

  黄蜀葵瑟蜀葵不同种,但气味与功用则与蜀葵相同。治淋疾,催生,医恶 疮,消痈肿,涂汤火伤。

本草纲目文言文8

  释名

  蛤蟹、仙蟾。

  气味

  咸、平、有小毒。

  主治

  久嗽肺痈(肺积虚热成痈,久嗽不愈,咳出脓血。喉中所塞,胸膈噎痛)。有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加水三程式,熬至半升,滤出汁,堕是仰卧细饮。一天一次。

  喘嗽脸肿(或兼有四肢浮肿)。用蛤蚧(头尾全者)一雌一雄,涂上酒和蜜,炙熟,加紫团人参半两,共研为末,化蜡四两,和作六饼,每煮糯米稀饭一碗,投入一饼搅化,乘热细细吞服。

本草纲目文言文9

  释名

  沐猴、胡孙、王孙、马留、狙。

  气味

  肉:酸、平、无毒。

  主治

  肉:治风劳、久疟、避瘴疫。屎:小儿脐风撮口及急惊风(用猴屎烧为末,和生蜜少许灌下)。

  附方

  李时珍在《本草纳目》中的`猕猴项下人记载母猴“逐月天癸(按:即月经)”,并末作进一步的阐述。越学敏在他著的《本草纳目拾遗》一书中则对此群猴聚居的地方,可在草间找到,颜色紫黑,成块状,混有细草屑,这是母猴月经的干血所形成,以产于广西最好。能治干血劳。

本草纲目文言文10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象豆、盍子、合子。

  气味

  (仁)涩、甘、平、无毒。

  主治

  喉痹肿痛。用盍藤子烧过,研细,酒送服一钱。

  五痔下血。用盍藤子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肠风下血。用盍藤子两个、完好的皂荚子四十九个,共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又方:用盍藤子三枚(选厚重者),湿纸七层包好煨熟、去壳,取肉,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一次。

  注释

  翻译

  练习和答案

本草纲目文言文11

  释名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

  (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

  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附方

  李明珍说:漏卢下浮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古方治痈疽发背,首推漏卢汤。 安常治痈疽及预防流行的痘疹热,用漏卢叶。

本草纲目文言文12

  作者:李时珍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下痢禁口。用沙糖半斤、乌梅一个,加水二碗,煎至一碗,随时饮之。

  痘不落痂。用沙糖调水服,一天服二次。

  腹中紧张。用酒煮沙糖饮食。

  上气喘嗽。进食即吐。用沙糖、姜汁等分,一起慢火煎开数次,每服半匙。

  食韭口臭。用沙糖可解。

  附方

  沙糖即现今所称沙糖,亦即红糖。唐本草说沙糖性寒,李时珍则认为蔗浆甘寒,沙糖性温。

本草纲目文言文13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气味

  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

  丹黍米:甘、微寒、无毒。

  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

  主治

  黍米:烧灰和油涂跌打伤,能止痛,不作瘢;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热,亦治泄痢鳖瘕。

  黍茎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肿。

本草纲目文言文14

  释名

  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

  气味

  (花)辛、温、有大毒。

  主治

  风痰注痛。用羊踯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捣作饼,蒸四、五遍,以衡布袋收存。用时取焙为末,加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饭反服。

  风湿痹痛(手足身体收摄不遂,肢节疼痛,言语蹇涩)。用凌晨踯躅花,酒拦后蒸过,晒干,研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

本草纲目文言文15

  《本草纲目·石部·食盐》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鹾。

  气味

  甘、咸、寒、无毒。

  主治

  下部蚀疮。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胸中痰饮,欲吐不出。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

  病后两胁胀痛。炒盐熨之。

  下痢肛痛。炒盐布包熨患处。

  风热牙痛。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虫牙。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可治愈。

  齿痛出血。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忌食劳腥。

  小舌下垂。用筷子沾盐(或用煅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即愈。

  耳鸣。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袋冷则换。

  眼常流泪。用盐少许点眼中,冷水洗数次即愈。

  翳子蔽眼。用生盐研细,以少许点眼。小儿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疗。

  身上如有虫行。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连洗三、四次,有效。

  蜈蚣咬人,蜂虿叮螫。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

  溃痈作痒。用盐抹患处周围,痒即止。

【本草纲目文言文】相关文章:

本草纲目文言文07-01

本草纲目文言文08-22

《本草纲目》文言文原文06-30

(通用)本草纲目文言文05-15

《本草纲目兽部牛》文言文07-16

本草纲目文言文14篇(热门)06-22

【热】《本草纲目兽部牛》文言文07-15

经典文言文05-28

经典文言文02-27

文言文中的成语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