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故事(集合15篇)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小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小故事1
蔡司徒渡江,见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后向谢仁祖说此事,谢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
蔡谟渡江的时候,见着一种动物叫彭蜞,就很高兴,说蟹八足而二螯,快去做了来吃。结果吃了后拉肚子,才知道这不是螃蟹。后来被谢仁祖笑话,说你没有读熟《尔雅》,差点因为《劝学》而死。
文言文小故事2
卫青传 汉书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其秋,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
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级而还。月余,悉复出定襄,斩首虏万余人。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青。青问其罪,正闳、长史安、议郎周霸等:“建当云何?”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青曰:“青幸得以肺附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官吏皆曰“善”。遂囚建行在所。
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直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
元封五年,青薨,谥曰烈侯。
(选自《汉书·卫青传》,有删改)
翻译:
卫青,字仲卿。他的父亲郑季,是河东平阳人,担任县吏,在平阳侯家裹当差。平阳侯曹寿娶了汉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郑季与主人家奴婢卫媪私通,生卫青。
元光六年,卫青担任车骑将军。元朔元年春天,卫夫人生了个男孩,她被立为皇后。这年秋天,卫青又率领三万骑兵攻打匈奴,出兵雁门关,李息出兵代郡。卫青歼灭敌军几千人。第二年,卫青又出兵云中郡,西到高阙,直到陇西,歼灭敌军几千人,获牲口百余万头,赶跑了白羊王和楼烦王。汉朝就把河南地区设为朔方郡。划三千八百户封卫青为长平侯。
元朔五年春天,汉朝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统率三万骑兵出高阙。匈奴右贤王面对卫青等部,以为汉军不能到他那裹,喝醉了酒。汉兵夜间赶到,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惊恐,连夜逃走,仅带着他的一个爱妾和几百个精壮骑兵飞跑,冲破汉军包围圈北去。汉朝轻骑校尉郭成等追了几百里,没有追上,俘虏右贤王属下小王十多人、男女人众一万五千多人、牲口数十上百万头。于是卫青率军回来。军到边塞,天子派使者捧着大将军印,就在军中任命车骑将军卫青担任大将军,诸将都把部队归大将军统率,大将军建立官号而归。天子说:“大将军卫青亲率战士征战,出师大捷,捉获匈奴王十余人,增封卫青食邑八千七百户。”
苏建担任右将军,郎中令李广担任后将军,左内史李沮担任强弩将军,都归大将军统率,歼灭敌军几千人而还。一个多月之后,全都再出定襄郡攻打匈奴,歼灭敌军一万多人。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趟信两军合并计有骑兵三千多人,独遇单于大军,跟他们交战一天多,汉军将尽。前将军赵信原是匈奴人,投降汉朝后被封为翕侯,这时他看到情况危急,匈奴又来引诱他,便率领他的残余骑兵约八百人奔降单于。右将军苏建全军覆灭,只身逃脱,回到大将军大营。大将军就苏建所犯罪行询问军正闳、长史安和议郎周霸等人说:“苏建该当何罪?”周霸说:“从大将军出兵以来,还没有杀过副将,现在苏建丢弃部队,可以杀掉他,以显示将军的.威严。”闳和安说:“不对!兵法说:‘小部队战斗力再强,也要被强大的敌人打败。,现在苏建拿几千人抵挡单于几万人,力战一天多,士兵都不敢有二心。他自己回来请罪却要杀他,这种做法等于告诉后来者作战失败之后不要再回来。苏建不当杀。”大将军说:“我有幸以皇上的亲戚在部队裹任职,不怕没有威信。而周霸却拿树立威信劝我,很失为臣之意。即使为臣有权斩将,但是以位高受宠的大臣而不敢擅权专杀于国境之外,而回去向天子汇报,让天子自己去处理,以此表明做臣子的不敢专权,不也是很好吗?”军人们都说“好”。于是把苏建装进囚车,送到皇帝的巡行所在处。
春天,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另有步兵和运输部队紧随其后有数十万人,那些敢于死战不怕深入敌阵的士卒都属于霍去病。霍去病开始准备从定襄出发,直指单于部。后捉到俘虏,俘虏说单于在束面,于是皇帝改令霍去病从代郡出发,令卫青从定襄出发。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主爵趟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都属大将军卫青指挥。赵信为单于出计谋说:“汉朝军就是度过大漠,兵马也非常疲乏了,我们可以坐收俘虏。”于是单于把辎重都运送到北方非常远的地方,衹将精兵布署在沙漠北面等待汉军。这时恰好卫青的部队出塞一千多里,看到单于率军在等待汉军,卫青即命士兵用武刚车环绕布成阵营,派出五千骑兵前去冲击匈奴军,匈奴也派一万余骑兵来攻。这时正是日落时分,刮起大风,沙砾扑面,两军互相看不见,汉军派出左右两侧部队包抄单子。单于看见漠兵众多,而且兵强马壮,打下去对匈奴不利,便趁着黄昏乘着六匹骡拉的车,带着几百名精壮骑兵冲破汉军的包围向西北逃去。
文言文小故事3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六)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七)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九)师旷论学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十)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十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十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十三)学弈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十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文言文小故事4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
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文言文小故事5
【原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参考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
孙膑脱险
【原文】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参考译文】孙膑曾经跟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官,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叫到魏国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才能超过自己,嫉妒他,就用办法惩罚(他),弄残了他两条腿,并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埋没不被发现。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孙膑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见(使者),说服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偷偷的`用车把他带到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膑)很友好,以宾客的待遇来接待他。
陶母责子退鲊
【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鮓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参考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
画鬼最易
【原文】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日:“画孰最难者?”日:“犬马最难。”“ 孰易者?”日:“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参考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 他说:“狗、马最难画。”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 他说:“画鬼怪最容易。”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子墨与耕柱子
【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我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参考译文】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原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文言文小故事6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说起李子,和峤和大人也抠门。他家也有好李子,王武子(一个壕,壕到用钱匝墙的.那种)问他要,他就给人几十个。王武子心想,我这么壕,好容易跟你张个嘴,你这看不起人啊。就带了几个大小伙子,跑到和大人的李子园,把李子吃光了,还把李子树砍了,给和大人寄过去一堆树枝,还嘲讽一番。这故事把和大人换成镇元大仙,把王武子换成孙猴子,就是一出我们很熟的好戏。
文言文小故事7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叶邑大夫沈诸梁听说孔子来到了叶邑,便热情地接待了孔子,他虽然知道孔子是一个思想家、政治家,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但他不知孔子的为人如何,便去问孔子学生子路。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
“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文言文小故事8
解 释 “绝妙”二字的隐语,与绝妙好辞一意,。出自《世说新语·捷悟》。成语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魏武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修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魏武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答:“知道。”魏武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魏武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齑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魏武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不及你!”
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文言文小故事9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宋人有耕者)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田中有株)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兔走触株,折劲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2、"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3、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砍伐后,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4、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
⑦非徒--非但。徒,只是。
⑧其人--他家里的人。
2、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3、文章批评了哪两种人? 说说这则语言的现实意义
一个是比较懒的人,另一个是急于求成的人。
现实意义就是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4、成语-揠苗助长
【发音】yà miáo zhù zhǎng【释义】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近义词】欲速不达【反义词】放任自流、循序渐进
文言文小故事10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仕:(仕途)在……做官。
并:连同。
或:有人。
去:去除。
欲:想要。
何:哪里。
而:却。
坐:因为,由于。
【寓意】
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
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文言文小故事11
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成语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原是卫国的商人,姓端木名赐,他因为有钱,经常穿华丽的服饰,孔子看不惯他的新潮,说他为君子不器。他沾沾自喜,他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随意说是瑚琏之器。
子贡更加飘飘然,不知孔子在说他内心空虚。
文言文小故事12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
舍:家。
嬉:游戏。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文言文小故事13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餍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逐之,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注释】
恶:厌恶。
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餍: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蘮(jì):毡子和毯子。
且:既……又……。
率:大都。
暴:猖狂。
以为:认为。
【启示】
溺爱是不可取的,环境过于安逸,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
文言文小故事14
1、刘廷式不负婚约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邻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
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
【译文】
朝廷命官刘廷式本为农家子。邻居家老翁很贫穷,有一女儿,与廷式约为婚姻。后离别多年,廷式读书考中进士科,回乡里寻访邻家老人而老人已去世,其女儿也因病而双目失明,家中极为困苦饥荒。廷式托人到邻家重申以前的婚约,而女子的家人以女子的疾病推辞,且以为靠佣耕为生的`人家,也不敢与士大夫通婚姻。
廷式坚持不退婚,说:“先前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有疾病就违背婚约呢?”最终还是与她成了婚。婚后夫妻关系极为和睦,他妻子要搀扶着才能行走,生了几个孩子。廷式曾因过错而当小有贬谪,监司本欲罢其官,因赞赏他的美德行事,遂宽免了他。后来廷式管理江州太平宫而妻子去世,他哭得很哀伤。
【附】
苏轼曾问刘廷式曰:“哀生于爱,爱生于色。子娶盲女,与之偕老,义也。今君爱从何生,哀从何出乎?”庭式曰:“吾知丧吾妻而已。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弛,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耶?“苏轼深感其言。
2、韩云门与盲女偕老
项城韩云门,名堳(méi),聘戚氏女,未几,两目失明。戚谓韩郎年少能文,必成远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毁婚而终女子于家。
韩之父母将许之,云门毅然不可,如礼迎娶以归。戚不得已,媵(yìng)以美婢。云门曰:“人情见则欲动,不若无见,以全我居室之好。”遂遣婢还。后以壬子拔贡举于乡,出为教谕。挚妇偕行,伉俪无间。
【译文】
河南省商丘县有个人叫韩云门,名堳,与戚家的女儿定下婚姻关系 ,不久,戚家的女儿双目失明了。戚家(亲戚)认为韩云门年纪轻轻就能作文章,以后肯定会成大器,但是许配一个瞎女,是不适合与他相配的,想要退婚让女儿终老在家。
韩云门的父母准备答应,但韩云门坚决不同意,仍然按照礼数将(盲女)迎娶回家。戚家(亲戚)无奈,只好以一美婢从嫁。韩云门说:“人们见到漂亮的侍女感情就要激动,还不如不见,用来保全我夫妻的和谐关系。”于是把侍女退了回去。后来韩云门在壬子年因中举而选入国子监作生员,(被派)去外地出任县掌祭祀、教育的官吏。韩云门带着妻子同行, 夫妻亲密无矛盾。
文言文小故事15
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乾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箸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权臣王敦刚和公主结婚的时候,就闹过这样的笑话。人贵族上厕所,怕臭,用枣子堵鼻孔,王敦不知道啊,还乐呵,上个厕所还有果子吃,结果把人枣子吃完了。出来,侍女端着装水的'金澡盘和装澡豆的琉璃碗让他洗手,这澡豆,就跟我们今天用的香皂一样,可王敦没见过啊,以为是吃的,倒进水里搅合搅合吃了,还以为是干粮。
【文言文小故事】相关文章:
文言文小故事05-21
文言文小故事08-05
文言文小故事06-13
(精选)文言文小故事07-23
【精选】文言文小故事08-19
文言文小故事[合集]08-17
【精品】文言文小故事07-22
[热]文言文小故事07-24
文言文小故事(集合)07-23
(热门)文言文小故事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