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教学设计
上学期间,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文言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文言文二则》是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
《文言文二则》选入了《学弈》和《两小儿辨日》。这两篇文言文短小精悍,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阐明某个道理。《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全文共五句话,虽不足百字,却把两个人学弈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道理说得透彻。文章通过写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两个人态度不同,学习效果差异巨大的事情,告诉人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在《学弈》这一课,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要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多种方法疏通大意,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并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学弈》蕴含的道理。
【学情分析】
本届六年级的学生,从五年级开始使用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已学习文言文《古人谈读书》《自相矛盾》《杨氏之子》《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等简短易懂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初步掌握了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朗读文言文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注意读好停顿。
文中的“之”、“为”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时,一是让学生学会本文的生字与新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能对照注释,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背诵课文;三是通过文言文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灿烂文化,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以及在文言文学习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读写生字,理解“善、之”等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并背诵课文。
2.通过创设情境和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的内容。
3.通过联系生活,领悟《学弈》蕴含的道理,体会文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综合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疏通文意,说出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生活,体会《学弈》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导读,引出课题
一、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1.阅读导语页
今天我们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7页,齐读单元导语页—— “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爱思考的人。”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跟“科学精神”有关,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语文要素呢?(生齐读语文要素)
我们可以从本单元学习到,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今天这节课先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请齐读课题——《学弈》
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学会了这些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接下来我们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二、介绍作者,解释课题
1.介绍作者
借助注释,我们知道《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介绍孟子)
2.解释课题
题目“学弈”是什么意思?(学习下围棋)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注释和插图)
《学弈》就是一个关于学习下围棋的故事。
【设计意图:结合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语文要素。回顾以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课题,大致把握课文主题。】
板块二:初读正音,读通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8页,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朗读文言文的方法:①先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如果遇到多音字,联系语境,想一想字的意思再判断读音;②长的句子应读出恰当的停顿。
二、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学写生字
1.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为是其智弗若与?
(1)正音并解释“鸿鹄”(学法点拨: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读准多音字“为”。(学法点拨:结合意思判断多音字读音)
(3)读准语气词“与”,读好反问语气。
(4)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读通句子。
2.思援弓缴而射之
(1)提示多音字“缴”。
(2)说句意,读好停顿:思/援弓缴/而射之(学法点拨:合适的停顿才能表达合适的意思。)
(3)写生字“援”。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读好长句:我们读好了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这长句子,我们也要读通读顺。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指名读、全班朗读。
【设计意图:读好文言文,乃有效阅读之钥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意思判断多音字读音,读好停顿,读好长句,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指导学生书写易错生字,提高生字认读和书写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为学生正确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做铺垫,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
板块三:疏通文意,二人
一、认识弈秋,句式训练
1.介绍弈秋
这是一个关于学下棋的故事,谁来学?谁来教?(二人学,弈秋教)(板书:弈秋二人)
你从哪句话知道的?(“使弈秋诲二人弈”)
为什么请弈秋来教?(“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他是个怎样的人?(下棋最好,善于下棋)所以文中说他是——善弈者。(板书:善弈者)
2.句式训练
你也来夸夸小伙伴。(出示句式:×××,通班之善者也。)
所以,“善……者”,就是善于做某事的人。
3.了解名称特点
“弈秋,弈秋”,这个人姓“弈”名“秋”吗?
人们把他的名字和他擅长的技艺结合起来。
像这样的称呼,你还想到哪些?(刷子李、庖丁)
二、创设情境填表格,梳理文意评二人
1.读课文,填表格
弈秋上了一堂围棋课,需要完成《课堂观察记录表》,并作。请你帮帮他。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摘录文中语句填表格。(展示学生填写内容)
2.品读重点句,评价二人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评价专心致志的人
同样是弈秋的学生,他们俩的表现截然不同。
第一个学生,他是怎么学的?谁来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
看看插图,在课堂中他有哪些动作、神态呢?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可以说他——专心致志。(板书:专心致志)
谁来通过朗读夸夸他?(请生朗读)
(2)评价三心二意的人
那另外一个学生呢?他是怎么学的?谁来评价一下?(板书: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的他一心想着拉弓射大雁,他还想着什么呢?看图,你能说说吗?
句式训练:
二心以为有将至,思而。
三心以为有,思。
预设:二心以为有白马将至,思骑马背而奔腾。
三心以为有清风将至,思拿风筝而放之。
(3)合作朗读
俩人学弈的过程,态度截然不同,其中一个人——这边三组读,另一人——这边四组读。
(4)探究结果
那学习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是的,两人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板书:态度不同,结果不同)
文中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是其智弗若与?文中的回答是——曰:非然也。
说着聊着,我们就把这个故事理清楚了。再来读一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3.指导背诵。
是啊,三个人,一个故事。弈秋——(学生顺势背诵)
4.理解“之”
有没有发现,在课文中,有一个字,反复出现了好多次呢?(“之”)
(1)表示“的”的意思
前两个“之”意思一样,是什么意思?(的)
(2)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
后面这些“之”,都是指代人或事物,请根据上下文,说说“之”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疏通古文大意,是学懂文言文的关键。以“帮助弈秋填写《课堂记录观察表》”的情景设计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品读重点语句,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等方式关注二人课堂表现的差异,练习运用简单的文言句式说话。课堂教学中落实课后题训练,以句式练习理解“善”的意思,归纳整理的方式“之”的含义。】
板块四:练说故事,感悟道理
一、练说故事
1.讲故事的方法提示
填好了课堂记录表,请你来扮演弈秋,向大家汇报一下你的课堂故事吧!
提示:(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讲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适当地方加上想象,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2.同位讲故事
3.请生扮演弈秋,讲故事,学生点评。
二、点明主旨
1.明白道理
课堂记录表还有一项内容,填上课堂小结,请你帮帮弈秋,根据两位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一说
2.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同样的感受呢?
孟子写这个故事时,原文开头这样一句话:“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就是通过弈秋教两个学生下棋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带着你感悟,再来朗读全文。
3.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学弈》。
(2)和家人说说《学弈》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说故事内容,巩固课文内容。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融说理于叙事之中,理解文章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由文本回到现实,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
【板书设计】
学弈
弈秋:善弈者
专心致志
二人态度不同
三心二意结果不同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两篇文言文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全文共五句话,虽不足百字,却把两个人学弈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道理说得深刻透彻,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全文共分七个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简单,构思却颇具匠心。以人物对话的方式,紧扣“辩”字,讲述了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依据。文中出现了八个“日”字,反复强调所辩的对象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两小儿辩日》所表达的道理可以这样理解:从“辩日”的角度,可以说本文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本文还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也很令人敬佩。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围绕这个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有两则文言文组成,其中《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小儿在辩斗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论证了观点。结合文言文的特点,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细读重点句,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观点和论证方法。作为小学阶段最后出现的文言文,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小结,还要关注小学与初中的有效衔接。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十三则文言文了,对文言文没有陌生感。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朗读文言文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如何读好韵味,如何理解难理解的字义,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学弈》这课,学生能够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出文章的大意,但文中“之”多次出现,且多处意思不一样,给理解句子意思带来难度。《两小儿辩日》中的句意,学生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就能理解,但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素,学生要学习两小儿的辩斗,如何从仅有的四句对话中感受两小儿辩斗的针锋相对有点难度。
【教学目标】
1.会写“援、俱”等4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学习《两小儿辩日》时,能了解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重点】
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2.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在句中的含义。
2.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重在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进行回顾、小结以及运用。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重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梳理旧知,导入新课
1.梳理旧知
(1)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文言文,根据老师的问题给文言文分类,学会分类整理所学知识。
(2)交流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题意
结合注释说说“弈”的意思,再串联词义说说课题的意思,带着理解一起读课题。
二、分层指导,读通古文
1.读准字音
指名读文言文检查预习情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读准字音。预设如下:
(1)读准多音字
老师先带着大家理解“与”:结合现代汉语意思去推测字义,判断出第一个“与”读第三声;结合注释理解字义,判断出第二个“与”是语气词,读第二声。
接着让学生用上刚才的方法说说“为”的读音及理由,预设第一个“为”的意思学生可能理解不了,提醒学生放一放,等下理解句子意思时再解决这个难题。
(2)读准难读字
指名领读本课中难读的词组:专心致志、鸿鹄、援弓缴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援”,用微课学习“援”的演变过程,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写好“援”:左边一只手,上面一只手,中间一短横,下面的友也伸出一只手,众手合力,劲往一处使,注意中间的短横。请学生在写字单上认真练写一遍“援、俱、弗”,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2.再指名读课文
请没有自信的同学再读一遍文言文,了解针对性学习的情况,相机指导点评,并小
结:预习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关注多音字、难读字的读音,争取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
3.读出节奏
(1)学习方法先回顾朗读文言文时要把握好节奏和停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接着播放微课,让学生学习朗读文言文的方法。
(2)练习朗读学生用上微课里学到的方法,自己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学生展示朗读,相机指导读好停顿和节奏。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情况
(1)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时运用哪些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预设:结合注释,结合插图,请教别人等)
(2)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预设:“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句意;文中有好几个“之”,有些“之”的意思不能理解)
2.思考“之”意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学生的理解难点,然后重点理解“之”的意思,同桌合作思考文中“之”的意思。
3.交流“之”意预设如下:
(1)串联词义推测“之”义:“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结合句意推测“之”义:“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联系上下文推测“之”义:“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结合注释理解“之”义:“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小结
学习文言文,我们要注意一字多义现象,还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字义。
四、展开想象,感悟道理
1.交流内容
学生把全文连起来完整地说说文意,再想想从简短的几句话中能读懂哪些内容,并做好批注。预设如下:
(1)老师能力
学生汇报弈秋的身份及能力。请学生展开想象见到冠军,会有什么反应?然后让学
生带着激动的心情和表情来夸夸弈秋。
(2)学习态度
学生汇报他们俩的学习态度不一样。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和展开想象来学习。
①出示插图,让学生借助插图体会二人的学习态度,读出理解。小结两人的学习态度: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板书: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②让学生展开想象,走进他们的生活,再去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学的,读出理解。
ɑ.在想象中走近专心致志者,在朗读中感悟他的专心致志
当小鸟在树上唱着婉转的歌时,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当小贩在窗外热情地叫卖时,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当孩子们在门外尽情地嬉戏时,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指名说说天天这样专心致志地学习会有什么结果?(板书:学有所成)。
b.在想象中走近三心二意者,在仿说中感悟他的三心二意
点拨:三心二意者人在课堂,心却想到天空,一心以为——说原句;那他还可能想到大树,一心以为——师仿说句子;还可能想到,请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来说话。
指名说说天天这样三心二意地学习会有什么结果?(板书:一无所获);分男女生读出惋惜和不赞成。
(3)学习结果学习文中描写学习结果的句子,感悟二者不同的学习结果。
(4)思考原因学习作者思考的句子,探究结果不同的原因:
①指名读读四、五两句,抓住语气词读好相应的`语气。
②引导学生抓住“非然也”,明确后者的智力和前者差不多,甚至比前者还要好,再结合老师的能力明确学不好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说说作者用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2.联系生活
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感悟道理:两人做同样一件事,因为态度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孟子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对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的精神。
3.感悟精神
学生再次朗读文言文,感受孟子的这种精神。
五、趣读课文,展示成果
1.明确要求
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的方式来展示这节课的学习成果,要求是:朗读文言文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背诵文言文要先理清思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来背诵。
2.展示成果
(1)学生配上音乐读一读,相互点评。
(2)学生背一背文言文,说说是按什么思路背的。
3.布置作业
课后,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方法,继续背诵文言文,练习朗读。
六、拓展延伸,了解孟子
1.了解孟子
这则文言文不足百字,却把道理说得很透彻,这就是作者孟子的智慧。介绍孟子,感悟孟子的了不起。
2.课外阅读
《学弈》和《揠苗助长》都是《孟子》里面的寓言故事,书里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如《再作冯妇》《五十步笑百步》《骄其妻妾》《煮鱼》《偷鸡贼》等;书里还有许多孟子名言,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到初中大家就会学到含有名言的经典语段《富贵不能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大家课后可以去读读这些经典故事和经典语段,感受孟子的智慧和思想。
【板书设计】
14文言文二则
学弈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三心二意一无所获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教学设计3
学生分析:
本班六年级有学生19人,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敏捷,自读自悟的能力强。在六年级开学伊始就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材分析: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a谁学下棋?
b怎么学下棋?
c学得结果怎么样?
d《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4)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5)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⑶学生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现代与说出两则寓言的意思。
3,说出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九、附板书:
文言文两则
学奕
1、二人学奕师从奕秋
2、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然后成功
3、另一人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然后失败
总结,条件相同,但结果不同,得到道理:学习之理贵在专心。
两小儿辩日
1、起因:两小儿辩斗
2、观点相反:一儿日始出近日中远
另一儿日初出远日中近
3、理由:一儿近大远小
另一儿远凉近热
4、结果:孔子不能决
总结:善于观察,有理有据
十、教后记:
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在遣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的短句,流利地朗读,使学生首先遇到的问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学生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教学设计12-30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教学设计【优选】02-20
《文言文》教学设计最新11-13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5-03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5-04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10-12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5篇05-03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5篇05-04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精品教学设计01-23
六年级语文下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