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木兰花慢》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时间:2024-04-01 12:41:15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木兰花慢》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木兰花慢》原文、注释、译文、赏析1

  木兰花慢谷雨日

  【元代】

  谷雨日,王君德昂约牡丹之会,某以事夺,北来祁阳道中,偶得此词以寄。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

  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

  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

  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

  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

  译文

  如果你问东城的春色如何,我告诉你,那里正是谷雨时节,牡丹花开的日期。遥想前日芳香花蕾,近来已是深红艳丽,红透花枝。王德昂为了牡丹情义深重,约柳树边、请馆娃宫美女助兴。只见她们脚步轻盈,作玉盘承接甘露低垂的姿势。

  春风吹来,这些美丽的女子身着华贵的罗衣,看到彩云冉冉,甚是留意寻欢,沉醉在美好风景里,回首燕双飞。春已过半,时光匆匆,在长亭旁,饮一杯,枕着干草对着残阳。归去纵然有酴醿花开如雪,不忍牡丹花枝头凋零。

  注释

  1、芳苞:指花蕾。

  2、绛艳:深红艳丽。

  3、娃馆:即馆娃宫。坐落于江苏苏州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这里指宫女馆舍。

  4、吴姬:吴地的美女。

  5、罗袜:指丝罗制的袜。

  6、凌波:形容女子脚步轻盈。

  7、承露:承接甘露。

  8、藉草:枕着干草。

  9、姚魏:即“姚黄魏紫”,指代牡丹花。

  赏析

  这是元代词人王恽的一首谷雨赏牡丹词。

  谷雨时节,牡丹竞相绽放,牡丹花因被称作“谷雨花”。

  “谷雨三朝看牡丹”,每逢谷雨,许多地方都有“白天赏牡丹,入夜悬灯宴”的习俗。这就是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

  谷雨时节,看牡丹国色天香,心旷神怡。徜徉牡丹园内,花香浓郁,沁人心脾!

  上阕一、二句,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是说,如果你问东城的春色如何,我告诉你,那里正是谷雨时节,牡丹花开的日期。遥想前日芳香花蕾,近来已是深红艳丽,红透花枝。

  这两句交代了赏牡丹的日期,即谷雨时节。此时,牡丹已经开成一片,深红艳丽,光彩夺目。

  三、四句,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是说,王德昂为了牡丹情义深重,约柳树边、请馆娃宫美女助兴。只见她们脚步轻盈,作玉盘承接甘露低垂的姿势。

  这两句交代了赏牡丹的原因,是好友王德昂约“牡丹之会”。然而词人以事夺,不能赴约,但词人仍然遥想赴约时候的'光景:春光大好,歌舞助兴,美不胜收。由此可见,友人对于牡丹花会的重视。

  下阕一、二句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是说,春风吹来,这些美丽的女子身着华贵的罗衣,看到彩云冉冉,甚是留意寻欢,沉醉在美好风景里,回首燕双飞。

  这两句交代了赏牡丹时人们的欣喜之情。春风里、追彩云、赏美景、看燕子,真是惬意至极!

  末二句,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是说,春已过半,时光匆匆,在长亭旁,饮一杯,枕着干草对着残阳。归去纵然有酴醿花开如雪,不忍牡丹花枝头凋零。

  这两句交代了词人对于谷雨日的喜欢,对于牡丹花的钟爱,愿意与之对饮,与之共眠。等到词人归去,可能荼靡花开正好,可是词人却不感兴趣,从侧面描写了词人对于牡丹花的钟情。

  整首词围绕谷雨赏牡丹展开,诗情画意,春意盎然,热闹之极,是谷雨日“牡丹花会”的绝妙词作。

《木兰花慢》原文、注释、译文、赏析2

  《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洋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注释

  ⑴木兰花慢:词牌名,柳永《乐章集》注“高平调”。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上片十句五平韵,下片十句七平韵。此词为变体,双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九句五平韵。

  ⑵将旦:即将天亮。旦,用作动词,天亮。

  ⑶《天问》:楚辞篇名,战国屈原创作的一篇长诗。全篇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这些问题包括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各个方面,表现出诗人对旧的传统观念的怀疑,以及对科学、文化、宗教、历史的探索精神。《天问》体,即类似此诗,纯以对天发问的形式构思结撰而成篇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模式。赋:写作。

  ⑷可怜:可爱。今夕:今夜。

  ⑸悠悠:遥远的样子。

  ⑹别有:另有。

  ⑺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⑻天外:指茫茫宇宙。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汗漫,广阔无边。

  ⑼但:只,仅。浩浩:形容广大。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⑽飞镜:喻月亮。满月团圆明亮如镜,又运行在天,故古人拟之为“飞镜”。唐李白《把酒问月》:“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系(xì):拴缚。

  ⑾姮娥(héng é):即嫦娥。神话传说中远古英雄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西王母给她丈夫的不死之药,飞升到月亮中,成为月神。一作“嫦娥”。

  ⑿谓:据说。谓经,一作“谓洋”。经海底:古人以为月亮是从海里升出的。问无由:无处可询问。无由,无从,没有门径。

  ⒀恍惚:形容捉摸不透,又形容神思不定。

  ⒁万里长鲸:巨大的鲸鱼,“万里”是夸张语。

  ⒂纵横:横冲直撞。

  ⒃玉殿琼楼:传说月亮中有华丽的宫殿名广寒宫。

  ⒄虾蟆(há ma):即“蛤蟆”,蟾蜍的俗称。传说月宫中有蟾蜍。故:同“固”,本来。堪:能够。浴水:游泳。

  ⒅云何:如何,为何。云,语助词。玉兔:白兔。传说月宫中有玉兔。解沉浮:识水性,会游泳。解,会。

  ⒆若道:如果说。都齐:一切,一齐。无恙(yàng):平安无事。恙,疾病,伤害。

  ⒇渐渐如钩:圆月慢慢变成弯月。

  译文

  中秋节喝酒一直喝到快要天亮,有宾客说,前人咏中秋节的诗词有写等候月亮升现的,而没有写送别月亮离去的。于是,我就用《天问》体写了这首送月词。

  可爱啊今夜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在东边升起?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中秋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像钩一样弯?

  全文赏析

  辛弃疾写过不少中秋题材的词,但这首比较特别。从该词的序言中看,词人点明了这是一首用“天问”体写成的“送月”词。词人“送月”一反传统,既不叙悲欢离合,也不写游子思妇,而是依据自己对浩瀚天空的观察并结合想象,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融会有关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上片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也说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才具有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也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产生了怀疑。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传说,陈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疑问。“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词人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词人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如钩的月牙呢?

  词人想象的翅翼,一会儿飞向广阔的太空,一会儿沉入深幽的海底,对月亮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奇,问得妙,问得异想天开,饶有风趣,耐人寻味。词人把有关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巧妙地加以编织,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创造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形象。月宫里的玉兔、蟾蜍被写得活灵活现。全词以有限的问句,表现了词人在皓月当空的夜晚,面对明月,面对宇宙,甚至面对社会人生无限多的困惑和不解所产生的疑问,其实这正是作者内心郁闷的一种流露,一种释放的方式。词人通过这首词或许表现了这样的寄意:那浩瀚的夜空、清冷的月宫都有人关注、有人发问,可是自己满腔的悲愤、痛苦和委屈根本没有人关注、理解。这样一来,就使词的主旨得到了深化。词人的众多疑问,在今天看来已不是问题。但鉴于辛弃疾生活的时代,鉴于当时的认识能力,他能有这样的发问,表现了大胆的求索精神,难能可贵。

《木兰花慢》原文、注释、译文、赏析3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宋代周端臣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译文

  残月未落,在地上留下昏暗的影子。在这样一个元宵刚过的早春时节,我与客人吟诗酬唱度过了这送别前的不眠之夜,天色已晓。春寒料峭,让我对即将远行的诗友无限怜悯,更加上春意未浓,让人心绪无聊。

  眼前突然出现几树早几树早梅,在那梅梢上,尚有数朵残梅在迎风怒放。洁白的花儿好像对谁依依不舍似的,在东风中滞留残存,不肯像雪花一样随风凋零。它又好像知道友人要就此远去,所以用扑鼻的清香送他上船,以慰藉他那忧伤的心。

  你文采高逸,一定会像那明月一样直上重霄,令人景仰赞叹。只可惜你所赴任的九华与我相隔千里之遥,路途险阻,今后若欲相见,将会非常困难。今朝分别的情景,我想一定会在你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会时时再现于你我今后的梦境里的。

  在那河桥两侧,杨柳尚未睁开惺松的'睡眼,想折下一枝送给友人,又恐怕它还不能留人,只能增添自己心中的伤感。暂且留着它吧,等到将来某一天友人重来,杨柳一定是万条柔枝披拂,那时再以绿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他。

  注释

  1、霭:即霭霭,形容月光昏暗的样子。

  2、芳阴:即月影。“芳”是为了增添词的色彩而加的修饰。

  3、乍:此处是正好刚刚的意思。

  4、顾藉:顾惜。

  5、诗翁:对友人的敬称。

  6、兰桡:代指船。桡,船桨。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7、清标:指清美脱俗的文采。

  8、会:定当,定要。

  9、柳愁未醒:是对柳树尚未绽芽吐绿的含蓄说法。

  10、行人:指即将远行的友人。

  11、越魂:指越中送行的词人自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作者的诗友欲赴九华走马上任之际。九华:地名,在今安徽省。

  词的上阕从送别时的天气、时节写起,借早春的残梅加以发挥,谓梅花不肯轻落,是有意要等待这位品格清逸的诗翁,为他送行。下阕借早春的杨柳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河桥的杨柳尚未绽芽吐绿,所以不能留人,若以赠别,徒留伤心,只能等到对方归来之时,长条千缕,方能留得住他。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袖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聊。”开头几句写词人与诗友吟诗至晓,时值送别,既伤感又无绪。词人开篇渲染送别时的清冷无绪,为下文梅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这几句由“春色无聊”骤然而写到“未肯雪轻飘”的早梅,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以梅的等待和相送,赞美了友人品格文采之高迈。

  “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这几句先承赞颂之意,然后又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几句直接抒怀,表达对朋友的敬重和对分别的伤感,对别后的设想则更细腻地抒发了自己对友谊的珍惜。

  “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系马,翠长千缕柔条。”这几句借柳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惜别挽留之意。这几句表意细腻而委婉,充分利用“柳”和“留”的谐音,把一腔离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又耐人寻味。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梅花是品格的象征,柳枝是感情的象征。词人以梅花颂人,写残梅有心;以柳条送客,写早柳未发,故无法留住远行之人。既切合刚过元宵的早春时节,为送别实见之景,又巧妙地托物为喻,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体来说,词人将一个送别的传统题材寄托于对梅柳的刻画中,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清雅脱俗。

【《木兰花慢》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送别》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2-23

《初夏》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02-21

《寒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2-23

江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03-25

寒食原文译文拼音注释赏析原文翻译及赏析01-09

山行原文、赏析、注释、译文01-26

《西施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2-22

《贫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2-23

《三峡》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2-22

古诗春日的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