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文言文

时间:2024-02-15 15:50:36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小学文言文

  在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文言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小学文言文

小学文言文1

  吾97者,中考时过五关,斩六将,不见高等学府求之,入读中山.虽不才,但混入高中.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寒窗苦读数年,何时乃成?此生已荒十余载.平生偏好丝竹之弦音,好读书.

  问丝竹之事,略有高见.唯独数理,才疏学浅.因而常参赛事,曾获数奖.但余定会倾尽全力,孜孜不倦,及数理成功时,还望与君长谈.

  吾立身之言曰:天地万物本好,但需有长乐之心,以对人生失意之事.知否:花虽谢,业尚绿!

小学文言文2

  我校初中物理课题组自20xx年5月开始,已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取得的初步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

  (一)继续加强学习

  为了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与学习,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我们课题组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学习:

  (1)、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标本教研》《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设计物理卷》等书籍。

  (2)、有关学困生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韦纳归因理论、台湾学者刘弘白博士关于心理缺陷的研究理论等。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了教师的科研知识,增强了教师搞科研的信心

  (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每次的课前练习出三组练习分难中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对于能够做出中难程度题目的学困生,教师大力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自主学习中,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质疑时,只要学困生举手我们就优先;另外我们规定一章学完后每位学困生要出一份试卷并由老师集体收集并交换答卷,要求自己所出的试卷自己改,因此所出题目必须要能熟练的做出来,通过这种在“做中学”使学困生真正掌握本章知识,如果有困难我们还成立了“一帮一”小

  组,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直到他能够完成任务为止。在平时我们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层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减少了学困生在学习当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地学习。其次,我们适时地召开家长座谈会,一方面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听取他们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实行课堂教学对家长进行开放,共同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促进和巩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二、课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对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女学生物理成绩普遍偏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课题的探究改变了教师的学生观和评价观,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

  2、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3、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课题研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困生的'成绩仍然很低,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畏难的表现,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地结合还未达到更加和谐有效的程度。在学校老师费了很大的心血对学困生加强教育和转化,可是仍有部分家长对孩子上学的观念比较淡薄,虽然老师常去家访做工作,但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情绪化的倾向较为严重,说话不注意,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上进心,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前功尽弃;

  3、个别指导与教学内容的完成之间的矛盾。在课堂上加强对学2困生的指导与帮助,无形中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学任务就无法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

  4、个别教师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当个别学困生经过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与转化仍不能脱“困”时,个别教师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从而主动放弃了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5、虽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但社会环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家长等只认成绩,还是以学生的分数为杠杆对学校及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价,而不注重教育过程,这种落后的评价方式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投入力度,甚至放弃了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课题组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增强课题组成员的信心。

  2、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加强研讨,通过对比分析,集思广益,努力解决全面发展与个体指导之间,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组织教学与转化学困生之间的矛盾。

  3、继续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与沟通,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小学文言文3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田忌赛马》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当机立断》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包拯断牛》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埋鄢作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知而又告之。”盗惊服。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蝴蝶与大鹏》

  庄子,名周,是战国时代宋国人,曾做过漆园这个地方的小官——漆园吏。庄子是中国古代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语言如大海,汪洋无际;似江河,浩浩汤汤。庄子的想象力更是惊人,一会儿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一会儿幻化为大鹏,背负青天,直上九万里,做逍遥游! 他写的`文章结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庄子》,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千百年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尤其是李白,最喜欢庄子笔下的大鹏,说自己是“大鹏飞兮振八裔”!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濠上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报任少卿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文言文是一种从先秦延用发展至近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中的名篇佳作,凝聚着古人长期的生活经验、智慧积累和艺术成就,至今仍给我们以借鉴和启迪。文言文是小学生在校必学、考试必考的内容,熟记古文名篇,能丰富语汇,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强传统文化修养,对小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小学文言文4

  一、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二、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只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也。”遂居焉。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置儿子的地方!”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妈妈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他们又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三、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ei(第3声)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四,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小名稚圭。他勤奋好学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后来,他便成了学问家。

小学文言文5

  《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

  师:学习。

  尝:曾经。

  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法:效法,仿效。

  称:称赞,赞不绝口

  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则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谓:对…说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启示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4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注释

  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相谓:互相商议。

  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安能:怎么能;哪能。

  为:给;替

  遂:于是;就。

  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终:最终、最后。

  引:拿起。

  且:准备。

  成:完成。 18.余:剩余。

  足:脚。

  足:画脚

  亡:丢失,失去。

  为:给,替。

  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谓:对......说。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

  注释

  并:连同。

  去:去除,去掉。

  欲:想要。

  坐:因为,由于。

  或:有的人。

  而:表转折,此指却

  曰:说。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北人:北方人。

  以:用来。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仕:(仕途)在……做官。

  啖:吃。

  并壳:连同皮壳。

  啖:食用,此可指吃。

  何:哪里。

  识:知道。

  答:回答。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

  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6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之,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注释

  字词 更:改变

  闻已:听罢

  益:增加

  所以:表原因

  缘:因为

  空:空口

  薄暮:靠近傍晚

  具:准备好,准备

  口爽:口味败坏

  昔:从前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u)急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注释 ②岂:难道

  ③这:的人

  ④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

  ⑤遽急:立即。

  ⑥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以:用。

  7 悖:违反。

  ⑧过于江上:经过江边。

  ⑨引:带着,抱着。

  10 之:代词,指婴儿。

  翻译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含义

  做任何事,都要做到具体事物具体对待,否则就会犯错。

  无论做什么事情,对待事物如果不做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就必定会犯错误。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做出 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故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词语解释: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

  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进去;进入

  执: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会儿,不久

  至:来到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于是,就

  计:计谋,办法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

  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但:只,仅,但是

  以:用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之辈,只不过见多识广,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启示:

  这篇文章刻画出"计无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执竿者的形象和"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的自以为是的老者形象.文章虽然短小,但语言精练简洁,隽永传神.《截竿入城》皆在告诉人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逐之,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词意

  某:某个人;有个人。

  恶:厌恶,讨厌。 破家:倾尽所有的家财。

  益:更加。

  厌: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毯:毯子。

  率:全部。

  畜:养。

  以为:认为。

  暴:凶暴。

  逐:驱逐,赶走。

  遂:于是;就。

  天下无良猫也: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此更加凶暴。故:原因。益:更加。暴:凶暴。

  翻译

  有人十分讨厌老鼠,破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猫,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后,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寓意

  故事告诉我们: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猫也是如此,人亦如此:环境过于安分,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使:派,让,指使。

  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

  说:通“悦”,喜欢。

  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给东西吃。以:同“与”。

  以:给。

  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好∶喜欢,爱好。

  逃:逃跑。

  立:继承王位。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④,曾子欲捕彘杀之⑤。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⑥。”曾子曰:“婴儿非与戏⑦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也⑾。

  注释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②彘(zhì):猪。

  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④特:不过,只是。

  ⑤戏耳:开玩笑罢了。

  ⑥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戏:开玩笑。他:孩子

  ⑦待:依赖。

  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⑨而:则,就。

  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⑾烹(pēng):煮。

  译文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赏析

  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反思

  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有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⑦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矣。——《吕氏春秋》

  注释

  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负:用背驮东西。

  锤(chuí):槌子或棒子。

  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遽(jù):立刻。

  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 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

  注释

  ①负:背。

  ②薪:柴。

  ③释:放下。

  ④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⑤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⑥顾州纲纪: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州纪纲,州府的主簿。纲纪:随从人员。

  ⑦群下:部下,属员。

  ⑧咸:都。

  ⑨实:事实,真实的。

  ⑩伏:通“服”,文中指趴在地上认罪。 遣:派,此处指打发。

  译文

  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回头看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于是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补充

  同释重担息(下)树荫

  惠令人置羊皮在席上

  阐述道理

  ①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②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良的行为。

  ③处理问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思考。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

  注释

  斫:zhuo,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翻译

  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飞往月宫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宫之中,变成了蟾蜍,就是传说中的月精。故老的传说中月亮上有颗桂树,还有蟾蜍。因此有一本记录异事的书上说:月亮上有颗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个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砍树的人叫做吴刚,是西河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就罚他砍伐桂树。

  《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

  曰:叫作

  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状:形状

  乌:乌鸦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是:这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故:所以

  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①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③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解释

  加点字词

  1 暮:傍晚

  2 令:派、使、让

  3 方:才

  4 之:代词,代“老友”

  5 俟(sì):等待

  6 恐:恐怕,担心

  7可:行

  8信:信用

  9 故:旧的,原来的

  10 食:吃

  11 信:诚信

  12 止:留住

  13昔:以前

  14求:寻找

  15服:使------信服(使动用)

  16 非信不可也信:守信,讲信用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欤:语气词,吧

  其:他,指吴起 20.宜:应该

  为:坚守

  理解

  问:《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 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

  中心启发:启发我们要为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

  译文

  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老友说:“好。”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饭。”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将要,想要。

  者:......的人。(定语后置)

  先:首先。

  度(duó):测量。

  而:连词,表示承接。

  置:放置,搁在。

  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操: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20《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注解

  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投以骨:同于“以骨投之”,意为,(屠户)把骨头扔给狼 之,指狼。

  从:跟从。

  并驱:一起追赶。

  窘:困窘,处境危急,急迫。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积薪:堆积柴草。薪,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覆盖。蔽,遮蔽。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夫。眈眈,注视的样子。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瞑:闭眼。

  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暴:突然。

  毙:杀死。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 这里作动词用 。其,指柴草堆。

  隧:指在柴草堆中钻洞。这里做动词用

  尻:没有毛。

  假寐:原意是不脱衣帽坐着打盹,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假,假装。寐,睡觉。

  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又有多少呢?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

  止增笑耳: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股:大腿。

  特殊用法

  词性活用现象

  狼不敢[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草帘子)。

  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企图,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虚词的用法

  之

  助词,的 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例句: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不译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以

  介词,把 投以骨。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 来盖以诱敌。

  使动用法

  死:使...死,杀死。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略宾语:

  “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倒装句:7.“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原文为“以骨投之”。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有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用骨头投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追赶,另一只狼仍旧跟从。又投骨头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来了。骨头已经投完了,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非常困窘急迫,担心受到狼的前后攻击。环顾四周看到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其中堆积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它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走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过了很久,那只狼似乎闭眼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小学文言文6

  吾自幼长于城市,六岁入学堂(小学),敏而好学,是为父母先生之喜好。年十二有余(初中),嗜文,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嗟乎!吾感天地之广大,岁月之蹉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尽也,而又何羡乎?望诸君亦能得己之道,顺之以理,乐福天命复奚疑?

  吾,北京人也。吾乃高中生,家中独女。广交好友,与友人肝胆相照。官职三品。六岁入学堂,世间天才也。瓜子脸,身材乃精品也。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美词气,有风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君子好逑。

小学文言文7

  杨氏之子

  南北朝:刘义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夫子家禽。”

  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陈元方候袁公

  南北朝: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叶公好龙

  两汉: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孟母三迁

  两汉: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揠苗助长

  先秦:佚名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伯牙绝弦

  未知:佚名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愚人食盐

  南北朝:僧伽斯那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一毛不拔

  魏晋:邯郸淳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刻舟求剑

  先秦:佚名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画蛇添足

  两汉: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文侯与虞人期猎

  两汉:刘向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乎始强。

  世无良猫

  清代:乐钧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无猫邪,不会蓄猫也。

小学文言文8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胤(yìn) 恭(gōng) 勤(qín) 练囊(náng) 焉(yān)

  多音字:盛(chéng) 数(shù)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从注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广博)。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拓展阅读。

  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吟一首《望天门山》导入,了解诗人李白。你还会背他的什么诗?(《望庐山瀑布》《将进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对,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是什么呢?结合注释: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出示图片,大家看看图,这就是铁杵,老妇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3.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小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铁杵(chǔ) 还(huán)卒(zú)业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逢、卒”,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逢”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夆”,再写“辶”。“卒”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两个“人”中间。)

  4.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语句。

  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老师范读,抽生读文,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出示图片,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板书: 磨铁杵 欲作针)

  2.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师先讲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看部首猜字义:“媪”,部首是“女”,联系前面的“老”,推测意思是老婆婆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义:“曰”,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像舌头,舌头在动,意思是在说话,即“说”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过”,路过,经过,趟过。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被她的意志感动。)“其”指的是老媪。

  “问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媪。你磨铁杵做什么?)

  古时的一个字,现在往往对应一个词,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

  4.句式理解。

  读一读,比较一下: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A强调的是“山中”,B强调的是“读书”。

  5.绘声绘色讲故事。

  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呢,李太白读书山中……

  学生讲述,师生评议。(可用多种方式讲。可以用“评书”讲法——话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当年李太白读书山中……还可以用“说唱”讲法,或者打着节拍诵读。)

  6.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7.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读了这个故事,谁能用“铁杵成针”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通过学习本课,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做学问要有恒心和毅力,只要肯下功夫,就会取得成果。)

  3.拓展延伸: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磨铁杵 欲作针

  反反复复读课文 联系注释讲文意 讨论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教学反思

  学习文言文不在于逐词逐句理解文意,而在于学法的领会和整体的感知。理解词语时,可采用“换词法”和“组词法”。让学生先猜再讲,将一篇简练的小古文扩成一篇生动的现代文,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并学以致用。

  (1)注重诵读,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2)对课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质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质疑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小学文言文9

  吾常思:班长者,班之将帅也。班帅强,则班若启明之高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班帅弱,则班若暗夜之行路,上行下效,举步为艰也。

  鉴吾之拙见,故吾今竞班长之职位。诚亦知吾无经天纬地之才,定囯安邦之志,然吾愿于师之麾下,悬梁刺股,勤学不辍,竭尽劳苦,服务于同砚。竞选若成,则令班书声琅琅,秩序井然。至用餐之时,嘱众文明礼让,珍惜盘餐;至竞技之时,吾定身先士卒,率班过关斩将,独占鳌头。师未在,吾则履师之责;师若在,吾则唯师之马首是瞻。竞选未果,则不馁不叹,翌期再战。

  肺腑之言,纸短情长。 唯愿众同窗投吾之票,吾不胜感激也!

小学文言文10

  雪菲!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一个声音传来。是谁?我慢慢地抬起头。不要害怕,打起精神来啦!那个声音像是空虚的,找不到声源。你是谁?我本能地问。不管我是谁,你一定要坚强!坚强?再见。哎!等等,你不要走啊!那个声音消失了,艾利孙也早已停止了殴打。嘿,那小姑娘,有一会儿不闹了!一个海盗向艾利孙汇报。哼,不管怎样,看好她!是,殿下。

  好,打起精神来!我充满自信。可是,要怎么做呢?对了,只好学学那招了。我想到了许多被绑架了的小孩的逃跑方案。那么就让我来完成逃跑吧。我心里给自己鼓励。首先,由于我是被绑着的,要先找工具松绑。可是,有一位海盗兵监视着我。海盗精英哥哥,我好渴啊,想喝点水,可以吗?我可怜巴巴地望着海盗。不行……嗯?呃,好吧好吧。为了做这个眼神,费了我不少表情。总之,逃跑计划的一项完成了。那个,加些冰啊!我再三嘱咐,好让我磨短粗绳的时间多一些。好,那海盗终于走了,我就开始磨绳吧!我找了把插在士兵雕像手里的钢刀,三下磨完。为了让我逃跑的时间也多一些,我专门以艾利孙的'名义给那笨海盗留了张纸条:‘你的任务结束了,可以休息了,再奖赏五百大洋!艾利孙命令。’这样一来,我逃跑就容易多了,我带上了钢刀,逃跑!我走着猫步,慢慢地向飞船发射室移动。果然,海盗一个也没发现。真顺利。当我已经走在发射室认为搞定了之时&&站住!一个海盗发现了。糟糕……我心想。海盗手拿铁棍,向我走来。唰!我也是把那把钢刀派上了用场的!

  呼……我太天真了,在海盗的背后,还有一大群!啧,这可不好对付!

小学文言文11

  【小学一年级】

  ★为课文,☉为其它,__为文中有注释

  上:★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鸡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一)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

  上:★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必背里有)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敕勒歌 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上:☉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四年级】

  上:★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下:★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学五年级】

  上:★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七律长征 毛主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下:★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学六年级】

  上:☉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下:☉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文言文汇总】

  五下: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上: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六下: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小学文言文12

  按《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只要会朗读和背诵,重点词句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

  根据上述的情况,我认为小学生要学好文言文一定要走好三步曲。

  第一步:喜爱文言,培养兴趣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 的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第二步:读好文言文

  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文言文的朗读要求: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

  第三步:读懂文言文

  怎样读懂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同时发扬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只要走好上述的三步曲,相信小学生学好文言文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小学文言文13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优秀诗文,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文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本课的两则文言文都是经典之作,《伯牙鼓琴》运用了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由面及点地展开叙述,创设了一幅意境深远的“高山流水知音”图。《书戴嵩画牛》通过牧童对戴嵩的画的评价,揭示道理,文章有理有据,暗含了实践出真知的深刻道理。教学本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艺术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高山流水》,出示《伯牙鼓琴》课文插图,激趣导入:同学们,请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说说图和音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预设:

  生1:这位正在聚精会神挑指弹琴的人必是俞伯牙了,而这位身着粗布大衣,正在倾听,满脸沉醉的必是锺子期了。

  生2:两个人那么醉心地沉醉在音乐中,是多快乐的事啊!

  2.导入:就这样的一幅图,还有一段故事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伯牙鼓琴》去细细聆听吧!

  3.学生简介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

  设计意图:开篇音乐、图片引入新课,既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图片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检测字词句

  1.检查预习。

  (1)写出正确字音。

  汤(   )汤乎若流水   善哉(   )

  巍(   )巍乎若太山

  (2)形近字组词。

  栽(   )(哉(   ))  魏(   )(巍(   ))  炫(   )(弦(   ))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哉、巍、弦”,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

  2.自读课文。

  要求: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通句子;三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指名读课文,划分节奏:

  请两位同学读课文,分别进行评点,找出较难的句子进行点拨指导。

  4.教师配乐诵读,学生听后说感受。(放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5.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言文关注诵读,引导学生诵读的方法,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导问: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哪些方法可以帮我们疏通文意呢?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及自学能力。

  预设:

  生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小组研讨。

  生2:不懂之处在词句旁边画问号,请教小组同学或教师。

  2.导问:是的,这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是阅读文言文值得推崇的,那便是做阅读批注,初步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接下来,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吧!

  3.教师巡视,相机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定教,学生运用喜欢的方法自主领悟,教师要激发、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

  四、质疑解难,读懂道理

  1.学生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哪些问题是不懂的,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的呢?

  2.梳理问题: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呢?通过阅读懂得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4.学生汇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知音”的意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质疑,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引导,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脉络,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文章的中心,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能力。

  五、回读课文,体会表达。

  1.诵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2.阅读课后“资料袋”内容,进一步把握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全文。

  设计意图: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关注写法特点,这也是教学的关键,正所谓: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小学文言文14

  20xx年12月上旬,湖南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六年级学生余晗睿去外地参加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家庭教育”,材料要求围绕“阅读”、“习惯”展开论述。简单构思后,余晗睿在40分钟内,即以文言文形式写出了《父母之教》一文。文章只有600余字,引经据典地阐述家庭教育对阅读和习惯的重要性。开头开门见山点明观点:“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很快,这篇作文便在网络走红,国内很多网站纷纷转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该文为何能走红,为何能引热议?这是颇值一议的。

  有人说,文章写得好。文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层次分明,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文通句顺,确是一篇好文。但实事求是而论,能写出达到如此要求的文章的,在莘莘学子中,并不乏人,为何偏让余晗睿走红?

  又有人说,文章采用罕见的文言文形式来写,凸显特色。此话有一定道理。在余晗睿的同龄人中,有不少人用白话文还写不出主题明确、条理清楚、内容充实、文字通顺的文章,何况用文言文呢?有专家说,即使大学中文系学生,用文言文写篇像样的文章也非易事,而一个小学生居然用文言文写出一篇好文来。如此看来,余晗睿确实是个“另类”。但生活中“另类”者不乏其人,并不等于就能走红,因为“文言”这种形式,不少国人望而生畏,视之为第二外语,难学难懂,避之唯恐不及。如此看来,走红必有他因。

  的确如此!笔者认为,“走红”的真正原因是人们由衷地赞赏余晗睿热爱“国学”的精神与行动。其实,文言文只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差异,透过文言文去了解、学习“国学”精华,难度不小,没有“热爱”“专注”的精神,难以迈进其门槛。余晗睿五岁开始,就在家长引导下接触古诗词,逐渐培养起对“国学”的兴趣,觉得“书中蕴含了太多哲理,越读越着迷。”兴趣的驱动,促使他坚持每晚7-8点,自觉地抽出一个小时去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籍。后来读的书愈来愈多,为了加深理解,课余他还会看央视《百家讲坛》等讲座,扩大自己的“国学”视野。长时间的执著坚持,较快地提高了他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他能写出广受赞扬的文言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人们赞赏余晗睿的,不仅是他认真刻苦学“国学”,能写出不赖的文言文;更看重他能将“国学”精神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校长刘容说,走廊里有不少学生嬉戏,余晗睿会绅士地伸出左手,给同行的她和老师挡出一条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始终挺直腰杆坐在座位上,双手交叉放在膝盖处,比同龄人成熟多了。刘容赞道:“这孩子很注重礼仪。”如今,“国学”已经成为一大时髦,但不少人只是学一点皮毛装点门面或交差而已,相反,一个更严峻的现实是,众多的人对传统经典的敬畏之心日渐淡薄。随着以消费、商业为特征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戏说历史,颠覆传统,玩世不恭,游戏人生成为时尚,传统经典的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这正是有识之士颇感忧心的.。而今,发现一个11岁的小学生对“国学”居然有如此追求与境界,欣喜雀跃之余,必赞之并推而广之使之“走红”。

  然而,也许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余晗睿的文言文中透露了他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引导他成长的。余晗睿在作文中说:“吾父者,读圣贤之书而教我……多年以来,决无丝厘间断。”“吾母者,予敬而爱之……吾母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作文末尾总结说:“伴,人之情也。读书,明理也。习惯,所以修身养性也。此皆父母之教也。”这段话告诉人们,余晗睿的成长,离不开其父母的见识、榜样、追求与坚持。没有他们多年来“牺牲”自己的爱好、娱乐、休息,始终“伴”着孩子,就不会有余晗睿的今天。他们堪称天下父母的典范。而今的年轻父母深知培养孩子的重要性,也懂得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与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更愿意投入金钱,但缺乏良好的榜样与耐心。他们一边呵斥孩子要刻苦读书学习,一边却在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甚至玩扑克、打麻将。而这,却令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大打折扣。愿天下年轻父母从余晗睿的父母中获得启示。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涵盖着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不变的核心价值。千百年来国人将传统经典奉为立身之本,始终保持崇尚与敬畏之心,中华五千年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我们民族才有生生不息的凝聚力。俗云“举头三尺有神灵”,传统经典其实就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神灵”。学习国学,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引起各级人士充分的重视,并落实在行动上。

  11岁小学生文言文的“走红”,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小学文言文15

  原文:

  张家玉,字元子,东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李自成陷京师,被执。上书自成,请旌己门为“翰林院庶吉士张先生之庐”,而褒恤范景文、周凤翔等,隆礼刘宗周、黄道周,尊养史可程、魏学濂。自称殷人从周,愿学孔子,称自成大顺皇帝。自成怒,召之入,长揖不跪。缚午门外三日,复胁之降,怵以极刑,卒不动。自成曰:“当磔汝父母!”乃跪。时其父母在岭南,家玉遽自屈,人笑之。贼败南归。阮大铖等攻家玉荐宗周、道周于贼,令收人望,集群党。家玉遂被逮。明年,南都失守,脱归。从唐王入福建,擢翰林侍讲,监郑彩军。出杉关,谋复江西,解抚州之围。顺治三年,风闻大兵至,彩即奔入关,家玉新城。大兵来攻,出战,中矢,堕马折臂,走入关。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广信已失,请募兵惠、潮,说降山贼数万,将赴赣州急。会大兵克汀州,乃归东莞。四年,家玉与举人韩如璜结乡兵攻东莞城,知县郑霖降,乃籍前尚书李觉斯等以犒士。甫三日,大兵至,家玉败走。奉表永明王,进兵部尚书。无何,大兵来击,如璜战死,家玉走西乡。祖母陈、母黎、妹石宝俱赴水死。妻彭被执,不屈死,乡人歼焉。西乡大豪陈文豹奉家玉取新安,袭东莞,战赤冈。未几,大兵大至,攻数日,家玉败走铁冈,文豹等皆死。觉斯怨家玉甚,发其先垄,毁及家庙,尽灭家玉族,村市为墟。家玉故里,号哭而去。道得众数千,取龙门、博罗、连平、长宁,遂攻惠州,克归善,还屯博罗。大兵来攻,家玉走龙门,复募兵万余人。家玉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故所至归附。乃分其众为龙、虎、犀、象四营,攻据增城。十月,大兵步骑万余来击。家玉三分其兵,掎角相救,倚深溪高崖自固。大战十日,力竭而败,被围数重。诸将请溃围出家玉叹曰矢尽砲裂欲战无具将伤卒毙欲战无人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因遍拜诸将,自投野塘中以死,年三十有三。

  (《明史·张家玉传》,有删改)

  翻译:

  张家玉,字元子,东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改选为庶吉士。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被捉拿住。曾上书给自成,请把自己家门上题为“翰林院庶吉士张先生之庐”,并表彰、抚恤范景文、周凤翔等人,用厚礼对待刘宗周、黄道周,尊敬地赡养史可程、魏学廉。自称他愿意像孔子一样以殷人后裔的身份服从周朝,称自成为大顺皇帝。自成大怒,把他招进来,家玉深深作了一个揖却不肯跪拜。自成把他在午门外绑了三天,又强迫他投降,并用死刑来恫吓他,家玉最终都不为所动。自成说:“我要把你爹娘都五马分尸!”家玉一听就赶紧跪下来。当时他的父母远在岭南,家玉就因此屈服了,人们都嘲笑他。闯贼败后他回到南方来。阮大铖等人攻击他把宗周、道周推荐给闯贼,让他收拢人心,招集党羽。家玉于是遭到逮捕。第二年,南京失守,他逃回家乡。后来跟着唐王到了福建,唐王提升他为翰林侍讲,让他监督郑彩的军队。他们开出杉关,打算光复江西,解救抚州之围。顺治三年,传闻说大清兵来了,郑彩就逃出杉关,家玉跑到新城去了。大清兵来攻打新城,家玉出来迎战,中了一箭,从马上摔下摔断了胳膊,逃进杉关去了。唐王命令他以右佥都御史的头衔去巡抚广信,而广信已经沦陷,他请求到惠州、潮州募兵,劝降了几万名山贼,打算奔赴赣州救急。正好大清兵打下了汀州,他于是返回东莞。顺治四年,家玉和举人韩如璜联合民兵攻打东莞城,知县郑霖投降了,于是他们抄没了前尚书李觉斯等人的家产用来犒赏士兵。才三天工夫,大清兵到了,家玉败走。这时他上表给永明王,被提升为兵部尚书。不久,大清兵来进攻,如璜阵亡了,家玉逃往西乡。他的祖母陈氏、母亲黎氏、妹妹石宝都投水自杀了,他的妻子彭氏被捉后,也不屈而死,他家乡的人被全部消灭了。西乡的一个大豪强陈文豹支持家玉占领了新安,袭击东莞,又在赤冈交战。不久,大清的大部队大举而来,攻打了几天,家玉战败,逃往铁冈,文豹等都死了。觉斯把家玉恨透了,挖了他祖先的'墓地,连家庙都给他拆毁了,全部消灭了他的族人,他家所在的乡村变成了一团废墟。家玉从故乡经过时,痛哭着离开了。路上他召集了几千名士兵,攻占了龙门、博罗、连平、长宁,接着攻打惠州,占领了归善,收兵驻扎在博罗。大清兵过来攻打他,家玉退到龙门,又招募了一万多士兵。家玉喜欢击剑,以侠客自许,跟草泽上很多豪杰有来往,因此所到之处人们都服从他。他就把招募来的兵士分为龙、虎、犀、象四营,攻取了增城。十月,大清部队的步兵和骑兵一万多人过来攻打增城。家玉把他的队伍分作三部,犄角相救,凭据高山巨谷固守。大战了十天,兵力不支,战败了,里里外外被围了几层。将领们劝他突围出去,家玉叹息说:“箭射完了,炮震裂了,想打也没武器好打了;军官受了伤,士兵死了这么多,想打也没人能打下去了。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等着用脖子上的血溅在敌人手上呢?”接着一个一个地拜别手下的将领,自己跳进野塘里死了,终年只有三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