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北人食菱》文言文7篇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人食菱》文言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人食菱》文言文1
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道理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北人食菱》文言文2
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北人:北方人。
识:知道。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
席:酒席。
啖:吃。
并壳:连同皮壳。
或:有人。
曰:说。
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去:去除,去掉。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并:一起。
欲:想要。
以:用来。
答:回答。
何:哪里。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坐:因为,由于。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道理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北人食菱》文言文3
阅读文言文《北人食菱》,回答后面问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因为)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文中划线词:
仕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 强______________
2.翻译: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当官;有人;却;硬是
2.连壳一起吃,是想用来清热啊。
3.他这样不懂装懂很不好,我们一方面要发奋学习,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大胆承认自己在许多领域是无知的。否则必然会贻笑大方。(意对即可)
《北人食菱》文言文4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赏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作者简介】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著有作品《雪涛阁集》、《雪涛诗评》、《谐史》等。
【创作背景】
无
《北人食菱》文言文5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北人食菱》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注释
北人:北方人。
识:知道。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
席:酒席。
啖:吃。
并壳:连同皮壳。
或:有人。
曰:说。
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去:去除,去掉。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并:一起。
欲:想要。
以:用来。
答:回答。
何:哪里。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坐:因为,由于。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北人食菱》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3.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不要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应实事求是。
《北人食菱》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北人食菱》文言文6
“宰相到!”随着一声通报,当地官员都出来迎接他。“您远道而来,真是太辛苦了,快快入座。”“不敢不敢,毕竟你们之前都帮助过我,我不来也不好意思啊!”酒席上大家都互相嘘寒问暖,不一会儿,菜就上齐了。
此时,一个人站出来,说:“这个是我们南方的特产——菱,所以我特意点了一份供您品尝。”又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此物鲜美可口,果肉细腻嫩滑,您赶快尝尝!”这个宰相是个北方人,既没见过也没吃过,心想:这东西我到底该不该吃呢?总不能在朋友面前丢脸吧,吃法应该跟苹果一样。接着,他将一个菱角抛进了嘴中,用力一嚼,只听“咔——”的一声,牙都快磕掉了,而嘴里的'菱角却一点儿裂开的迹象也没有。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口咽了下肚,瞬间苦涩的味道在他的口腔中蔓延开来。
见宰相直接生吞,好心人提醒道:“这个是要去壳才能吃的。”这个北方人若无其事地说:“我又不是不知道,但连壳一起吃,才可以清热祛火。”一旁的官员听了,笑道:“难道北方还有此物?在下未曾听说过啊,莫非你是在……”这个人不再说下去。
难道我被发现了?不行,绝对不能丢面子,北方人这样想着,并说:“我们北方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是你见识短罢了!”
听了这话,满屋子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时,那个好心人又悄悄提醒他:“菱角是长在水里的不是长在土里的。”听了这话,宰相羞得满脸通红。
世界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要了解和学习的,知识更是无穷无尽的,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去认知。不懂装懂并不是一种捷径,只会闹出笑话。
《北人食菱》文言文7
作品原文
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食(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其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
作品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作品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句子注释
1.仕于南方:在南方做官。
2.席上食菱,并壳入口: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进肚子)。
3.此强不知以为知也: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作品道理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作品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作者简介
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渌萝。桃源人。其祖父伯玉、父亲风翎均“课于农”。江盈科从小聪慧,明万历五年(1577)入县学为生员。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
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雪涛小说》、《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