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时间:2024-02-10 15:49:21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合集[12篇]

  在平时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合集[12篇]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一) 通假字

  (1)被楚受辱(??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古,不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多谤议?(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古,说话。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三)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7)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8)衣赫衣,关三木。(名作动,穿)

  (9)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10)退而论书策(名作动,写成书)

  (11)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作名,富贵的人)

  (13)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

  (16)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16)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

  (四)一词多义

  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

  及以至是已经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因而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表结果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仆以口语遇此祸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与所合用,表的`原因

  乃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 ,转折连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代词)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

  屈原放逐,乃教赋《离骚》(于是)

  之

  况仆之不得已乎???(取独)

  无兄弟之亲(定语后置标志)

  而用流俗人之言(助词,的)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它)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助词,不译)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阙然不报,幸勿过(之)

  (2)被动句

  ①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③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3)固定结构??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11.陋室铭(刘禹锡)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5.爱莲说(周敦颐)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huìxiāng)兮,又申之以揽茞(chǎi)。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chà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kè)死以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ɡòu)。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zhù)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cháng)。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jíjí)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 处室: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 餍: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

  3、 瞷:吾将瞷良人之所之(暗中察看)

  4、 墦:卒之东廓墦间(坟墓)

  5、 善:通国之善弈者也(擅长,动词)

  6、 诲: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动词)

  二、通假字

  1、反: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通"返",回来)

  2、蚤:蚤起(通"早",早上)

  3、施:施从良人之所之(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4、为:为是其智弗若与?(通"谓"认为)

  三、一词多义

  1、之:①吾将瞷良人之所之(前者是助词,后者是动词,去,往)

  ②之祭者,乞其余(向,介词)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它。代事情的真相)

  ④又顾而之他(到,往,动词)

  ⑤通国之弈者也(的,助词)

  2、施:

  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迤,暗中跟踪)

  ②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施行,实行,动词)

  ④妾不驱使,徒留无所施(用处,动词)

  2、卒:①卒之东郭蕃间(终于,最后,副词)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名词)

  ③初,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动词)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通"猝",突然)

  四、词类活用

  1、富贵:则尽富贵也(形作名,富贵的人)

  2、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动作状,站着)

  3、骄:骄其妻妾(形作使动,使……骄傲)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国:遍国中无与立谈者①古义:国都。

  ②今义:国家。

  六、句式

  1、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判断句)

  2、而相泣于中庭(介宾短语后置)

  3、而良人未之知也(宾语前置)

  4、惟弈秋之为听(相当于"惟弈秋是听",宾语前置)

  5、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认为是这人的智力比不上(他)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惟弈秋之为听。

  译:完全按照弈秋说的去做。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5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出现谓语动词表示的变化。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其中的“亡”是主语使宾语出现的状态,意思是“使郑国灭亡”。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后边跟了“郑”这个名词,成为使动用法。这些谓语动词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师》)(阙:使……减少)

  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闻:使动,使……闻,禀告)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使……受苦;劳:使……劳苦、疲劳;饿:使……饥饿;空乏:形使……资财缺乏。)

  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破:使……破,撞破)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饱。)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其中加点的“王”本来是名词,它后边又带一个代词“之”作宾语,要按照一般的用法来解释和翻译就会出错,就有可能翻译成“先攻破秦进入咸阳的就王他”。这样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师》)(封:使……成为边邑)

  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师》)(利:使……受益)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6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7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1.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2.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4.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诸郎中执兵

  5.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7.断其左股

  7.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8

  句读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和划分节奏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在文言句读方面要下足功夫。

  读准句读就是指读准文言文句子的节奏。读准句读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破句,以便让别人听清并听懂句子的意思。要读准句读还有一些规律可循。

  命题规律探寻

  读准句读,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二是句中短暂停顿。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考查的重点为后者,即句中停顿。

  解题技巧与方法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句读题。那么,给文言文划分节奏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文言文中的节奏划分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文划分节奏带来方便,大家不妨用下面的方法试试: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下面详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大家灵活应用。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两次是常事,停顿二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二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②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③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遇上表示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或句首发语词,如“夫”、“盖”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停顿。

  ④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在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⑤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通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保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⑥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9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16、使使以闻大王使1:动词,派遣,使2:名词,使者。

  17、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8、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19、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使:名词,使命。

  21、沛公军霸上。(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2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23、吾得兄事之。(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24、籍吏民。(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25、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26、刑人如恐不胜。(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27、道芷阳。(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28、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30、项伯,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3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之止,制止,使动)

  33、樊哙侧其盾以撞(使……斜侧着,使动)

  3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

  3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7、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

  38、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动词,取道;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0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_眷关系。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1

  语法现象:

  1.积累性的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 信、达、雅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 郑人使我 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 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2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⑦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④履而至六合(履,登上)

  ⑤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

  ⑦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相斗)

  ②伏尸百万,漂橹(漂,使……漂浮)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利,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昧)

  ③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