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翻译知识

时间:2024-01-31 07:54:56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文言文翻译知识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翻译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翻译知识

文言文翻译知识1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文言文翻译知识2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文言文翻译知识3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非常细小的东西也看得很清楚。或: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目力足以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去想,那么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像变成鹤一样。或:心时想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的都是鹤了。

  (3)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定下神来,抓住了癞虾蟆,用鞭子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其它院里去了。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掉它。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以后时时温习它,不也是快乐的吗?

  (9)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检查我自己。

  (10)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11)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2)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13)念近中无禅院:想想附近没有这样的`寺院。

  (14)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姿态各不相同。

  (15)然数年恒不一见:但经常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16)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其中,有的像楼台,有的像殿堂,有的像牌坊,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数量有亿万个。

  (1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真接霄汉:不久,风住天清,一切都没有了,惟独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18)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19)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20)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丢下我走了。

  (2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计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文言文翻译知识4

  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对文言文阅读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检测。其中主要涉及到众多的文言文语法和词义的知识。如何准确把握,有效复习这些知识要点,我的建议是:在句子的字里行间,“寻”出考点;在句子的表象中,“寻”出重点。

  寻主要句式

  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省略句式和倒装句式四种。其中倒装句式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和谓语前置等。

  寻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主要涉及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寻关键词义

  关键词义是指一个句子中最重要的词的意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等。这三类知识是文言文知识的主要“网络”,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踏踏实实地“编织”好这张“网”,只有这样,在句子翻译过程中,才具有“寻”出“考点”和“重点”的能力。

  例如:

  (一)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钱大昕《弈喻》)

  “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首先要“寻”一“寻”它是否有特殊的句式特点(句中末尾要加以适当的内容补充)。这个句子中有好几个“词义”需要在翻译中一一落实:求(寻求、反思)、且(况且、尚且)、暇(时间、空闲)、论(评价、谈论)。如果只是想当然地,粗略地翻译为“我哪里有时间谈论他人的过失和错误”或“我没有时间谈论别人的过失和错误”,看似意思基本正确,但是不能得满分。因为遗漏了两个词义:求、且。况且翻译句子与原来句子的语言顺序也作了不必要的调换。

  这种“想当然”的“粗略”的翻译,在考试中要尽量避免。(参考翻译:我寻求我自己的过失尚且没有时间,哪里还有空闲谈论他人的过失或错误呢?)“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在“寻觅”过程中,你可以判断出它是“意动用法”,这是全句翻译的核心,准确把握了它,整个句子的翻译就得心应手了。其中两个“是”(认为正确,正确)和“非”(认为错误,错误)的不同“词性”需要细微的区别。(参考翻译:各自以他认为所正确的`为正确的,各自以他认为所错误的为错误的。)

  (二)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慧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曾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养竹记》白居易)

  “筐篚者斩焉,慧帚者刈焉”:有两个重要的知识需要“寻”出来。一是“筐篚”(竹编箩筐,作动词)和“慧帚”(竹编扫帚,作动词)的词义,“筐篚”和“慧帚”恰恰是最主要的“考点”;一是“焉”的词义(“焉”为代词)。如果在翻译前的判断出了偏差,那么整个句子的翻译就会“一错到底”了。(参考翻译:编制竹筐的人砍斩它们,捆扎扫帚的人砍伐它们。)“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同样也有两个主要的知识点需要“寻”出来。一是“长”(是“长度”不是“生长”);“寻”(它是度量单位,不是“寻找”);“数”(是“数量”,不是“数数”);一是“焉”的词义(“焉”为助词)。(参考翻译:竹子长度不到一寻,数量不到一百。)

  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寻”出知识点、考点,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上,否则我们只能是盲人摸象或缘木求鱼了。

  切记:句式、用法、词义,一个也不能少。

文言文翻译知识5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气凝结成的冰花(在白雪的辉映下)弥漫着白气,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上上下下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乘坐的小舟一叶,以及舟中的`两三粒有影罢了。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退房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外面)现在是什么时候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拖累身心。

  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没在手卷下的衣褶里。

  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恨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1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文言文翻译知识6

  1、留(原词保留):

  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

  ①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 “汝”直接换为“我””你”;“布衣” "黎民”换为“百姓”即可。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3、对(对应翻译):

  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等。例如:

  ①商君佐之。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②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较好。

  4、转(转词意译):

  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

  ①上书乞骸骨: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②一旦山陵崩:万一有意外(有个三长两短,有个好歹)

  ③刎颈之交:成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④世无孔子:当世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

  5、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为什么哭泣呢?】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⑤惟将军之言是听。 【惟听将军之言】

  6、合(繁笔简合):

  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笔,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如: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解析】: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7、分(语意分承):

  有些特殊的句子,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如:

  ①朝服衣冠【解析】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②怀敌附远,何招不致?【解析】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8、补(成分补充)

  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析】补出省略为: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

  ②审视之,短小,黑褐色,顿非前物。

  【解析】补出省略为:(成)审视之,(虫)短小,黑褐色,(成)(觉得)(虫)顿非前物。

  9、去(删除省略):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夫战勇气也。 【解析】这里的“夫”可以删省。

  10、套(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解析】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可以套用为:这恐怕(太晚了)吧!

文言文翻译知识7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文言文翻译知识8

  一、必须将字词的含义精确注解

  例:

  (1)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在这两句中的里人、疾、入、被、摄、比、谒、舍、再、引咎这十个词语,它们分别应该注解为乡人、憎恨、把列入、遭到、传唤、等到、拜见、寒舍、两次、归过失于自己。这样,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文的话,那么就应该是:

  (1)(有个极其)憎恨沈周的(同)乡人,把他(沈周)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之中),于是(沈周)遭到了传唤。

  (2)等到(郡守从朝廷)返回,(他特意去)沈周的寒舍拜见,(在向沈周)拜了两拜(之后),(并把招他入画工之事)归过失于自己。周老师认为: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应该是高考古文翻译的一大体现。

  二、必须将语法的知识精确揭示

  例: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在这两句中的,讽和出是词法中的使动用法,应该注解为对暗示和让离开不使居府中,既是省略句中的使令动词的兼语省,又是状语后置句中的介词省。其完整句式应该是:不使(殴阳公)居(于)府中。而第二句中的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其实是留者省之的定语后置句。它的变句完整式应该是:桂阳民(之)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还原成本句的话,应该是:桂阳有争舟而相殴至死之民。只有将这些词法和句法给全部落实下来,那么你的译文才能正确地体现出来。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文的话,那么就应该是:

  (1)陈尧咨对转运使暗示让(欧阳公)离开,不要让(他)(在)江陵府里(再)留任。

  (2)桂阳有(一些为)争抢船只而互相斗殴至死的民事,(这个)案件长久没有(得到)判决。周老师认为:文言语法,一丝不苟,应该是高考古文翻译的二大体现。

  三、必须将添加的语言精确补上

  例: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对这两句话,我们除了要做到字词含义精确和语法知识精确之外,还要在翻译时,将上下文意自然疏通。但是,因为古文的表达简洁性,在翻成现代文时,我们还是要补入不少流畅的文字。在补充的文字上,必须加上刮号。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文的话,那么就应该是:

  (1)(楚国)虞丘丞相把他(孙叔敖)推荐给楚庄王(的'目的)是(想)用(他来)代替自己(啊)。

  (2)楚庄王答应了他(孙叔敖的要求),(仅仅)过了半年 (的时间),(楚国的)民众(就)全部自觉地提高了自己的车位(座驾)。周老师认为:上下文意,一气贯达,应该是高考古文翻译的三大体现。

文言文翻译知识9

  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文言翻译解析

  1.三标准信、达、雅

  信,真实,不歪曲,不遗漏;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优美,造句考究,文笔优美。文言翻译的三标准,我们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请看下面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这段翻译粗看好象还通顺,但仔细推究,里面存在不少问题。解译为杀,不准确;牛头、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没有此义;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也属无中生有。两个合乎缺少宾语,一个厨师丁、杀牛刀在前进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可见,信、达都没做到,就更不用说雅了。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用信、达、雅来要求并检验文言文翻译。

  2.五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请看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16题,翻译划线句子。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①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②

  首先审。分析①句的语境,太宗将杀受馈绢一匹的官僚时,裴矩当廷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也接受了裴矩的观点,教育百僚时讲了一段话,由此推断,廷、面是名词做状语,遂是竟然,折是反驳。分析②句,恶与乐是反义,忠与佞是反义,再结合全段可翻译。[]

  4.十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如:①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好原指女子的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词义扩大)

  ②丈夫亦爱其子乎?丈夫原是男子的通称,今指妻的配偶。(词义缩小)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原指地位低下,学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词的感情色彩变化)

  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现在指为正义的目的舍去自己的生命。(词义转移)

  (2)注意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

  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云、响、影是名词作状语,译时加像一样。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洲之地。固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坚固的地方。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

  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译为认为羞耻。

  以愚黔首。愚使动用法,译为使愚昧。

  (3)注意句子的主谓关系。

  如:焚百家之言言是焚的宾语,应译为记载言论的书籍。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怒为牛的谓语,应译为发狂。

  (4)注意固定结构和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是固定结构,应译为与比,那一个。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是固定句式,应译为恐怕吗

  (5)注意古代汉语修辞格及翻译。

  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藩篱译为边防(比喻)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译为高官厚禄。(借代)

  吾与大王会猎于此会猎译为交战。(委婉)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译为时值深秋九月。(互文)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译为进去。(偏义复词)

  (6)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

  判断句译出是;被动句译出被

  疑问句译出疑问语气省略句补出省略成分

  变式句还原位置(例句略)

  (7)注意文言句内、句间对称的特点,学会推断词义。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根据用推断以的意思是任用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根据择推断简的意思是选拔

  (8)注意翻译字字落实,句句对应的特点

  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②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译:现在形势危急求你帮助,是我的过错了。

  以上两句翻译都未做到字字落实,①句的以字未翻译,②句的是字未翻译。

  (9)注意专用名词不译的原则。(见六方法留)

  (10)注意译时句不离篇的原则。(见五步骤审)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在平时学习中就应不断地训练这种能力。在高考备考时,在应对文言句子翻译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严格的步骤、科学的方法。

  为了便于记忆,可牢记如下翻译口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助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课堂练习:断句翻译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过关演练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译文: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

  2.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宓之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1)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

  译文:

  (2)子亦有以送仆乎?

  译文:

  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

  4.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文言文翻译知识10

  文言翻

  (一)文言翻译的最高标准: 信、达、雅

  (二)文言翻译的一般原则: 逐字对照,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文言翻译的常用方法: 留、换、删、补、调等

  总结:学生们看看以上方法,做题时遵循以上原则,题目就不会,是失多的分。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选好材

  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的立意好,都应该说可以写成好文章。

  选好材

  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反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更何况现在是千人万人地同作一个作文题,所选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在阅卷教师面前那可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选材,在考场作文中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1.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往事依依》、《散步》、《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

  2.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

  3.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变色龙》、《范进中举》

  4.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它们大都是流传很广的,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并且,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提高你的见识品位和你的文章品位。这样的文章虽然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本中比较少,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很多的。如高考(微博)作文《赤兔之死》

  5.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这也正是因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这样的文章虽然在课本中没有什么见到,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大量存在的。如很多同学写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作文,“非典”中有关对白衣天使赞美的文章,对当前****问题讽刺的文章等等。

  那么,从去年到今年又有什么可写呢?

  可写的材料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赠台大熊猫,神六飞天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收集材料,并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千万不能写成新闻或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记叙。

【文言文翻译知识】相关文章:

文言文翻译知识08-24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及其知识点04-01

文言文及翻译11-08

文言文翻译01-13

文言文《指鹿为马》翻译07-21

文言文经典名篇及翻译07-18

掣肘文言文翻译11-16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12-01

《郑和》文言文翻译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