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作文【通用8篇】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作文 篇1
云雾缭绕,山峰高耸入云,在这座山崖上矗立着一座竹亭。飞鸟尽去,在这空荡的山间,飞雁扑棱翅膀的声音显得格外突兀。
突然一道琴声打破天际,继而传来不断的琴声,铮铮——音调低沉缓和,如江流般一泻千里,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忽而音调突变,豪放昂扬,如山峰般高峻挺拔,突生一种磅礴之气。琴声时高时低,时起时伏,令飞禽走兽驻足痴望。铮一曲终毕,抬手抚琴,但见此人呈现毫不拘泥之态,举手投足间尽显潇洒之气,原来是调琴高手俞伯牙。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好!随即一阵鼓掌声从远方传来。俞伯牙缓缓睁开双眸,诧异地抬眼望去,只见一位素衣男子伫立在不远处,外貌清秀,低眉浅笑,神态中满怀欣佩之情。正疑惑间,面前男子作揖道:打扰了,在下姓钟名子期,先生这等高超的琴技,想必是闻名天下的俞伯牙俞先生吧。俞伯牙起身,抱揖回道:正是鄙人。钟子期笑道:久仰久仰,方才我听到先生的琴声,感觉时而置身于崇山峻岭中,徒生浩然之气,又时而置身于流水潺潺中,泰然自若,不禁心生喜爱,不免驻足于此。听到这一番话,俞伯牙不禁一喜:这天下竟有人能会意吾的`琴旨,实是能称得上我的知已啊。于是说道:过奖了,先生可愿每日来这里倾听鄙人的琴声?钟子期回道:幸甚至哉。
于是,每日于这竹亭之中,俞伯牙备琴等待,热上一壶浓茶,在这茶香氤氲中,钟子期如约而至,不必言语,相视一笑便可会意。愈伯牙专注调琴,手指快速飞动,婉转动听的音乐倾泻而出。而钟子期则手执清茗,浅酌低尝,表情时而悲伤;时而欢笑;时而激帛;时而低沉。变幻无常,仿佛置身于琴声之境中。一曲终了,钟子期稍作点评,二人饮茶作乐,谈笑风生,实是欲界之至乐。
然而一日,俞伯牙照旧备琴等待,热茶也已备好。日渐黄昏,却迟迟不贝钟子期的到来,心甚焦虑,翘首楚盼,等待的人依旧未来。这时正值秋季,空谷清幽,猿鸟哀啼,旁边的老树落叶纷纷,佝偻的枝干无力地伸展着,远处的斜阳置于山间,却显孤独寂寥之感。俞伯牙长叹一声,失望离去。
飞雁传书,却带来不幸的消息,得知好友病逝,俞伯牙携琴再次来到了竹亭中,正襟危坐,双手覆于琴弦上,铮——琴声却与以往的激昂豪放格然不同,悲沉婉转,似对知己的悼念,又似对往日的追忆,终不解意。曲毕,物是人非,望着周围空荡的氛围,俞伯牙悲从中来,抬手挥袖,檀琴被打翻在地,仰天大叹:知己已不在,吾要这琴何用!一滴清泪泫然落下。
此生若能得一知己,无悔,足矣。
文言文作文 篇2
薄暮而曀,云归而万物暝,鳞云蔽天,或明或暗。倦鸟归窠,云隙窥天。倏尔狂风漫卷,作则飞沙走土,措手不及,为风所制。树影婆娑,沙沙起浪,若乳虎啸林。如麻雨脚,纷至沓来。点树,击石,融水。悄然来去,润物无声。空气清润,雨丝微凉,微风拂面,其喜洋洋者矣。若夫雷鼓声响,竟有艳日拨云,天见钧分,东墨西赤,晦明交融,电闪雷鸣。至若霞光溢天,霶霈倾盆,忽有一虹飞夸南北,明灭可见。
夜至,皓月当空。厚云归,为朵,为盾,唯近月处留叶状阙处。月明如洗,静如镜,若鱼眼。远天澄如水。风起,云动,月遮。蔽月处,云熠燿。天若河,云似岸,钩月作帆使。惟叹无星波光见。
观天之乐何极!
文言文作文 篇3
原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显得更加有意味。
字词注解
(1)顷岁:近年来。
(2)孙莘老:人名,字复明,号莘老。
(3)欧阳文忠公:欧阳修。
(4)乘间:乘机,乘着空隙。
(5)尝 :曾经
(6)以:用
(7)之:这里代指欧阳修
(8)惟勤读书而多为之。之:代词,代指文章。
(9)工:精,妙。
(10)患:弊端,毛病。
(11) 至:达到。
(12)疵:瑕疵,引申为缺点。
(13)指摘:批评,挑剔。
(14)见:通假字,通“现”,发现。
(15)尝:曾经。
(16)术:办法。
(17)过:超过。
(18)多作自能见之。之:代词,指代疵病 (文章的缺点)。
(19)为:作。
(20 ) 唯:只有。
文言文作文 篇4
煌煌京洛,昭代文治。周公定鼎,事灿星驰。衣伊阙兮带洛水,开金谷兮倚翠微。西扼三秦之咽喉,东收齐鲁之渔盐,北乡燕赵之广阔,南汇湘楚之肥饶;且依黄河,以为映带,泽万亩之良田;伏牛横亘,以为眉眼,造千里之荫蔽。伟哉运河,沟通南北之丰产;雄哉丝路,济输东西之瑰丽。复有圣明,危坐明堂,来九夷之枭首,御天下之烝烝。百家臣子,咸集于此,授百姓以教化;陶窦大富,齐掷万金,筑亭台与楼阁。绝国使者,来觐圣明,斐中原于海外;公仓私廪,俱以丰盈,小户乐足,大家殷富,章台折柳,金谷攀树,别情忧愁,不知何物。玉石沙砾,金银作木。此东都之极盛日也,其景万端,极尽笔力而不逮十一;潘江陆海,亦难全述。
惜哉惜哉!冲天一炬,旧景全非。牵子负老横道哭,横门泪作倾盆雨。墟里余烟,百里不散,黎民百姓,为禽兽食,王侯家女,允为私婢,旧时妆镜,日日颜焕,今止十日,海兽葡萄皆漫灭也!太仓所藏,上阳所妆,横行太液,恣意未央。斫析官柱,倾倒篱墙。御园旧物,十世所珍,九代所藏,经营持爱,置之幽廊。一旦倾颓,毫不能有!白骨蔽野,千里无烟。汉魏古都今作古,隋唐千城化尘土。僭用太庙,以为狸祠,列祖列宗,尽蒙辱。诗人身死,能度盛唐之曲?梨园寥落,可作霓裳之音?教坊子弟,白发俱新,路人问焉,徒挥锄而不顾。比洛邑之极衰日也,畴昔神都,湮灭青芜,中州耗敦,荣华难复。
数代烽硝,攻伐不己,其为要冲,地在中都,旧丁未去,新兵既来,珍器贵玩,游弋一空;不可夺者,烽炬置之。如此以往,洛邑之富饶,三世而斩。明元以来,新都于燕京,突兀峥嵘之士,舟车载之北上。旧城以东,言皆离黍;昔日金城,遍穴鼯鼬。洛阳桥下,尽荞麦青青,春秋逝尽,岁月峥嵘。惟余伊阙之残佛,马寺之清钟,冷清自持而已。
然自倾颓以后,文化岂不兴邪?虽非都邑,亦为大郡,数代豪杰并起,隋唐之风,亦未遽衰。及至近代,解放中原,重兴建设,齐铸伟篇,实未有之功业。飞梁新构,轮车急转,齐云落星,直捣青天,彩虹穿带,横绝洛水,芳园喧妍,佳客留连,岂不安居,远游思旃,季鹰归未,江宁冰寒。
吾辈吾侪,忝为国才,虽无仲墨之贤,亦应具孙匡之专。国之有命,岂不尽力,天将降任,奚复敢言?渌水法法,青山茵茵,诸君勉励,齐筑伟勋。古今之事,西周之后三千年之兴替,何也?维人心之乡尔。后之冢宰,岂能不鉴之而参省乎?
浮生若梦,百代匆匆之过客,万物一瞬而已,朝菌晦朔,蟪蛄春秋,何以狎欢?惟披甲策马急报效也。某年月日,洛阳王某记。
文言文作文 篇5
阳春景晚,先父驾鹤归去,吾辈始知古人所谓“九回肠”云者也。 匠人何德何能,敢劳动四方圣贤之驾?先父独一农夫,岂能蒙六艺传人之泽?虽九叩首,其吾父子所能报耶!
先妣罹难,吾呱呱而未满月,先父怀抱孤儿奔走乡里,乞乳百家,自此鳏居。童年,父视儿为心,儿无以报;少年,父视儿为肝,儿亦无以报;青年,父视儿为骄傲,每夸于人前,儿犹无以报;而立,吾以超生去职,远离故井,浪迹沿海,儿更无以报;不惑,吾只身来修水,就职琴海,始取吾父于鄂南,阖家团圆,虽不曾一日而废离,奈何吾父年已古稀,与吾所报之日无几矣……父八十之年犹奔走于街道,编篮换钱,分文储之,以遗二孙。孰知一日遽然长逝,枕下尚存数千金。呜呼,吾自此莫能尽孝于膝下,岂不痛哉!天下有不孝之子,吾为首也。
先父尝谓余曰:“尔吮百家奶,食千家粮,故千百父母,当谨记大恩!……”吾不悔之年作《百家奶》一诗成名,父欣喜若狂;明年,又作《唱给江南》以颂母爱无疆,父泣涕沾襟;又二年,作《太阳树下的歌唱》,誓以终身许三尺讲台,父容光焕发……而今,吾已知天命,齿动鬓苍而视茫茫,瞻顾遗迹,养育之恩有如涌泉,涓涓而灌注吾心田,而吾竟无以报,何其哀也!
世云“厚养薄葬”,至理之言!吾能薄葬吾父,而未能厚养之,忤也。视之厚养而厚葬者,是为不孝;视之薄养而厚葬者,是为不道;视之力莫能厚养而亦能厚葬其父母者,是为不仁也!吾力能厚养而未厚养,力能厚葬亦未厚葬,古语“自取其辱”,实我之谓也!
呜呼,服丧之期,作此文以示一女一男谨记祖德。吾自此日三拜于灵前,唯此而已,唯此而已。
文言文作文 篇6
据透露,这个作文题一共有1700多名高一学生作答,只有这篇高一年级12班路海月同学写的文言文作文得了满分。这篇为何脱颖而出?文言文这种文体,是否已成语文作文高分的砝码?东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室主任、这次作文阅卷总负责人刘立权老师对这篇作文做了点评。
高一就能辩证分析很难得
“这个文言文作文写得不错。”刘立权认为,从这篇作文中,能够知道这个孩子读过很多文言书,“一是作文中用了一些典故以及成语,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积累,比如文中引用了韩愈的文章,还有鸿鹄和凤凰涅盘的比喻;二是学生能够做出辩证分析,能够从利和弊两个角度辩证地去分析。”刘立权透露,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辩证分析能力还不太成熟,所以这篇作文能够辩证分析很不错,语言流畅。“也不是说十全十美,只是相对好一些,打满分来鼓励学生。”刘立权说。
半数文言文作文“弄巧成拙”
那么,面对高考作文,学生是否可以写文言文“冲高分”呢?
刘立权认为,文言文、白话文都可以,但建议绝大多数学生写白话文,“如果学生文言文基本功不扎实,还很可能弄巧成拙,所以不建议许多同学写文言文。”刘立权老师透露,“前几年我省高考作文中,也有过用文言文写获满分的例子,但在我省高考试卷中很少见,高考作文文言文出现频率大概约为千分之一。”而在这些千分之一的高考文言文作文中,刘立权认为写作的效果是“50%还可以,50%弄巧成拙”。
绝大多数学生都没跑题
那么,文言文的写作方式,是否是现今学生作文所推崇的`一种高分作文的文体呢?
刘立权认为,这个作文题比较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跑题,“有的同学把材料内容改了,有的同学完全把材料抛开,而大谈特谈代沟问题、选择问题、中国教育的急功近利问题,这就有一点偏了。这个作文应该写对网游问题的认识,或者剖析截然相反的原因。如果抛开这个问题去写课外班、去写偶像,去写家庭收入等方面,那就是完全跑题,这次答卷大概也有1%~2%的学生跑题了。”
文言文作文 篇7
时光不会倒流,时光穿梭机也未制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回到历史的驿站,去感受祖先们的生活,去领悟他们的喜怒哀乐,去继承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呢?这就只能靠书面语言,靠阅读我们祖先用文言文写就的书籍。文言文,是我们走近古代,走近历史的桥梁。
阅读文言文,可以让我们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春秋时奔驰的战车,战国词锋犀利的说客,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刘邦英雄气短时的无奈,项羽乌江自刎的悲歌……通过阅读文言文,我们的脑海中还原了这些历史的生活场景。如果不阅读文言文,我们就不会知道先祖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向往;如果不阅读文言文,我们就不会了解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元宵盛会;如果不阅读文言文,我们就无法知道那历史深处的'真相,我们就无法走近先祖们昔日的生活。
阅读文言文,可以让我们认识中华民族的精英。
勇退秦师的烛之武,卧薪尝胆的勾践,冒死说理的触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不为五半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陶潜,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是文言文,让我们知道了我们民族的这些精英,让我们看到了他们高大的形象,让我们理解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如果我们不读文言文,不读用文言文写成的《报任安书》,我们就不可能知道拘而演《周易》的西伯,厄而作《春秋》的仲尼;逐而赋《离骚》的屈原,盲而著《国语》的左丘明;我们不读《史记》,就不可能感受到太史公忍辱负重,“隐忍苟活”,“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
阅读文言文,可以让我们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儒家的悲天悯人,仁义为先,坚守心中的月亮树,宁愿“曳尾于涂中”,而不肯与权
势苟合,这是道家的逍遥自在,洁身自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是浪漫主义的唐代华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盛唐现实主义的诗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婉约词的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这是豪放派的高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是王安石的谆谆告诫;“世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苏轼的千古一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欧阳修总结的历史教训。我们如何知道这些古代文化遗产?靠的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言文,靠的就是他们用文言文写成的那浩繁的卷帙。
文言文作文 篇8
俺,一小学六年级帅哥。
周末小学放假,高中不放,俺光荣地被老陈押到高一3班的后门口搬了个凳子坐下,当了一回编外的高中生,老陈还塞给我一本高一的语文教材。
听的是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
我的天,就我这烂水平,咋能听得懂如此艰深的东西呢?
想逃,老陈的眼光却像一把刀,刺得我只好乖乖坐着。
硬着头皮听吧!
看着高一3班的哥哥姐姐跟着老陈的节奏,有时朗读,有时思考,抢答时争先恐后,有的座位在后面的同学还把凳子搬到讲桌旁边,
想要听得更清楚,我就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学习劲头了。在我看来那么难的'东西,他们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哎,服输吧!
可好胜的我却不愿服输。哼,他们能听懂,我也要听懂!
于是我也跟着大家的节奏读课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渐渐地,我也读出味道来了。原来这篇文言文讲的是秦国和晋国要去攻打郑国,郑国派臣子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强大的秦国撤军了。
嘿!我也能读懂了!
所以在后来老陈点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我能很准确地答出来!
这时我再看讲台上流光溢彩的老陈,发觉她可爱无比,完全没有了单独对我时的那种“冷酷无情”了!
最后,我透露一个秘密:老陈和我关系不一般,因为我平时喊她“老妈”!嘿嘿。
【文言文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文言文作文09-24
文言文作文(经典)07-27
文言文作文【精选】08-21
文言文作文[经典]09-20
文言文作文07-25
文言文作文(精选)08-14
(精选)文言文作文08-15
[精选]文言文作文08-27
【经典】文言文作文08-04
【精选】文言文作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