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言文通假字(经典15篇)
文言文通假字1
1、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2、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3、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4、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5、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7、选贤与能 “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 “矜”(guāng) 通“鳏” 《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10、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文言文通假字2
知识盘点: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积累卡片:
常见通假字例释
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说 悦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女 汝 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知 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还 旋 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汤 烫 用热水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齐 剂 汤药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止 只 仅仅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阴 荫 树荫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屏 摒 舍去 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帖 贴 粘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火 伙 同伴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竦 耸 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争 怎 怎样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见 现 出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要 邀 邀请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指 直 一直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亡 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厝 措 放置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那 哪 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阙 缺 ①中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②缺点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强 僵 僵硬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道 导 引导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春秋》)
曷 何 什么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春秋》)
辑 缉 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
熙 嬉 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
零丁 伶仃 孤苦无依 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
距 拒 抵挡,抵抗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圉 御 抵挡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诎 屈 ①理屈 公输盘诎(《公输》)
②弯曲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有 又 还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衡 横 ①横放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②不顺,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甫 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简 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適 谪 被罚流放,强迫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唱 倡 倡导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以 已 已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被 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食 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材 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邪 耶 吗 其真无马邪(《马说》)
畔 叛 背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曾 增 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 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具 俱 全,皆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属 嘱 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直 值 价值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注:句中“羞”同“馐”)
辟 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辩 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得 德 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与 欤 语气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乡 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信 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已 以 常与“来”“前后”组合,表示时间、方位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文言文通假字3
1.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2.材,通“才”。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3.祗,通“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4.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5.衡,通“横”。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6.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7.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8.帖,通“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9.策,通“册”。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10.著,通“着”。著我旧时裳。——《木兰诗》
11.火,通“伙”。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12.简,通“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13.诎,通“屈”。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14.说,通“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15.遽,通“讵”。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16.要,通“邀”。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17.有,通“又”。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18.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9.诎,通“屈”。公输盘诎。——《公输》
20.坐,通“座”。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21.罔,通“惘”。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2.厝,通“措”。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23.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4.邪,通“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5.食,通“饲”。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者而食之。——《马说》
26.蕃,通“繁”。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27.唱,通“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28.阙,通“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29.少,通“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30.畔,通“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言文通假字4
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文言文通假字5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动词。“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沈:同“沉”;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识:通“志”;记住。动词。“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动词。“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悦”;愉快。形容词。“秦王不说。”
竦:同“耸”;高。形容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汤:同“烫”;用热水焐。动词。“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亡:同“无”;不。副词。“河曲智叟亡以应。”
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惟陈言之务去。”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奄:同“晻”;日无光。形容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厌:通“履”;满足。形容词。“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形容词。“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要:同“邀”;邀请。动词。“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阴:通“荫”;绿荫。名词。“佳木秀而繁阴。”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又”;再。副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与:同“欤”;呢。疑问语气词“是谁之过与?”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词。“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振:通“震”;震动。动词。“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支:通“肢”;肢体。名词。“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词。“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著:同“着”,穿。动词。“著我旧时裳。”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文言文通假字6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文言文通假字7
1、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4、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马说》
5、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6、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7、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8、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9、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1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行路难》
12、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行路难》
文言文通假字8
1、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2、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3、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4、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
5、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7、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望岳》
10、略无阙处《三峡》
11、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12、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1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14、才美不外见《马说》
15、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6、其真无马邪《马说》
17、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18、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19、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20、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1、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22、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文言文通假字9
1.之
①动词,去、到、往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公将鼓之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⑦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2.者
①结构助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结构助词,的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宜多应者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⑦语气词,不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其
人称代词,自己、我、我的,他、他们,它
而不知太乐之乐其乐也(自己的)《醉翁亭记》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他)
指示代词,这,那专其利三世(这种)
副词,表推测或委婉语气,大概,也许,难道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道(难道)
4.而
①转折连词,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述而》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未有问而不告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②修饰连词,相当于“地”。面山而居
③顺承连词,可不译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顺承的连词,然,这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⑤表顺承的'连词,就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顺承的连词,来挟天子而令诸候《隆中对》
⑦表递进的连词,而且国险而民附《隆中对》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并且默而识之《论语?述而》野芳发而幽香
⑨表假设,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⑩表并列溪深而鱼肥
5.以:
介词,(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出师表》
悉以咨之(拿来)《出师表》以衾拥覆(拿来)《送东阳马生序》
生以乡人子谒余(用)《送东阳马生序》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出师表》必以分人(拿)《曹刿论战》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陈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出师表》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送东阳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以其境过清(因为)
何以战(靠、凭借)必以情(根据)《曹刿论战》
②连词遂许先帝以驰驱(表目的,为)《出师表》
③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④连词,表顺承。
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咨诹善道(用来)《出师表》
无从致书以观(来)《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以便)《岳阳楼记》
以激怒其众(来、以便)《陈涉世家》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至)以伤先帝之明(以至)《出师表》
⑤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⑥副词,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6.则
①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②副词,那么
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霸业可成《隆中对》
③连词,表假设,若,如果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之《孟子二章》
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④连词,表转折,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⑤连词,只是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7.于
①比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③在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④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⑤从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
文言文通假字10
1、七年级
七上: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童趣》)
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论语》十则》)
尊君在不 “不”通“否”。(《与陈太丘友期》)
七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满坐寂然 “坐”通“座”(《口技》)
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两小儿辩日》)
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2、八年级
八上: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往里拉。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选贤与能 “与(ju)”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a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略无阙处 “阙”通“缺” (《三峡》)
八下: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马说》)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 “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
3、九年级
九上: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强迫去守边。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肩执锐 “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图。(《陈涉世家》)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筹划。
轻寡人与 “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隆中对》)
九下: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守圉有余 “圉”通“御”,防守,抵挡。
公输盘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盘》)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孟子》两章》
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还,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文言文通假字11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7.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10.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11.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1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16.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17.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18.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9.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20.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2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23.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2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25.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2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28.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29.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30.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31.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32.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3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3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35.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36.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37.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38.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39.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40.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4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4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4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4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46.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47.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48.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49.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50.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51.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5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5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54.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5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56.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57.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8.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9.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文言文通假字12
1、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4、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9、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0、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1、满坐寂然 “坐”(zu) 通“座” 《口技》
12、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13、便要还家 “要”(ā) 通“邀” 《桃花源记》
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ǒu) 同“又” 《核舟记》
15、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iǎn) 通“拣” 《核舟记》
19、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20、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21、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2、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24、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马说》
25、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26、其真无马邪 “邪”(é) 通“耶” 《马说》
27、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29、百废具兴 “具”(ù) 通“俱” 《岳阳楼记》
30、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3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行路难》
32、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行路难》
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 通“谪” 《陈涉世家》
34、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 “以”(ǐ) 通“已” 《陈涉世家》
3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37、故不错意也 “错”(cu)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38、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iǎn) 通“拣” 《出师表》
40、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出师表》
41、亲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4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 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5、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
48、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50、一厝朔东 “厝”(cu) 通“措” 《愚公移山》
51、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53、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文言文通假字13
(1)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
(2)古今异义词
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句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交,交互,都。今常用义“交通”、“交友”等。句意是,饥寒虽然很急迫,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句意是:阳光暗了太阳就要落山。)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句意是:喜欢和亲戚们谈知心话。)
(3)一词多义
心
①因事顺心(心意)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
夫
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
②乐夫天命傻奚疑?(助词)
事
①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
②从人事(指治人之事)
故
①故伎求之(所以)
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
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③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奔
①载欣载奔(跑去)
②情在骏奔(奔丧)
文言文通假字14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s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 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3、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14、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15、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16、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17、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18、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19、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20、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2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22、独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2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24、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25、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26、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27、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28、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29、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30、可予不(同否)
31、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32、召有司案图(同按)
3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34、设九宾于廷(同傧)
3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 余君(同穆)
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37、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38、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39、要项伯(同邀,邀请)
4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4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42、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43、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44、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45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46、泾流之大(同径,直)
47、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48、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49、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记述)
50、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通倡,倡导)
51、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
5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有此一说)
5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54、青雀黄龙之轴(轴通舳,船)
55、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56、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57、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58、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59、四十有四(通又)
60、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文言文通假字15
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2、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3、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4、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6、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8、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