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时间:2023-05-20 09:28:04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精华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精华,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精华

  1、晏子使楚(66页)

  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二、字词积累:

  缚fù 酣hān 橘jú 枳zhǐ 熙xī

  三、实词列举:

  1、晏子将使楚:使:出使

  2、谓左右曰:左右:近旁的人。

  3、习辞者:习,熟练。辞,言辞。这里指善于辞令的人。

  4、今方来:方:将要。

  5、何以,即以何。以,用。何,什么办法。

  6、为其来也:为:相当于“于”。

  7、臣请缚一人:请:请允许我做某事。

  8、何为者:何为:做什么。

  9、何坐:坐:犯罪。

  10、坐盗:盗:偷窃。

  11、楚王赐晏子酒:赐:赏赐。

  12、酒酣:酣:酒喝得很高兴。

  13、吏二:两个小官吏。

  14、诣王: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15、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16、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善:善于,擅长。

  17、避席:离开座位,表郑重。

  18、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变成。

  19、叶徒相似:徒:只。

  20、其实味不同:其:它们,指橘和枳;实,果实。

  21、所以然者何:然,这样。

  2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

  23、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才德极高的人。熙:同“嬉”,开玩笑。24。寡人反取病焉:病:辱。

  四、虚词列举:

  1、之。楚王闻之:指晏子将要出便楚国这消息。齐之习辞者:的。

  吾欲辱之:指晏婴。婴闻之:这样的事。

  2、其:为其来也:指晏子。

  3、所以:所以然者何:……的原因。

  4、焉:寡人反取病焉:语气助词。

  五、文章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 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了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六、欣赏理解:

  1、主题: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失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2、写作特点:

  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树敌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3、语言特点:

  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2、人琴俱亡(102页)

  刘义庆

  王子猷、子敬俱(都)病笃(病重),而(表承接)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总,竟)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说话)时了(完全)不悲。便索(要)舆(轿子)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向来,一向)好琴,便径(直往)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已经)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于是,就)恸绝(死亡)良(很)久。月余亦卒(死)。

  二、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何以都不闻消息(竟,总) 2、语时了不悲(完全)

  3、因恸绝良久(于是)

  3、小石潭记(124页)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柳宗元曾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写下了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坶潭记》《钴坶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二、字词积累:

  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为坻(chí) 为嵁(kān)

  参差(cēncī) 佁然(yǐ)

  俶尔(chù) 翕忽(xī)

  三、实词列举: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2、隔篁竹。篁竹:成林的竹子。

  3、如鸣佩环。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心乐之。乐:以……为乐。

  5、下见小潭。下:向下,往下。

  6、清洌:清澈。

  7、坻:水中高地。

  8、屿:小岛。

  9、嵁:不平的岩石。

  10、翠蔓:翠绿的茎蔓。

  1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约数。

  1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所依:依靠的东西。

  13、日光下彻。下:向下。

  14、佁然:愣住的样子。

  15、俶尔:忽然。

  16、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

  17、明灭:或明或隐。

  18、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9、寂寥:空虚,寂静。

  20、凄神寒骨。寒:使……寒冷。

  21、悄怆幽邃。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22、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23、不可久居。居:留,停留。

  24、乃记之而去。去:离开。

  25、隶而从者。隶:随从。从:跟随。

  四、虚词列举:

  1、以: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

  以其境过清:因为。

  2、其:其岸势犬牙差互:那。不可知其源:

  其:它的,指溪水的。

  3、而:潭西南而望:表修饰。

  4、乃:乃记之而去:就。

  5、之: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景物。

  五、文章翻译: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日光

  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玩的人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那石岸的形

  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得太久了,就

  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已,一个名叫奉壹。

  六、欣赏理解: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先点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看见竹林,听到水声,便“伐竹取道”,见到小石潭。接着描写石潭的概貌,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再接着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鱼和水,写近处所见。然后写溪流水源,写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

  6、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几句是为了表现什么?

  这几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8、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的,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的?

  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遇,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周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荚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0、主题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4、记承天寺夜游(127页)

  一、文学常识:

  课文选自《东坡志林》。

  二、字词积累:

  解jiě 寝 qǐn 藻zǎo 荇xìng

  三、实词列举:

  1、念无与乐者(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徒步徐行,散步;庭院)

  3、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4、 水中藻荇交横(泛称水草;交叉错杂)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四、虚词列举:

  1、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2、盖竹柏影也(连词,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连词,只是,不过;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五、文章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六、欣赏理解:

  1、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特殊心境?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2、你觉得“月色入户”有什么妙处?

  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作者这一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与作者作伴,有意来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

  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4、庭中步月、静中有动,在漫步中思索人生的哲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鄙弃人世的喧扰,爱在清寂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纯洁的境界。

  5、“庭下……柏影也”。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文中没有写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几句静中有动,动中更显其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创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沉浸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的得失。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

  6、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

  ①鄙视那些,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人们,他们不能领略到这美好的仙境;②表现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③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④透出作者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含有惆怅、悲凉之意。

  5、《治水必躬亲》(195页)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对,对于)掌故,亦不可妄意(随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zhū,水停聚的地方)有浅深,势(河流的形势)有曲直,非相度(观察和测量)不得其情(真实情况),非咨询(征求意见)不穷(追究到底)其致(事理),是以(因此)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必须像这样。如,像。是,这样)而后事可举(办事成功)也。如好逸而恶劳,计(盘算,考虑)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既不可执一(不知变通)2、泥于掌故(拘泥)

  3、非相度不得其情(观察和测量)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事理)

  5、是以必得躬历山川(因此)(亲自)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表承接)

  7、如好逸而恶劳(表并列)8、计利而忘义(表并列)

  9、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那么)(表并列)

【初中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精选04-01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参考04-12

初中英语语法总复习初中课外文言文复习要点03-17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期末复习要点03-31

八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03-31

中考文言文复习《爱莲说》03-09

文言文翻译复习要点03-31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03-31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04-12